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管理创新手段研究

2020-11-19中山大学南方学院

长江丛刊 2020年9期
关键词:两学思政教育

唐 芬/中山大学南方学院

一、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管理现状

高校要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始终以学生为中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由此可以看出,思政教育对学生的成长成才起着重要作用。但是目前,高校在思政教育管理工作中还存在部分问题影响该项教育工作的效能发挥。

(一)思政教育管理队伍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

近年来,高校从业人员呈现年轻化的态势,尤其是辅导员。辅导员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他们对学生的影响最为直接和深刻。同时,他们也是学校思政教育管理队伍的主力军。纵观我国高校实际情况,学校对从事思政教育的辅导员队伍没有做过多的专业要求,因而出现背景多样、专业各异的情况。管理人员专业化程度不够,导致他们对思政工作没有形成系统、清晰的认知,理论水平较弱,所以在开展思政教育工作过程中会出现力不从心、讲解浅显等问题,进而影响学生的思想认识。

(二)教育形式单一,内容枯燥乏味

高校思政教育主要以“老师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的模式进行,且内容大多为理论性知识传递。部分管理人员在开展思政教育工作时对政策知识生搬硬套,观点案例陈旧,内容枯燥乏味,没有顺应时代的变化而对自身知识储备做出更新修改,或者纯理论性讲解,使学生理解起来吃力。理论知识的强硬灌输,不仅不能起到强化意识的效果,还会使学生存在敷衍应付甚至反感抗拒的可能。这些都会无形中降低学生对思政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从而不能很好地认真领悟并将其内化为自身的实际行为。

二、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管理的创新手段

高校思政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伴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而迈入新征程,应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

(一)加强思政教育管理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做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如今的青年大学生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成长路上对他们的思想引导尤其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神圣使命。作为一名传道者,首先自己要明道、信道。因此,作为从事思政教育管理的人员,要深知自己肩负“传道”这一重要责任,应着重加强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首先,思政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把握好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理想信念,加强理论学习,深入领会国家有关思政教育工作的会议精神,将抽象理论具体化,从具体问题入手,将思政教育融入、渗透到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中去。其次,充分发挥教学老师的能量和热情,可通过组建一支政治合格的教师队伍,发挥教师党员的积极作用,不断增强思政工作力量。思政教育工作者只有优先加强自我教育,了解国家形势方针政策,深化思想认识,以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标准严格要求自我,努力提升自身的思想高度和理论深度,才能真正成为我国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和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如此,才能更好地承担起学生健康成长路上指导者和引路人的重要责任。

(二)创新形式,多措并举推动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

高校开展思政教育工作,不仅要做好教育内容的准备,还要考虑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和接受程度。思政教育除了课堂授课、主题活动教育之外,还要与时俱进,创新思政教育方式方法,打破教条式的理论灌输,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使思政教育寓教于乐。

(1)利用新媒体,抢占信息阵地,加速思政教育建设。当今是一个信息化高度发达的社会,各类新媒体层出不穷,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互联网获取各样信息。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和普及,使得高校大学生成为它的“忠实粉丝”。大学生可以在新媒体平台中充分展示自我个性和才能,因此他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知识获取、人际交往以及行为方式等,都展现出新媒体时代的痕迹。因此,思政教育管理队伍通过新媒体网络这一平台组织和推动思政教育的开展。如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商学院,通过院系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进行信息发布,并以在线答疑、在线知识竞赛、党音学习分享等形式展开思政教育,加强理论学习。其中以“红旗党支部”微信公众号的“微视频”和“党音”栏目最具特色。“微视频”为商学院学生进行的原创视频拍摄和剪辑,每个视频时长约4 分钟,围绕中国梦、学生学习、励志成长故事进行创作,贴合学生实际、生活实际,同时起到思想引领作用。“党音”是商学院贯彻落实两学一做主题教育实施方案的创新之举,由两学一做系列文章和文章朗读音频组成,音频的声音来自商学院第五党支部各个成员的声音,如“两学一做需常喝三种水”、“两学一做贵在持之以恒”、“两学一做重在知行合一”等音频的录制推送。“党音”活动将学与做紧密联系,组织支部成员深入学习党章党规,学习系列讲话,进一步提高支部成员的思想觉悟,从而将“两学一做”精神层层落实、见到实效。

因此,思政教育管理工作者要注重把握对新媒体、新技术、新平台的运用,积极抢占信息流通阵地,自然地融入学生的社交生活,如通过合理利用微信群、朋友圈等媒介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在微信朋友圈中为学生答疑解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做到真正关照学生、服务学生。

(2)以精品项目为抓手,与党建工作相结合,强化学生思想认识。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要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建立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体制机制。家风建设则是落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抓手。中山大学南方学院通过开展“传家风· 树学风· 扬国风”主题教育精品项目,以专题讲座、书画映像、文化创意、文艺展演等形式,充分挖掘并发挥家风家教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使思想政治教育走进家庭、走进校园、走进青年学生的内心。并鼓励大学生自觉传承淳朴家风、树立纯正学风、弘扬优良国风,努力成为德才兼备、具有家国情怀的人才。家风教育系列活动也是该校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重要举措。活动组织和引导广大党员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把合格党员要求融入家庭建设,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领悟并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

(3)重视“第二课堂”,以社会实践为载体,使思政教育落地再落地。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会议上的讲话》提出,要重视和加强第二课堂建设,重视实践育人,坚持教育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认识国情、了解社会,受教育,长才干。高校应深刻意识到“第二课堂”的重要性,跟随时代发展,开拓进取,通过实践活动对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

在开展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应多举行一些学生积极踊跃参与的文化活动,如理工科院系应多开展一些走在科技前沿、将"传统"与"科技"结合的文化活动,在活动中更好地展示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文化自信;艺术类院系可通过高雅艺术进校园的形式,将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带进中小学,使实践学生充分将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到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养自身审美雅趣,滋养心灵、塑造品格。使各类活动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让思政教育落地再落地。

三、结语

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应随着时代变迁而不断创新进步,从事思政教育的管理人员应在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和专业水平,不能再一味地理论灌输,而是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和各类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去切身体会和感受,这才是最生动的思政教育,如此才能有效地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增强思政教育的贴近性和实效性。

猜你喜欢

两学思政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将“两学一做”深入日常
“两学一做”怎么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