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高校网络思政工作管理体制的问题探讨

2020-11-19青岛理工大学

长江丛刊 2020年10期
关键词:网络平台思政人员

孔 涛/青岛理工大学

一、前言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一方面方便了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递,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另一方面通过互联网国外的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也进入到我国社会,并且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和冲击。针对这种现象,高校必须根据目前的网络环境特点对以往的思想政治工作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和完善,并且还要对新形势下的思想教育方法进行积极的探索,从而使思政工作的效率得到有效的提高,进而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

二、网络在高校思政工作中的作用分析

(一)利用网络平台,促进学校与学生之间的结合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学校和学生都可以通过网络获取大量信息。而网络与传统课堂教学的结合,则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得以不断的将自身的教学经验与网络上的相关知识融合在一起,从而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相关的教学资源。与此同时,在网络环境的影响下,学生能够对更多的知识进行了解和把握,这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进而使高校与学生通过网络思政教育工作更加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二)利用网络平台,保证思政教育的时效性

网络平台与传统的电视、报纸等传播媒介相比具有更快的传播速度,高校在开展网络思政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可以随时获得每时每刻都在更新的网络信息,能够将最新的资讯和动态展示在学生的面前,从而有效保证思政教育的时效性[1]。

三、高校网络思政工作管理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思政工作队伍无法满足网络思政教育的要求

首先,很多思政教育人员与大学生相比无法熟练的掌握网络信息技术。再加上平时的工作量比较大,很多思政教育人员缺乏足够的时间开展网络思政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很多高校学生反而比较辅导员等思政教育人员更了解网络动态和网络咨询,因此大学生对于新鲜网络信息的需求,当前很多高校的网络思政教育根本无法充分的予以满足;其次,很多高校思政教育人员的管理观念不符合网络思政教育的要求。网络空间具有时效性和虚拟性,因此大学生能够第一时间发布相关方面的匿名信息,一部分学生直接在网络上评价教师,甚至对教师肆意诋毁。虽然学生和教师通过网络平台有了平等对话和交流的机会,但是如果大学生不能对自己的言行加以约束,就会与网络思政教育的初衷相违背;最后,很多高校的思政教育人员还难以有效的甄别各种网络信息。近些年来,虽然我国互联网信息技术取得了很大的发展,规模越来越大,相关方面的硬件设施也比较先进,但是对网络空间的管理方面,还存在短板。因此,网络存在大量的虚假信息,而大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阶段,渴望了解外界事物,也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因此很有可能被网络上形式多样的虚假信息所诱导和误导,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高校的思政教育人员对网络上内容繁杂的信息进行甄别,并对其真实性进行判断。但是,由于很多高校的思政教育人员缺乏较强的鉴别网络信息真伪性的能力以及缺乏相关方面的经验,因此往往无法有效引导和帮助大学生[2]。

(二)网络思政管理工作不到位

当前,各个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通常会有不同的部门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相应的思政教育,因此在如何管理学生方面不同的部门往往会采取不同的方法。但是在网络思政工作中,很难像传统的思政工作那样对其进行“分门别类”的规整,在这种情况下就很容易出现偏差,并导致网络思政工作难以顺利的开展。对于高校来说,如果不能敏锐的感知大学生的网络交流和沟通情况,就很容易引发群体事件或者突发事件,从而严重影响到高校和社会的稳定[3]。

四、创新高校网络思政工作管理体制的有效途径

(一)构建专职的思政工作管理部门

为了使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工作的效率得到有效的提高,能够对学生关心的事件和疑问做出快速、准确的反应,有必要将专职的思政工作管理部门建立起来,从而对网络中的思政问题进行应对和解决。高校构建的专职思政工作管理部门应该积极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建立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思政工作管理部门可以在内部安排专门的发言人,并定期在学校网络平台上介绍学校的相关政策和学生普遍比较关心的事件和问题。发生群体事件或者突发事件之后,要第一时间在学校的网络平台上发布相关的信息,从而避免出现谣言或者造成不必要的误会;第二,对信息发布渠道进行整合和统一。目前很多高校由于各个职能部门在发布信息的过程中缺乏交流和沟通,导致学生需要到不同部门的网络页面一一浏览相关的信息,这浪费了学生大量的时间,并且效率极其低下。因此,高校应该协调思政工作管理部门与其他职能部门对信息发布渠道进行整合和统一,从而让学生通过思政工作管理部门就能够对各个方面的信息进行充分的浏览;第三,将网络紧急事件反应机制合理完善的构建起来。在日常工作中,思政工作管理部门要及时向相关部门反馈学生提出的问题以及受到普遍关注的时间,并督促相关部门及时进行回应并加以解决。另外,还要将应对网络紧急事件的预案制定出来,并积极探索更加完善、有效的方案和措施,从而更好的应对和解决网络中的紧急事件;第四,对网络思政教育的工作方式进行研究。网络思政教育与传统的思政教育存在较大的差别,因此必须加强研究,使网络思政教育的方式方法更加的科学、合理[4]。

(二)培养网络思政的人员队伍

高校网络思政工作的人员队伍应该包括三类人员,即网络辅导员、评论员以及巡视员。在当今网络形式复杂多变的情况下,高校只有建立包括以上三类人员在内的网络思政人员队伍才能够顺利的开展网络思政工作。至于该队伍的具体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第一,在选拔包括网络辅导员在内的三类网络思政工作人员的过程中,要把政治因素放在第一位。能够进入网络思政工作队伍的人员必须要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和思想觉悟以及较强的责任感,只有这样才能够在开展相关工作的过程中得到学生们的信任。还需要注意的一点是,由于网络辅导员、评论员以及巡视员有着不同的工作职责,因此可以从不同专业的教师和工作人员中进行选拔。比如可以从各个专业的教师或者传统思政工作者中选拔网络辅导员;还可以从学生会干部、学生党员中选拔评论员和巡视员;第二,定期培训包括网络辅导员在内的三类网络思政工作人员。通过相应的培训工作,一方面要使这些工作人员运用网络和计算机的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另一方面帮助他们学习和掌握网络思政工作的有效方式和方法,使他们能够对网络时代的新教育观念进行充分的理解,并有效的把握网络道德标准[5]。

五、结语

总而言之,高校思政工作在互联网信息技术大发展的背景下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这需要引起高校的重视,并通过培养具备较高水平的网络思政工作者以及不断的完善相关制度来加以适应,只有这样才能够使高校思政工作的效果与效率得到有效的提高。

猜你喜欢

网络平台思政人员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网络平台支持下初中语文翻转课堂教学研究
思政课“需求侧”
网络平台犯罪及其治理对策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网络平台打开代表履职新视窗
再来一次,这太有趣了!
跟踪导练(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