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粗糙”走向“精细”
——例析表格类材料选择题的解题策略

2020-11-19江苏

教学考试(高考历史) 2020年5期
关键词:藩镇题干表格

江苏

目前,在高考一轮复习过程中,部分教师在解题指导方面仍比较“粗糙”:一是缺乏对试题的分类指导,试题不加分类,评讲通式化;讲解零散琐碎,系统性不足;评讲信马由缰,没有章法可循。二是试题评讲的规范性不足,课前准备仓促,课上评讲粗糙;知识性纠错较多,方法类指导不足;评讲的深度和广度的随意性较大。三是解题指导具有滞后性,不能做到常态化,部分教师往往在三轮复习时才对学生进行较系统的解题指导。教师应认识到教学中值得改进和反思的地方,教学工作要力避“粗糙”,追求“精细”。

笔者认为,在一轮复习中,教师需要对学生加强试题的分类指导,并力求做到规范引领、精耕细作,而且要常抓不懈,贯穿高考复习的全过程。只有循序渐进,步步为营,才能“步步为赢”,有所斩获。

近几年来,高考试题的呈现方式越来越多样化,表格、地图、数据图、漫画、年画、画像石等素材频频入题,试卷越发鲜活灵动,既有利于全面考查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也拓展了学生的学科视野。以2019 年高考为例,全国卷三套试题中共使用这类素材7个,其中有4 个是表格。回溯2018 年,这类素材多达11 个,表格独占5 个。所以,笔者以表格类材料选择题为例,谈一谈该类试题的精细化指导。

表格类材料选择题按照内容的呈现形式可分为文字型和数据型两种,其解题策略基本相似,但又略有不同。在指导学生解题时,大致可采用“四看一联”的步骤:①看清表格主题,表格的主题一般以独立的标题出现,也可能出现在题干中;②看清表格栏目,包括行和列分别指向的内容,通过仔细阅读表格的主题,结合表格中的项目,确定表格反映的历史现象、指向的时间和空间等关键要素;③纵横对比看异同或变化,即对表格中的信息进行横向或纵向比较,需要注意的是,数据型表格需要理顺表格中的数据变化,掌握数据变化的特点和趋势,如升降、高低、比重、呈现的阶段性等,文字型表格要理顺表格中项目的异同,升华、提炼出规律或认识;④看清设问指向,明确设问的规定性;⑤联系教材,合理解读,即对表格中反映的历史现象进行提炼和解读,进而对选项进行准确研判。

一、文字型

例1.(2018·全国卷Ⅰ·25)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表1 所示。

表1 “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唐朝藩镇基本情况表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 )

A.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

B.彼此之间攻伐不已

C.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

D.延续了唐朝的统治

【解析】本题涉及的考点是古代中国中央集权的发展,突出对主干知识的考查。试题的最大亮点是视角奇巧,观点新颖,让人耳目一新。根据表格内容可以看出,“安史之乱”后,大多数藩镇官员由朝廷任命,需要向朝廷缴纳赋税(包括“少上供”和“上供”两类),所以,藩镇并没有控制朝廷的财政收入,故排除A 项;藩镇之间攻伐不已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B 项;仍有少数藩镇不上供且拥重兵以自立,一定程度上威胁着中央的权威,故排除C 项;拥重兵以自立且不上供的藩镇只占少数,大多数藩镇官员由朝廷任命,需要向朝廷缴纳赋税,由朝廷驻重兵,担负着“防骄藩”“守边疆”“防盗贼”等职责,由此可见,唐朝政府吸取了“安史之乱”的教训,对藩镇权力加以限制,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使唐王朝的统治又延续了百余年,故D 项正确。

【思路点拨】突破惯性思维,形成创新思维是正确解题的前提,教师应适当引导学生跳出教材的既有结论,忠实于材料观点。在人教版必修一中,关于安史之乱后的“藩镇”是这样叙述的:唐中期安史之乱后形成的藩镇割据局面,持续了一百多年,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但是,本题的立意不是反映藩镇威胁中央集权,而是突出唐朝后期藩镇的设置延续了唐朝的统治。这完全颠覆了学生固有的认知,是史学研究的新成果,体现了高考命题关注史学前沿,重视学术成果的特色。

那么,如何运用“四看一联”的方法解答本题呢?笔者采取如下步骤:

(一)看清表格主题

本题表格的主题(或标题)出现在题干中,同时以表头的形式出现,这两次的出现并非简单的重复,这是在提醒学生,标题中藏有非常重要的信息,应仔细研读。本题的标题可分解成四个关键信息:“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藩镇”。“百余年间”是一个容易被忽略的内容,但它却是本题的“题眼”所在。标题可以这样解读:唐朝后期,统治者吸取“安史之乱”的教训,加强对藩镇的控制,延续了唐朝百余年的统治。

