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财务数据分析方法创新
2020-11-19文|徐颖
文| 徐 颖
在大数据的背景下,财务工作需要顺应时代发展,实现有效创新。此项工作通过对各项数据的分析,挖掘出潜在的运行风险,确保企业运行结构合理,为其长期稳定发展保驾护航。
大数据背景下财务数据分析
财务分析的价值
财务分析是对企业某阶段的运行情况、资金链和未来运行方向进行分析。在此期间,财务人员需应用专业的方式提高报表的准确性,为高层管理人员提供参考数据。
首先,此项工作是决策者制定发展战略的依据,有效的财务数据分析能够帮助企业在相关市场中占有一定优势,并推动其长期稳定发展。其次,此项工作的结果较为直接地反映出目前经营运行状况,借助数据分析,掌握资金流向、资产运转等,特别是当前的盈利水平以及偿债水平等数据信息,有助于找出运行中潜在风险,以及时规避,确保企业的平稳运行。最后,针对企业的运行数据进行分析,能够起到防范风险的作用。财务风险是阻碍企业运行的重要因素,而造成此种风险的因素有生产活动的资金投入量过多、产品库存过多、资本架构不合理、负债过多等,通过数据分析,将运行中的各项数据整合分析,并借助定量的形式进行预测,以降低企业面临财务风险的机率。
大数据对数据分析的影响
一方面,有助于提高财务报告的可靠性。财务报告需通过对大量的数据进行分析整合得出的,相关人员应根据既定的程序进行数据处理,同时,还需判断数据的真实性,由此得出有效的财务报告,从大量的数据中提取有效的数据,为高层决策人员提供参考数据,以提高决策的可行性,防范运行风险。同时,相关人员的数据分析结果也可以体现出运行成本,在对整体进行评估期间,可以此为依据。常规的数据分析工作需要大量的人力,大幅度提高企业在人力方面的投入量。在大数据背景下,缩短此环节的运行周期,不仅提高工作效率,还减轻工作人员的压力。
另一方面,能够起到降低成本的作用,企业经营运行的目的在于盈利,而成本支出正是影响其盈利效果的关键性因素。常规的数据分析是事后进行的,无法起到控制成本,优化运行结构的作用。而运用大数据能够对从多个环节进行分析,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做到事前管控。
大数据背景下财务数据分析的创新路径
创新数据分析模式
在大数据的背景下,应合理调整常规的分析形式,形成现代化的工作理念,借助对此方面的创新,有助于完善财务工作的体系,推动财务管理的能力。由此,应对数据分析的模式进行改良,使用大数据手段,准确找出有价值的数据,并通过编制运算框架,确保数据分析的有效性,做好各项资源的合理配置。
另外,还需构建财务风险的专项防范机制,提高事前预防的能力,借助大数据分析,了解资产的运用情况,一旦出现成本过高的情况,可针对具体的项目进行合理调整。同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适当增加该方面的投资,引进更为先进的分析系统,如ERP计算机程序,有助于提升数据整合的效果,强化数据处理的能力。
构建数据分析体系
大数据背景下,财务数据分析不仅针对财会部门数据进行分析,还包括其他行政部门日常运行中产生的数据信息,以企业的发展战略为中心,在实现数据信息数字化的前提下,将相应的信息传达给其他部门,结合各部门的工作内容、特点调整具体的分析方式,使数据分析体系朝着全面化、标准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若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异常情况,应做好防范措施,并针对该问题进行深度剖析。若想保证分析工作的有效性,构建相应的体系,财务部门应建设连接各部门的数据端口,将各部门的数据划分成不同的模块,其他部门可通过计算机连接财务部门,通过设置查询权限,使各部门能够掌握自身的运行情况,使内部形成统一整体。
具体而言,数据分析系统的作业步骤可分为三个环节,首先,财务人员需整合内部各项数据信息,并将相应的数据内容传达给对应的行政部门。其次,各部门在收到此阶段的运行数据后,需将其与前期预算的数据相对比,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系统可自动警报,并指出引发因素,同时还需连接各部门的数据库,以获得具体部门的数据分析报表。最后,秉承定量、定性的原则,将各部门生成的数据报表整合起来,由财务人员进行汇总工作,并将各项数据合理体现,形成财务报表,为相关人员提供数据支持。
强化财务人员培养
在大数据背景下,若想有效改进创新数据分析工作,要求财务人员本身具有较高的综合性能力,不仅要掌握基本的数据分析知识,还应可以熟练操作相应的财务处理系统。因此,在常规工作期间,应针对上述两个方面实施培训教育活动,确保财务人员可以适应大数据时代,有效利用现代化技术,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
大数据为财务数据分析工作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但同时,诸多问题也随之到来。目前,数据信息的复杂性有所提高,但大部分的工作人员缺少对“大数据”信息的分析能力,同时具备数据分析能力和挖掘能力的人才极少。由此,如何提升现有人员质量,提高数据分析的可靠性,有效借助大数据技术,成为当前需要研究的问题。对此,应采用招聘以及培训两项工作同时进行,既可以合理壮大财务分析团队,又能够提升内部职工的能力,以适应大数据的背景。
有效结合绩效考核
财务数据分析与绩效相结合,形成财务报表,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其一,应收账款。对此款项的管理效果关乎到整体的现金流动情况,是确保其稳定发展的基础,因此,其回收率需与内部相关部门的绩效建立联系,并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人员身上,精确到每项业务,结合账龄分析方式,采用合适的奖惩机制。其二,费用支出。对此方面的管理主要通过与前期的部门预算数额比对,详细记录各项费用流动情况,并与年度预算规划在进度上进行对比,一旦出现不符的情况,需及时找到影响因素,将各部门预算的执行情况与绩效相结合。其三,主营业务收入,此项收入是经营运行经济收益增长的重要来源,排除偶然性事件,将实际经营收入与相关部门的销售预算对比,以月、季、年为周期实施考评,掌握整体的盈利能力。其四,偿债能力。目前,大部分企业都会通过外债的方式保持资金链的有效运转,但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长期还是短期,企业应考虑到自身的偿债能力,根据各项指标对各项投融资活动实施有效管控,其中的债务数据分析,需预留还款时间,相关的财务报表中需体现出整体的资本结构以及融资支出数额等内容,将其与此项工作者的绩效考评结合起来。其五,运营能力。部门的绩效评价需与各项资产的使用情况以及后期管理效果联系起来,及时更新升级现有的设备,处理闲置资产,确保物尽所值。
实例分析
以某集团为例,其各分公司在长期经营运行期间,已经形成独有的数据处理系统,近几年的运行数据总量已经超过10TB。在大数据背景下,该集团已经构建较为完善的数据处理体系,包括ERP、BCS等,与常规的用友程序相比,将传统的会计数据处理与财务管理工作有效结合起来,但实际上,数据处理工作仍存在滞后性,未能有效预防风险。
该集团在应用ERP系统期间,其中的设备以及生产功能尚未使用,针对其某年的数据分析,其中涉及到总成本的相对值和绝对值,而总成本作为因变量出现,以此得出各项资金投入的系数和t值,通过分析,成本占比率达到2%,而其标准系数已经超过3。经过对成本占比以及对应的系数分析,可以得出其中某业务的生产流程存在问题,缺乏对各节点的控制,不利于控制成本,借此,调整企业的生产结构,推动其平稳发展。
结束语
大数据为企业发展带来新的发展途径,通过有效的数据分析,预测相关市场发展趋势,合理优化内部结构,发挥发展的主动权。由此,企业应以自身为切入点,完善相应的管理体系,创新分析模式,为自身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