APP下载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与会计诚信

2020-11-19程启巧

经济视野 2020年16期
关键词:会计人员诚信信用

文| 程启巧 罗 艳

2019年12月,湖北省武汉市出现了一种不明原因引起的新型急性肺炎,后经证实为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简称“新冠肺炎”。截至2020年3月18日24时,国内首次实现新增本土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零报告,境内疫情控制取得阶段性成果。截至3月28日6时,全球新冠肺炎累计确诊病例超过59万。疫情正在向全球大流行发展,病例呈指数级增长。新冠肺炎的蔓延折射出一定程度的诚信问题,抗击新冠肺炎在诚信建设上为社会各行各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会计行业尤是。

新冠肺炎防控中的诚信通道构建

构建诚信机制是国内抗疫工作取得阶段性胜利的重要一环,诚信建设的经验值得总结。

统筹协调管理,全国上下一盘棋

“船重千钧,掌舵一人。”自发生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时刻关注疫情形势,把疫情防控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亲自指挥、亲自部署。各地严格按照党中央指示积极响应、落实责任,难问题一起想,好点子一起用,全力以赴、凝心聚力打好这场防控阻击战。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从医疗资源援助到生活物资捐赠,各地积极驰援湖北防控一线,全国人民同舟共济、共渡难关。从党中央到基层党组织,上下一盘棋,左右一条心,统筹谋划,联防联控,有力遏制了疫情的蔓延势头。

提高失信成本,加大处罚力度

疫情防控期间,确诊患者隐瞒行踪、瞒报病情的情况屡有发生,给防疫工作带来巨大冲击。近期此类案件已被立案调查,多以妨害传染病防治罪立案,让失信行为无所遁形。对隐瞒疫情者加大惩罚力度有着强烈的警示教育意义,依法制裁瞒报、迟报、谎报行为,提高意图违反者的失信成本,能有效引导广大群众诚信为本、如实报告。

严防死守谣言“病毒”。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部分“有心人”散布了形形色色的虚假信息,严重扰乱了社会秩序。公安机关对此严肃查处,对造谣者、传谣者果断出手、严厉打击,让谣言止于传染源,给社会不实消息制造者以强烈的震慑。

推动信息公开,建设透明机制

随着疫情的蔓延,民众的恐慌、焦虑等负面情绪也接踵而至。及时、准确、公开、透明地发布权威信息、积极回应社会关切,是避免恐慌、减少谣言、稳定社会情绪的最好方式,公开才能脱敏。全国范围内逐步形成了疫情信息“日报告、零报告”制度,确诊病例、疑似病例、病例活动轨迹等重要信息得以公开,筑牢了疫情防控的安全线。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组织召开了多场新闻发布会,及时解答民众热切关心的问题,满足民众知情权,有效阻止了信息不对称可能引起的信用危机。

充分利用信息平台,建立失信信息共享机制。天津市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将隐瞒病史、瞒报同患者或疑似患者接触史、逃离隔离治疗等情况的个人列入失信“黑名单”,将疫情相关的失信行为记入信用档案中,并依法惩戒。同时,开通网上专栏,专题报道疫情情况和涉及失信的事件,向社会公众及时披露相关信息,有助于疫情期间良好信用环境的形成。

抗疫经验指导下的会计诚信建设

同新冠肺炎的斗争,不仅是一次战役,也是一次对全人类的诚信大考。在社会信用体系、个人诚信体系建设的大背景下,抗疫行动提供了绝佳的诚信建设范例。“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无论社会如何变化,诚信始终是会计之本。2018年,财政部印发了《关于加强会计人员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财会[2018]9号),要求进一步提高会计行业诚信水平,对于会计诚信建设,抗疫经验值得借鉴。

统筹管理,树立 “一盘棋”思想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会计诚信是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牢固树立看齐意识、大局意识,坚持党对会计诚信建设的领导,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建设高质量、高水平的会计诚信体系。强化“一盘棋”布局,加强顶层设计。我国会计行业长期存在多头领导的情况,无法形成高效的工作机制,这同疫情初期暴露的问题类似,各部门权责相抵、难以为继。会计诚信建设要树立“一盘棋”思想,政府推动,社会参与,充分调动用人组织和广大会计人员的积极性,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协同推进会计行业的诚信建设。