(二)看清表格栏目

表格的栏目通常在表格的(纵向)第一列或(横向)第一行。本题的表格栏目出现在第一行,具体包括藩镇类型、数量、官员任免、赋税供纳、兵额与功能五个栏目。

(三)纵横对比看异同

从纵向看,藩镇类型有河朔型、中原型等4 类;藩镇数量共41 个,边疆型最多,共17 个(异);从官员任免来看,4 类藩镇中有3 类由中央任命,且总数达到34 个(同);从赋税供纳来看,需向中央上供的(含少上供)有3 类(同);从兵额与功能来看,由中央驻重兵的有边疆型、中原型2 类(同),共25 个,东南型也派驻有中央军,主要用于守边疆、防骄藩。以上信息表明,“安史之乱”后,唐朝中央政府吸取了藩镇割据的教训,加强了对藩镇的财权、军权、行政权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在一定程度上维系了唐朝后期的统治,使其又延续了一百多年。因不同试题的表格栏目设置略有不同,故从纵向还是横向进行比较,应视具体情况而定。

(四)挂靠教材,合理解读

完全照搬或片面理解教材的结论会直接导致对试题的误判,所以,在历史学习中,引入唯物史观是十分必要的。就本题而言,关于唐朝后期藩镇的设置,应从两个层面加以解读:一方面,在唐朝后期,统治者加强了对藩镇的控制,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中央集权,从而维系和延续了唐朝后期的统治;但另一方面,藩镇对中央的威胁并没有完全解除,仍然威胁着中央集权。

二、数据型

例2.(2018·全国卷Ⅲ·34)

表2 1929—1931 年美国部分行业工人周工资变化表(单位:%)

据表2 可知,当时美国 ( )

A.最低工资标准失效

B.产业结构迅速调整

C.经济危机不断加深

D.政府财政支出锐减

【解析】本题以表格为载体,引入计量史学,在呈现方式上颇有新意。在考查内容上,指向美国的经济危机和经济调整,考查学科主干内容,旨在夯实学生的学习基础,注重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表格涉及的时间是“1929—1931 年”,正处于美国的经济危机时期,表格中的数据反映的是美国部分行业的工人周工资收入呈现负增长,这是受经济危机冲击的结果,故C 项正确。确定工人的最低工资标准是1933 年罗斯福上台后颁布的《全国工业复兴法》的举措,故排除A 项;表格反映的是工人工资收入的变化,与产业结构的调整无直接关联,且此时处于胡佛政府执政时期,其固守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迅速调整”一说不能成立,故排除B 项;美国的行业部门属于私人性质,工人工资收入骤减有利于减轻私营企业的负担,不能说明政府财政支出减少,故排除D 项。

【思路点拨】还原历史时空,把握阶段特征,可以迅速对本题得出正确判断。根据题干时空信息“1929 —1931 年”“美国”等不难发现,此时美国经济的阶段特征可用两个关键词概括——经济危机、自由放任。具体而言,当时美国处于经济危机时期,总统胡佛固守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反对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联系阶段特征,再对照选项,问题便可迎刃而解。

那么,如何运用“四看一联”的方法解答本题呢?笔者采取如下步骤:

(一)看清表格主题

本题的表格主题出现在题干中,主要包含三个重要的历史信息,时间是“1929—1931 年”,空间是“美国”,反映的经济现象是“部分行业工人周工资变化”。

(二)看清表格栏目

表格横向是时间信息,纵向是行业门类。时间信息涉及2 个时间段:“1929 —1930年”和“1930—1931年”;行业门类涉及烟煤业、金属矿业、制造业3 个部门。

(三)纵横对比看变化

仔细阅读表格,结合题干信息,从纵向看,在1929—1930 年和1930—1931 年2 个时间周期内,3 个行业工人的周工资都呈现负增长,工人的收入锐减;从横向看,后一时间周期的工人周工资大幅减少。

(四)挂靠教材,合理解读

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迄今为止,世界上最严重的经济危机开始于1929 年的美国,经济危机导致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甚至破产,工人工资收入锐减,甚至面临失业的窘境,这与题干和表格中的信息高度契合,由此可建立起表格信息与所学知识的正确联系。

以上是笔者就表格类材料选择题提出的规范化解题策略,希望能为教师指导学生解题提供一些帮助。按选择题的呈现方式,除表格外,还可分为文字类、地图类、数据图类(饼状图、柱状图、曲线图等)、图片类(漫画、年画、画像石、票证等);按设问方式,可分为目的类、本质类、原因类、评价类等。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总结不同类型试题的个性化解题策略,并在高考复习中给学生提供常态化、规范化、系统化的解题指导。只有教师示范在前,才会有学生模仿在后;只有循序渐进,方能厚积薄发。

猜你喜欢

藩镇题干表格
数字算式
《现代临床医学》来稿表格要求
唐代建立中都的原因探究
从“人均”概念看安史之乱前的藩镇自给
组成语
履历表格这样填
提纲挈领 拨云见日
表格图的妙用
形塑合法性:王元逵兴兵泽潞原因新论
掌握方法 有效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