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2020-11-19张家港市第二中学

长江丛刊 2020年12期
关键词:初中生德育目标

■胡 江/张家港市第二中学

一、前言

学校体育教育是通过培养学生运动兴趣,掌握体育技术与技能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和意志品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中,充分发挥体育的育人功能,以体育与健康为主,渗透德育教育,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良好的体育道德、公平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意义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育人是教育的本质,良好的思想品德是初中生的首要素质。在学校教育中每一位教师都是德育工作者,因此体育教师应当在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利用体育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一)针对单元学习目标进行德育教育

每学期各单元教学计划不同,学习目标也不同,课前认真备好教学目标和德育目标,每次课教案中注明本次课的德育目标。例如:通过耐久跑的“苦”,能培养学生面对困难,不怕困难的思想,能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积极向上的意志品质,养成坚强的毅力和坚持到底的精神。例如:队列队形是以集体活动为主,在练习中能增强集体荣誉感和组织纪律性,培养学生机智灵敏,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例如:球类运动集体性强,要求同伴之间相互配合,相互鼓励,学生在认真进行练习中,乐于相互协作,在比赛中能积极对抗,敢于拼搏。很好的体现了团队精神和参与意识,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积极主动相互合作的精神。

(二)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德育教育

体育教学内容具有项目丰富、数量多、范围广、灵活性强等的特点,不同的运动项目有不同的教育效果,但同样具有科学性、教育性、系统性的特点。在体育教学中更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教师应结合不同的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例如:田径运动技术比较单一,练习比较枯燥,但是能培养学生坚强的毅力和坚持到底的精神,面对困难,只要坚持就一定能够取得最后的胜利。女子800m和男子1000m的教学中,体育教师不仅要讲清长跑的技术要点,对运动系统及身体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顽强、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当中途出现“极点”时,如何正确对待,克服困难,坚持跑完全程,养成战胜困难的良好品质。例如:球类项目需要在同伴的配合下进行,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又可以增进学生的勇敢顽强、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思想品德。使学生养成尊重队友、尊重对手、尊重裁判和观众的良好品质。

(三)根据教学方法进行德育教育

体育教学中采用适当、合理、科学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完成课堂教学目标。教师结合课堂的学习目标与德育目标,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利用课堂教学中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例如:游戏教学法是在体育运动的基础上,结合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的,游戏教学法能学生提高学生兴趣,减少单一练习的枯燥乏味,使学生乐在其中,学在其中。利用体育游戏法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激发学生不断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让学生树立胜不骄、败不馁的好作风。

(四)结合练习方法进行德育教育

在体育教学中,练习方法多种多样,不同的练习方法能有不同的效果。例如:体操教学中采用合作练习法,使学生互相保护、互相帮助,可以使学生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体育课上教师通过合作练习,将体育骨干学生与体育薄弱的学生分在一组,有利于学生相互协助、相互促进,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锻炼机会,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合作练习学生与学生互帮互助,从而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五)依据课堂教学评价进行德育教育

课堂教学评价是促进学生成长、教师专业发展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课堂评价有教与学两个方面,包括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师生互评,但不论是学生自评还是学生互评,以及师生互评,都是促进课堂交流,巩固所学知识,还能让学生更加全面地认识自己,增加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感情,促进师生之间的互相尊重。

三、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

初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体育教学的重要任务,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当根据体育教育与德育教育的特点,合理的制定德育目标,并且针对德育目标,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一)结合体育教育规律渗透德育

在初中教育阶段学生正处于发展的敏感期,好模仿,易兴奋,乐于展示自我,但是自控能力缺乏,是这一年龄段的显著特点。初中生具备了一定的思维能力和探索能力,他们渴望通过学习掌握学以致用的技术。但女生与男生的基础与学习兴趣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关注与加强对女生的学法指导,体现教学的层次性。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当结合体育学科特点和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实施德育教育。例如:采用游戏方法进行练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多用激励性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例如:分层教学法,初中生存在心理、生理等方面的差异,为了减少学生间的差异,需要针对学生的能力,制定不同教学目标与德育目标,尊重学生差异,尽量减少差异。

(二)明确教材特点渗透德育

教师应当认真学习教材,明确教材特点,明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认真备课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练法、备作业,这样才能抓准时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材,不同的项目特点,结合学生课中学习的实际情况进行德育教育,把德育教育潜移默化的渗透到体育教学中去。例如:足球运动是在不断变化中进行的,球的线路变化快,人对时间、空间、方向、距离等的判断也在不断地变化中调整。这有利于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灵活,判断的准确性,预测事物发展的能力和果断的应变能力。足球运动集体性强,要求同伴之间相互配合,相互鼓励与谅解,能很好体现团队精神和参与意识,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积极主动相互合作的精神。

(三)根据学情实际渗透德育

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的高峰期,心理和生理的发育波动大,男生活泼好动,而女生恰恰相反,这就需要老师根据初中生学情实际制定教学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初中生身体素质存在差异性,体育教学实际中应充分了解学生,尊重学生实际,营造互相关心、互相爱护、助人为乐的学习环境,潜移默化中渗透德育教育。

(四)加强教师言行渗透德育

教师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身教重于言教。初中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阶段,老师应该用积极的态度,乐观向上的精神来感染学生。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对学生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时时刻刻在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对工作的态度以及一点一滴的所作所为影响着学生。因此教师必须严于律己,用自己的良好行为,给学生示以榜样,利用教师良好的言行举止渗透德育教育。

(五)结合活动、竞赛渗透德育

学校体育活动有兴趣社团、田径运动会和班级足球联赛等等,这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初中生的身心特点是好动、好胜心强,在竞争中进行德育渗透,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运动竞赛中,教育学生恪守体育道德、坚持公正公开、发挥运动技能、决不弄虚作假。提倡在运动竞赛中讲究体育道德风尚,要求运动员尊重对方,服从裁判,理解观众,真心向对方学习,要求裁判员做到严肃、认真、公正、准确。在体育活动和运动竞赛渗透德育,通过体育活动与运动竞赛的交往,引导学生以道德规范和行为原则约束自己,培养合作、团结友爱、互相尊重等优良品质。

四、结语

总而言之,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必须同体育教学的特点、内容和形式紧密结合起来。在体育教学之中,处处都存在着德育因素,只要教师用心体会,善于发现德育教育的素材,抓住每一次德育教育的机会,把体育教学与德育有机会给合起来,体育将成为德育教育的一个良好渠道。

猜你喜欢

初中生德育目标
“双减”背景下初中生作业管理的实践探究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应对措施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探究初中生数感的培养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