提高失信成本,建立奖惩机制

加强会计法制建设,提高违规成本。健全的会计法律体系是完善会计诚信机制的基石。会计信息反映业务的经济实质,会计法律法规约束会计行为。随着时代的变迁、行业的发展,经济业务发生明显变化,相关财税法规也需不断更新。中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时代,面临更多更复杂的问题,法律层面应统一会计造假等失信行为的处置处罚口径,各部门间建立联合惩戒机制,依法追究会计失信行为的法律责任,充分体现法律约束力,严厉打击失信行为。奖罚分明,充分发挥诚信示范作用。鼓励会计守信行为,提倡宣传、表彰诚信执业案例,通过示范引领,营造风清气正的会计诚信氛围。将会计人员诚信情况作为会计人才选拔、职称晋升、评奖评优的重要参考依据,为守信会计人员提供更多职业机会和上升空间。除精神方面外,诚信受益还可以适当增加物质奖励,如参考纳税A级的纳税大户企业员工可获得一定指标户籍入户、子女入学优先的便利等。此外,对失信会计人员应加大惩处和约束力度,建立失信惩罚机制和诚信修复机制。鼓励黑名单企业主动整改失信行为,消除不良社会影响,重塑企业信誉。

完善信息系统,构建评价体系

会计诚信是高质量财务信息的基础,会计信息失真容易造成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失误。针对我国会计诚信缺失的现状,建立有效的会计信用评价体系,及时查询会计主体和会计从业人员的信用记录及评价非常必要。

会计信用评价体系的建设对会计主体的经济运行决策、经济市场的调节和维护以及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等均具有较为重要的作用。建立会计信用评价体系,第一,提高会计信用评价指标的完整性,重点关注能够反映会计信息质量、公司治理、内部控制的指标,将指标数值化便于量化考核,并实行信用等级分类管理。第二,促进各监管部门之间信息共享。会计信用评价需引入财税、市场监管、审计等部门对会计主体的意见,通过构建公共平台,实现部门间信息共享,及时获取、更新数据,提高信息交换效率。第三,建立会计人员信用档案。2019年,全国各省市已陆续开展会计人员信息采集工作,会计人员信息系统初具规模。会计信用评价应利用会计人员信息数据库成果,关注会计从业人员特别是关键财务工作者的信用记录,建立和完善会计人员信用档案。第四,会计信用评价内容应同时涵盖会计主体和会计人员的信用评价,综合考核用人单位和会计从业人员的信用情况,全面评估会计信用状况。第五,将会计信用记录纳入个人征信系统,会计失信行为将减少个人信用评分,影响个人征信。

会计诚信建设存在的困难及思考

近年来,全国各地对会计诚信建设进行积极的实践与探索,在实际工作中也发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投入成本较大

在会计诚信的建设中,需要多部门协同合作,各部门均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成本,特别是构建会计信用评价体系的初期,用人单位往往需要引入第三方机构做全面的会计信用评价,投入成本高但短期收效不明显,大大降低了用人单位参与会计诚信建设的积极性。从长远的角度来看,高质量会计信息有助于降低会计主体的成本。会计诚信能有效提高经济信息质量,为决策提供更准确、更全面的信息依据,提升企业的运行效率,帮助企业创造经济利益、赢得社会声誉,实现企业经济、社会效益的双赢。用人单位可能会因为短期成本投入较大而对会计诚信建设工作有所抗拒,这就需要政府行为和社会舆论的引导和宣传。

人为因素影响

2019年起,会计人员信息采集工作在全国各地有序展开,要求会计从业人员根据系统提示自行录入个人从业情况和信用情况,填报的内容将作为会计人员信用档案的数据基础。会计人员信息的准确性较大程度依赖于会计人员本身的诚信水平。虽然最终信息由主管财政部门审核,但审核的重点是信息的完整性,即使要求会计人员对信息真实性自行承诺、自行负责,仍然无法避免人为因素的干扰,信息的准确性值得商榷。因此,在信息采集过程中如何充分避免人为因素,尽可能降低填报人的主观影响,是会计人员信用档案建设的难点,也是会计诚信建设的难点。

信息安全隐患

建立会计信用数据库,要警惕不法分子对信息的窃取和篡改,信息安全问题不容小觑。在会计诚信建设中取得的初步成效是建立在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基础上的,可以说信息数据库来之不易,需要警惕外部黑客非法入侵破坏信息安全,防范内部“有心人”越权访问窃取机密,防止信息流转传输中的数据泄漏。应进一步加快建立会计信用信息安全管理机制,查补信息安全漏洞,对信息查询设置访问权限和实名认证,打造牢固的信息安全保护墙,以确保信息安全。

猜你喜欢

会计人员诚信信用
信用收缩是否结束
美好生活离不开诚信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财政部:严重失信会计人员将被列入“黑名单”
会计人员信用档案建设酝酿启动
我国将建立会计人员诚信档案
那一次,我把诚信丢了
信用中国网
信用中国网
Application of the Good Faith Principle to the SCS Arbitration Initiated by the Philippines Against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