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刍议

2020-11-19文|

经济视野 2020年16期
关键词:国有资产资产事业单位

文| 李 晶

概述:事业单位资产分类与管理体制

事业单位资产的分类

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可以分为不同类别:一是固定资产。固定资产是指以货币计量且正在使用或有权使用的资产,通常是住房,车辆,生产设备等。其次,流动资产。流动资产是指可用于一年内动员的资产。一般来说,有租金,员工工资,员工激励奖金以及用于解决意外情况的部分资金。无形资产。无形资产通常指专业人士拥有的技能,知识和各种权利声誉。四是投资资产。投资资产是指行政机构将其总资产中的一部分资产用于投资,这反过来会产生更多的收益。与之相对应,事业单位的资产支出分类根据其性质或用途一般也归属于项目支出、资本性支出或其他资本性支出。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与模式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种所有制相继出现,政府与公共管理者之间的分歧逐渐开始分化。但基于我国政府机构设置的客观情况,根据2019年3月29日财政部修改《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决定,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对国有资产的管理均按《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执行。根据办法,我国实行事业单位资产国家统一所有,政府分级监管,单位占有、使用的管理体制,主要是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和行政事业单位及具体使用岗位管理的相关制度,这样可以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分工明确可以更清晰,更明确地管理资产,改善管理和各级管理。

事业单位当前资产管理的现状分析

事业单位资产分类管理体系不科学

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不是来自某些项目的利润,而是直接由国家出资。这部分资产一般不用于投资,生产,也不用于获取更多利润。这部分资产完全是为了社会,政府的某些部门和服务部门为其正常运作提供服务和财政支持。公平地说,这部分资产可以连续用于生产和投资,但严格控制资产的分配,处置和监控是非常重要的。逐步完善一步到位的内容,完善国有资产管理,确保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真实有效。目前,事业单位管理工作往往仅限于对于资产的使用。在许多情况下,管理只是针对上级的检查,这并没有起到将国有资产用好用活的根本作用。

而上述原因的产生,不仅仅是管理者对于国有资产重要性的认识程度不够导致的。从制度层面来讲,缺乏对于资产的分类管理体制是其关键。由于现行总预算会计核算着重反映的是体现预算执行情况和结果的资金流入和流出。从行政单位的角度看,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的折旧与摊销无法得到真实反映,对资产的价值也无法得到准确评价。此外,由于单位一般将资产分解为生产用、非产生用等种类,而又未能分别采用合理的管理方法,导致在资产管理方面出现了粗放的模式。

资产的预算管理质量不高

当前,虽然事业单位在编制预算时都是根据财政下达的部门预算口径进行编制,但是对于项目预算、资本性支出预算和其他资本性支出预算的口径进行编制,但具体资产购置或建设对其必要性的论证还是不足的。例如有些事业单位在编制预算时,未能做到必要的可研,也未能及时对相关意见进行汇总分析,且基于事业单位的特定角度片面考虑“政绩”,使得部分资产是为了“预算”而“预算”,其真正使用情况并未通过预算进行管控,从而使部分预算包括的资产购置或建设出现攀比或超标采购的情况,浪费了宝贵的财政资金,未能发挥资源的充分利用,未能使事业单位的实际业务开展提供有效的帮助。

资产使用效率较低,存在闲置现象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无偿占有使用性导致各单位不考虑自身的实际需要而想方设法多向财政要求资金和多占用资产,造成许多单位存在设备的重复购置、单位办公用房闲置或出租、公车私用、资产调剂困难、共享程度低等问题,从而大大降低了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和质量。

缺乏信息化的监管手段

当前,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人员根据资产的实际情况制作相应的固定资产卡片,及时将固定资产信息登录在固定资产台账上,提升单位的有效运转效益。但是,传统的固定资产卡片式管理已经不能适应事业单位现代化发展的要求。虽然财政部门已经开发了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但是各事业单位在录入以及资产的变动时并未能及时录入,导致系统与实际客观上存在着不符的情况。同时,由于系统目前还是以登记为主,基于系统的信息化监控工作未能得到真正开展。

改进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基本策略

完善事业单位资产分类管理体制

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一般有两类财产。一是提供公共服务,主要是为了确保社会各界能够正确履行职责,确保社会组织的正常运作的公益性资产,由于事业单位提供的所有服务都不是为了盈利,因此事业单位的资产用途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无偿服务而没有获得经济利益,同时,他们还为所有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所有必要的服务和物质安全。对于这类非公益性资产的管理,需要有具体完善的监督和管理体制,保证这类非盈利性资产的可以用到实处。另一类资产是盈利性质的经营性资产,这类资产是事业单位资产中参与市场经济的部分。对于这部分资产,需要确保其在配置以及市场交易的过程中管理公开透明,资产的管理坚持适应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以发挥其最大作用。

提高资产相关的预算管理质量

在事业单位内部,务必要建立起事业单位的所有职工的资产管理意识,在最大程度上把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进行有效结合,确保预算编制与执行的合理性。

一方面,在事业单位预算编制前,应就相关的资产购置或建设进行充分的论证。要根据单位业务发展的需要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需求合理确定项目预算、资本性预算和其他资本性预算涉及到的资产相关内容,确保资产的增加是必须的。另一方面,事业单位应该制定相应规范的固定资产申购制度,防止固定资产申购流程混乱,设备重复购置,提高固定资产使用率,保障国有资产规范,高效的使用。对固定资产管理关键环节中的申请购置,进行制度化,规范化的执行。

设计以上级单位管理为中心的分级管理体系

我国政府及事业单位的管理原则是“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也应结合这一原则,做到灵活性与原则性的统一。实现上级对下级的资产集中管理,可以更好地实现资产的利用,提高资产的利用效率。

首先,各地方政府在中央统筹管理的原则下,逐级界定各层次事业单位的资产使用规模与管理模式。当然,越基层的单位,越针对资产的具体运用,例如相关问题的解决,资产配置监管,相关管理与使用制度的制定。这些都强调了中央和地方各级分级管理的重要性。

其次,在具体实施中,要建立以政府采购为主的单位预算机制,同时,依照政府采购标准配备新资产;对于已购置的大型资产需要在预算中对其费用支出情况制定确定的预算标准额。

开发应用资产监管绩效评价信息系统

要通过现代化的技术管理手段,强化国有资产的监督绩效评价信息系统。首先,在财政部门的主导下,协调各事业单位及各部门间的资产使用情况,对各单位固定资产的目前状况进行鉴定分析,负责各项资产的编码及条形码的粘贴工作。从资产购入单位开始到资产退出的整个生命周期,能针对资产实物进行全程跟踪管理。其次,财政主管部门要充分应用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定期对各单位的资产进行检查,对其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合理做好资产效益评价,适时对闲置资产进行调剂或处置。

猜你喜欢

国有资产资产事业单位
关于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思考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轻资产型企业需自我提升
浅析新形势下的国有资产管理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央企剥离水电资产背后
关于国有资产资本化改革
关于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