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景下的职业院校大学生责任意识培育的探索

2020-11-19屠元利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

长江丛刊 2020年9期
关键词:责任意识责任感职业院校

屠元利/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

一、前言

十八大报告当中明确指出:我们需倡导民主、富强、和谐、文明、平等、自由、法治、公正、诚信、敬业、爱国、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将其应用于国民教育的全过程中。职业院校的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组成部分,将其渗透到职业院校的具体教育中,不仅是国家政策有效落实的必然要求,而且还是职业院校教育水平及质量得到有效提高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中意识形态的概括与提炼,其提出主要使学生的责任感与责任意识的培养与实践获得了新活力。核心价值观为教育工作的新路径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并提供了相应的理论基础,从而使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培养工作的操作性得到有效增强,并使大学生的自我责任意识得到有效加强,以此使大学生服务社会、国家的责任意识得到有效提高。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责任感的内在联系

责任感作为自我意识其主要体现在个人对于自身履行相关责任与义务的一种自觉性,是为人民与祖国服务的强大驱动力。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通常包含了三层次内容,其中的“敬业、爱国、友善、诚信”作为公民的道德规范,属于从个人行为至社会核心价值观理念的凝练,该层次中通常渗透着相应的责任意识,也就是公民具备的社会责任感,而对大学生的责任意识进行培养就是对核心价值观的践行[1]。对于职业院校的大学生而言,其爱国情怀的培养就是其对国家负责的一种体现;其敬业精神的培养就是其爱岗敬业的表现;其诚信精神就是社会主义的道德建设的体现;其友善精神的培养主要表现在大学生懂得关心。尊重、帮助他人[2]。因此,大学生的责任意识是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而核心价值观也为责任意识的培养指引了方向,且“敬业、爱国、友善、诚信”属于对大学生责任意识进行培养的高度凝练。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景下的职业院校大学生责任意识培育策略

(一)树立正确价值观

学校作为人才培育的摇篮,教师不仅需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还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责任感与价值观。职业院校具备的文化氛围通常会对大学生的思想造成直接影响,因此,学校可通过有助于大学生责任意识培养的活动开展,例如,与时政热点相关的辩论会等,以此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3]。与此同时,家庭对大学生的影响通常是潜移默化,因此,学生家长需在小事当中注重对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目前,有许多大学生都紧跟时代的步伐、积极进取、勇于探索,极乐于接触新思想以及新事物,而社会环境就会对每一个人,特别是具有思想意识极其超前的人造成巨大影响。而社会、组织、个人也具有责任与义务营造出具有责任意识的社会环境,因此,营造具有责任感的环境氛围是每个组织、团体、个人的义务与责任,即影视、网络、报刊、广播等传媒机构需将责任意识传递给人们,并将舆论宣传融入到职业院校的校园中,以激励与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责任观,并通过健康、积极的社会舆论给予大学生正面的影响,并对健康价值观与主流意识进行推广与宣传,形成抵制错误与坚决批判的价值观。同时,社会舆论的环境良好,通常对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有着重要影响[4]。一般而言,首先,可把正确价值观与责任意识通过各种媒体传播给人们,并以潜移默化的形式将正确的责任意识传播给大学生。另外,职业院校可通过责任意识强的典型人物进行宣传,感染大学生,以此使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得到有效提高。

(二)创新大学生责任意识的教育方法与内容

目前,职业院校对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方法与内容还停留于传统的教学阶段,没有与时代需求与发展相结合,缺乏对教育方法与内容的创新。强化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培养,最重要的就是教育方法与内容的深化。首先,需构建丰富且完整的责任教学体系,将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培养内容融入到日常教育、毕业生的教育等思政教育中,深入促进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培养和社会教育、课堂教育、网络教育、实践教育相结合。同时,需对各学科当中蕴含的与责任意识培养的有关元素进行深入挖掘,将教育教学和责任感培育的目标相结合,以实现学习与实践的高效统一[5]。职业院校的日常工作中,需要将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培育有关内容编入教材,并带到教学课堂,融入到教学实践,以此使大学生的社会意识教育体系得到有效丰富与完善。其次,需创新责任意识的培育方法,通过积极探索态度与创新精神,促使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得到有效提升。只有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法,才能使职业院校的大学生自觉的形成责任意识,并使职业院校的责任意识培养方法与意识更贴近于社会、学生的实际情况。同时,通过“实践体悟”与“情景讨论”的方法,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标准与价值观,以此使大学生将践行社会的责任当成生活习惯。

(三)搭建实践活动平台

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需经过实践才能把外在的教育内化为个人责任,通过理论和实践结合,充分重视道德行为与实践习惯的养成,促使责任感固化。制定相应的实践计划与方案,对实践行为的目标与方向进行明确,以此使大学生向着既定目标进行努力,通过不断实践,实现自我认知水平与道德水平的提升,并引导学生自主实施道德实践[6]。同时,职业院校需组织大学生主动参与到志愿服务中,志愿服务他人与社会,并强化与他人沟通交流,如组织大学生去做义工,到福利院、敬老院等福利机构,给予需要的人帮助,践行“友善”,充分体会社会关爱。同时,通过国家开启额“三支一扶”计划,志愿服务基层与西部地区。从国家至学校,需鼓励大学生以实践的形式参与到社会生活中,在具体的岗位上敬业与付出,服务于人民,为社会做出贡献,并在实践过程中强化大学生的责任意识。除此之外,社会中的实践活动属于大学生接触到社会的重要途径,职业院校可通过寒暑假的社会实践进行社会调研,引导大学生对各种现象进行思考,从而使学生的责任感得到有效提高,并促使自我价值的实现。

四、结语

综上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大学生的责任意识进行培养的重要指导思想,教师需将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培养作为基础,从思想与实践上正确的引领大学生,从而实现培养大学生责任意识的教育目标,以此使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得到有效提高。

猜你喜欢

责任意识责任感职业院校
英国“大爷”的责任感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高校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培养孩子立身之本
——责任感
国企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有“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责任感
不断强化责任意识 着力提高办理实效
新时期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思考
军队财务收支管理创新分析
试论责任感的评价与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