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政治认同与理性精神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落实
2020-11-19潘慧菁福建省漳州市芗城中学
■潘慧菁/福建省漳州市芗城中学
政治认同与理性精神是当前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的主观要求。在整个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体系中,政治认同核心素养居于核心地位,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成长方向。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重视将理性精神融入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通过讲授相关知识点,组织课堂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以培养学生的理性思考能力。结合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实际,积极落实政治认同与理性精神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在监督执法工作中,他秉公执法,不徇私情,严格执法,不受金钱的诱惑,拒收贿赂,对违法行为的打击毫不手软,对说客经常不给面子,有效地维护了一方食品安全。
一、高中政治课培养学生政治认同素养与理性精神培养的现状
自我国教育改革后,高中政治教学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地提升,学生的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也有所强化。与此同时,在学生政治认同素养与理性精神培养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仍有部分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过于看重学生的成绩要素,造成很多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政治理论知识,使其难以有效将知识运用于实际的社会政治生活,学生的政治判断能力与理性思考能力还有待提高。有的教师在选取教学素材时,尤为重视素材的时效性与多样化,造成各种形式的素材堆砌问题,使得所选取的素材停留于表象,也淡化了学科核心素养主题。此外,传统的教学理念仍存在于高中政治课堂中,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活动现象尤为普遍,课堂教学活动存在组织形式单一、数量不足等问题,未能有效落实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同样较难达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统一,也不利于新课标下政治认同与理性精神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加强高中政治教学政治认同与理性精神培养的对策建议
为有效促进政治认同与理性精神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落实,联系教学实际,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现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要回答这些问题,谈何容易!李约瑟曾指出:“要说明为什么欧洲、并且只有欧洲才是近代科学的诞生地,这一点将非常困难;但更困难的是,怎样来说明这种发展何以不在中国或印度发生。”[4]对这个问题的“求解”,由于其历史跨度以及文化跨度之大,其难度可想而知。何况李约瑟在著作中也时而把中国古代技术称之为“科学”,这种“科学”与“技术”概念的混淆,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求解的难度。但笔者以为,这似乎并未妨碍中外学者几十年来的不懈探索。
(一)在情境创设中合理选取教学素材
在教学实践中,为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创设教学情境不仅要停留于表象,更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层理性思考,帮助学生逐步养成理性思维。例如,在必修2“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教学中,教师改变以往照本宣科式的说教,以及以往“一把抓”的教学素材选取思路,着重选取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网络素材,以身边感人的真实事迹为切入点,将教学内容再现具体情境之中,引导学生自觉参与到课堂探究中去。选取网络搜索2018年度感动中国人物的事迹,利用符合教学主题的“老党员黄大发”的资料,以图片与视频的形式,呈现黄大发同志带领群众在绝壁上凿出“生命渠”的故事,表现了黄大发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在播放图片与视频时,重点突出黄大发同志历经36年收获长9400米的“大发渠”的事迹,便于学生直观感受到共产党员时刻心系人民群众,使得学生更加理性地看待社会中的反面素材,深化理性认识,也有助于达到传递社会正能量的目的。
高中政治课教学素材的选取,要求教师在准确把握教学目标的基础上,选择那些符合学生认知能力、与时政生活相关且利于传递社会正能量的内容。紧密联系高中政治教学概况,借助教学情境创设的方法,以最新时事导入情境,引导学生的政治认同。例如,在讲授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2“政府的责任:对人民负责”知识点时,教师首先明确教学目标,即让学生了解我国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的基本要求,引导学生深刻认识政府的工作态度、工作作风、工作方法。其次,在吃透课程标准与教学内容的前提下,教师通过情境导入来展示目标,选取符合实际的教学素材,使得教学更具针对性。通过导入每年3月份召开的全国两会的时事热点,从网络上下载2019年两会的工作报告视频资料,按4-6人一组的方式分组,安排学生讨论《政府工作报告》的内容,探究我国政府当下关注的问题及其传递给我们的实际信息。最后,通过小组合作调查与谈论,学生了解到民生问题是我国最为关注的,引出所要学习的课题内容,便于学生深刻理解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从而进一步增强政治认同教育效果。
(二)在问题探究中有效开展教学活动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通过形式各异的教学活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其主动参与到教学探究中来,相较传统的理论灌输式教学方法更能取得最佳教学效果。结合高中生的实际特点,利用适当水平的问题探究形式,将其与实践教学活动紧密结合,有助于更好地刺激学生学习的兴趣,达到培养理性思维、形成政治认同的教学目的。例如,在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1“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教学设计中,教师利用案例分析与辩论活动,设置符合学生认知的探究性问题,逐步加强教学活动的实践效用。通过分析生活中常见的“打包”与“卖肾买苹果手机”等新闻案例,向学生设置相关问题,如“什么样的消费心理才是正确的”、“怎样才能做理智的消费者”等,并组织学生围绕研究主题展开辩论,以便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梳理探究思路。在设置消费观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利用有效的教学活动,课后围绕消费观主题,就辩论结果上交一篇学习心得,或者待单元教学结束后,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绿色消费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内化形成学科核生在实践活动中内化形成学科心素养。又如,在必修2“政府的责任:对人民负责”教学中,为打消学生对公民拨打热线电话向相关部门求助的疑虑,教师鼓励学生想出与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直接对话的相关问题,组织了一场拨打市长热线电话的模拟活动,让学生真正参与实践活动中,向学生传输相关部门对人民负责的正确价值观,以逐步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感。
番茄疮痂病,又称细菌性斑点病、细菌性疮痂病,是番茄生产中的一种重要病害。在番茄的主要种植生产区域,番茄疮痂病发生危害逐年加重,已成为番茄产量和品质提高的主要限制因素。
此外,在设计实践教学活动时,教师需要注重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欲望为要点,使其在综合实践中自主探索,达到规范理性行为的目的。例如,在讲习必修3“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单元内容时,教师围绕“如何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调查研究,探究自己家乡的文化产业现状以及发展的优劣势。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在调查前向学生提出探究问题:“你了解家乡的文化吗”、“您对你的家乡文化产业未来发展有何看法”。鼓励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采访,带着问题进行调查,帮助学生理解“既要树立文化高度自信,又要理性评估文化发展制约因素”的实际内涵,从而引导学生理性对待文化产业的发展,使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事求是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实践探究中,用调查事实说话,鼓励学生自主探索,更加符合高中生迫切想了解事实真相的心理需求,对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落实政治认同与理性精神的培养目标,从教学素材的选取与教学活动的设计出发,引领学生自觉认同正确的价值观,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提升理性精神,有助于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对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也有着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