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监管探讨
2020-11-19许丽霞
文| 许丽霞
研究背景
随着财务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事业单位在履行社会管理职能的过程中所涉及的专项资金监管问题日益突出。为了保障专项资金的合理使用,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效能,事业单位应该针对当前普遍存在的专项资金监管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制定可行性对策,以此促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的规范和健全。
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监管存在的问题
专项资金管理制度尚不完善
就目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执行效果来看,在专项资金管理制度方面还存在一些显著问题,专项资金管理制度亟待完善。这些突出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专项资金监管的不力,影响了事业单位运转的效率。一方面,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制度职责不够清晰。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人为因素所产生的干扰比比皆是,过多的人为参与使得专项资金管理制度在权责关系处理上存在漏洞。这些漏洞的出现会直接导致资金使用的效率低下,难以实现财务管理目标。另一方面,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流程的设置缺乏严谨性,时常伴有违纪违规现象。事业单位在涉及专项资金监管方面的人员、机构以及流程等内容的设置暴露出典型问题,使得财务部门的职能难以完全体现,财务部门的职责和权限没有达到相应的要求,部分岗位形同虚设。另外,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监管的反馈机制也存在一些问题。在专项资金的来往账目上不时出现去向不明的账目,财务信息缺乏公开性和透明性。
专项资金监管力度不足
现阶段,部分事业单位在制定财务管理决策时没有严格按照监管机制的要求进行,在专项资金的使用方面的管控也没有到位。在涉及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方面的项目,一般情况下直接由上级部门进行统筹,下属事业单位相关部门直接向上级主管部门负责并提供相应的财务报表,事业单位项目直属部门没有领导项目运转的权力。这种现象的出现造成了管理与实际的脱节,不利于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性和实践性,在监督与管理方面也难以发挥本单位的作用,影响了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间接导致了专项资金监管力度的降低。同时,部分事业单位在监管流程的设置上也存在漏洞,在设计监管标准方面没有密切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在资金使用上,在资金申请以及分配等相关程序上比较重视,而在资金的管理和评价方面则相对忽视,使得专项资金使用的乱象层出不穷,乱用、漏用、冒用专项资金的现象时有发生,资金的使用长期缺乏效率,难以体现事业单位服务于群众的职能。
专项资金信息传达不畅通
导致事业单位专项资金信息传达不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从客观角度来看,事业单位专项资金从申请、拨付到落实,中间必然会间隔一定时间,尤其是涉及事业单位具体工作的最终环节部分,则会持续更长的时间。在这种背景下,资金流向最终使用环节也需要持续很长的时间。出现这样的现象就意味着国家相关补贴在贯彻和落实到具体人员身上时,同样需要持续相当长的时间,长时间的流转容易产生信息传达不畅的问题;另一方面,从主观角度来看,政府机关在信息传递方面也存在一定的欠缺,直接导致了事业单位信息沟通和共享上的不通畅情况。对于事业单位而言,其本身与县市级相关部门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就会出现滞后,在政策和方针贯彻和落实方面也会出现滞后性。
专项资金财务管理不规范
当前,部分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机制本身就不够健全,在推进专项资金管控上暴露了不专业的缺陷。财务部门岗位所对应的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技能还需要大力提升,尤其是涉及财务管理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应该着力进行改善。同时,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相关岗位存在较大的随意性,没有体现科学化、合理化的用人原则,自然就会影响会计准则的落实。另外,事业单位在财务会计岗位人员招聘、离职等环节也缺乏规范性,对于前后人员的工作交接方面不够规范。根据日常管理的要求,事业单位在财务处理方面时常出现延时情况,偶尔还会出现凭证填报不规范的问题。事业单位财务部门在专项资金管控上与财务管理制度的结合度不高,财务管理不规范严重影响了事业单位抵御风险的能力,容易导致事业单位陷入财务危机。
加强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监管的措施
完善专项资金管理制度
加强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监管,应该制定完善的专项资金管理制度,以提高专项资金的管理效率。加强专项资金监管,应该在严格遵守国家政策和方针的基础上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而制定适合于事业单位发展的管理制度,健全单位监管体系。只有建立健全的专项资金管理制度才能更好地指导事业大内的资金使用和监管制度,为单位决策提供依据。同时,加强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监管,还应该提高财务管理职能,加大参与项目的力度,以便单位在进行预算和执行时更好地实现监管,完善对专项资金的管理和调度。除此之外,事业单位还应该强化财务人员对专项资金管理制度的重视程度,通过严格规范执行管理制度,完善专项资金使用和管理流程。事业单位还应该根据专项资金管理制度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确保每笔专项资金都能够服务于社会公共事业。
强化专项资金监管力度
加强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监管,应该通过完善监管机制逐步规范内部控制和外部监管相结合的管理机制,以此提高专项资金监管力度。从事业单位内部来看,单位应该为强化专项资金监管力度专设领导小组,通过定期专项会议的召开,深入探讨专项资金应用与各类项目的建设情况。同时还应该定期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检查,从预算执行、数据处理以及凭证的填报等方面进行深入,全面掌握单位财务工作内容。事业单位应该对重要项目进行实时管理,严格要求下属部门及时汇报项目进度,以此实现对项目的监管,提高项目完成的效率。从事业单位外部来看,单位应该突出上级政府部门对本单位财务相关工作的管控,在上级政府部门定期巡查抽查的基础上,完善专项资金监管制度,及时改进工作中的失误。事业单位还应该强化财务数据的公开性,对于各类财务数据和信息积极接受上访,确保专项资金使用流程的规范性,强化信息的透明性和公开性。
优化专项资金沟通机制
加强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监管,还应该优化专项资金沟通机制,完善信息流转机制。首先,事业单位应该构建办公自动化系统,通过对办公事宜的各级授权,提高工作的积极性,同时针对紧急事件应该构建预警机制,提高信息和数据传递的效率。其次,事业单位应该对各项事宜的办结时限进行规范,避免拖延现象的出现。同时,单位还应该及时跟进国家政策和方针的调整和变化,提高执行效率。最后,事业单位还应该强化内外沟通机制的作用。通过专项资金沟通机制的建立,不仅要促进内部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还应该积极与其他事业单位进行交流,学习先进经验并及时进行总结,进而提升专项资金监管效率。
规范专项资金财务管理
加强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监管,还应该规范专项资金财务管理工作。首先,事业单位应该加强会计基础建设,对日常财务会计工作进行规范。对于从事专项资金管理的财务人员应该要求具备相应的专业资格证书和技能证书,保障工作的专业性和有效性。同时应该强化岗位人员的责任意识,积极学习财务会计理论前沿,规范会计职业道德提升自身修养。其次,事业单位还应该构建回避制度,对于特定人员应该进行监管,以此保障财务信息和数据的公正性和透明性。最后,事业单位应该强化财务人员的培训,提高专项资金监管的素质和技能。在实际工作中,提倡参与管理,积极发挥财务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结论
专项资金监管是当前事业单位应该引起重视的领域,针对现阶段事业单位存在的典型问题,应该有针对性地制定措施进行优化,以此全面提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效率和专项资金监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