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政治信仰教育理论课实效性研究

2020-11-19长春师范大学

长江丛刊 2020年9期
关键词:政治信仰理论课实效性

周 强/长春师范大学

一、前言

政治信仰的功能主要有给人们一种精神上的依托,以及形成一种价值导向,并且能够凝聚人们的思想和提供精神动力等。“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1]新时代大学生的政治信仰问题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因此,在新时代,通过对高校政治信仰教育理论课实效性的研究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大学生的政治信仰教育体系,同时还有助于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水平。

二、新时代高校政治信仰教育基本现状

近些年,国内部分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专家和学者通过对高校政治信仰教育问题进行研究,通过采取与在校学生谈话、组织政治活动,以及开展问卷调查等方式得到了部分大学生的政治信仰现状信息。通过对这些信息的综合分析后,发现绝多数大学生对我国政治文化比较了解,并且认同我国的政治理论和政治制度,同时他们的政治情感强烈、政治理想和意志坚定、具有良好的政治行为和政治价值观,他们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比较坚定。少部分学生由于政治信仰迷茫导致了政治信仰危机的出现。基于部分大学生政治信仰危机的出现,通过究其原因,高校政治信仰教育理论课实效性不强是直接导火索,所以增强高校政治信仰理论课实效性是新时代高校解决大学生政治信仰问题的首要任务。

三、高校政治信仰理论课教育存在的不足之处

高校政治信仰教育理论课实效性不强是大学生政治信仰问题出现的直接原因,具体有以下几点:

(一)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滞后

当前,我国已经步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国内文化环境发生了一定的改变,使得一些政治思想和理论得到了更新和完善,比如我国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新变化等。而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由于得不到及时更新出现了滞后的情况,导致很多大学生对当前的教学内容产生疑惑和反感,从而失去了对政治理论学习的自觉性和兴趣,也影响到了他们的政治信仰形成。

(二)高校政治信仰理论课教育方法缺乏创新

教育方法缺乏创新是导致高校政治信仰教育理论课实效性不强的重要原因之一。高校政治信仰理论课教育方法缺乏创新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政治理论学习的积极性。而当前他们学习政治理论课是由于他们被迫于取得学分而被动接受这些理论知识,这种现象的存在就导致了高校政治信仰教育理论课的实效性不强。

(三)校园环境功能性不强制约了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通过调查发现,我国绝大多数高校还是比较重视校园物质文化方面的建设,而导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功能性不强的主要原因是精神文化建设方面的不足。比如一些高校不太注重对于主流文化的宣传教育,导致了一些西方主流文化思潮可以流窜于大学校园里,而影响到了大学生的主流价值观认同,对他们的政治信仰形成产生了不利影响。

四、增强高校政治信仰教育理论课实效性的对策

增强高校政治信仰教育理论课实效性是新时代促进大学生政治信仰形成的有效对策,本文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一)加强政治理论课建设

有效整合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马克思在《黑格尔哲学批判导言》中说:“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2]为了提升高校政治信仰教育理论课实效性,使政治理论更具有说服力和穿透力,就需要结合教材之外优秀的教学理念和内容,通过整合这些教学资源,把它有效融入到课堂教学内容当中,以此来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如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在治国理政中特别重视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他提出“确立为人类和平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的远大志向”的教育本质,“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的教育战略,“希望学校承担好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的教育根本任务,“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的教育理想等,如果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师能够把这些教育思想有效融入到新时代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设计中,再通过把国家的一些有关政治建设方面的新内容及政治现象和政治问题等,以及学术界有关增强高校政治理论课有效性的研究成果等也整合到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中,就能够充实政治理论课的内容,确保政治理论课的育人功能得到充分发挥,以此来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促进大学生政治信仰的形成。

(二)改进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

创新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第一,学生主导课堂模式。大学课堂比较特殊,大学生群体是具有独立思维的群体,并且他们还喜欢有存在感,所以课堂教学需要给他们提供足够的空间,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并把课堂完全交给学生,让他们以讨论的方式完成课程,而老师的作用就是解答学生的各种问题和维持课堂秩序。比如说,有关探讨政治现象和政治问题的课程,可以让学生结合政治时事进行讨论完成。第二,影视教学模式。在一些课程内容的学习过程中,完全可以结合影视教学的模式展开,使学生能够以一种轻松而愉快的心情学习,并且还能够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来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比如说,有关时事政治方面的理论课程,可以结合一些纪录片进行影视教学。

加强网络教学建设。在网络技术极其发达的今天,出现了多种能够促进教学实效的软件,如多媒体教学软件、微博、微信(QQ)、微课软件等等。高校如果把这些网络技术有效融入到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就能实现两个功能,一个是能够拓宽教学的路径有效促进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另一个就是能够对教学质量形成监控大大提升教学效率。比如说,高校可以通过微信,把政治理论课教学与政治事实进行融合组建一个教学网络平台,专门供本校大学生了解和学习,还有高校老师可以通过录制微课,专供大学生课后预习和复习。因此,加强网络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促进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而且还能够有效提升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

(三)加强校园精神文化环境建设

加强红色文化在大学校园的宣传教育工作。“红色文化”是加强校园精神文化环境建设的重要资源,其中蕴含了很多革命先进事迹、伟大革命精神和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等。通过加强“红色文化”的宣传教育工作,能够有效促进高校政治信仰教育理论课的实效性,进一步强化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红色文化”的宣传,需要通过播种“红色基因”种子,给它一定的养分,它就能够扎根于政治信仰教育环境的土壤里,对周围的人产生特定的影响,并发挥出它巨大的育人功能。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等,这些就是“红色基因”种子,而新时代的时代特征就是养分,两者的结合就能在一定的教育土壤里茁壮成长,之后对环境周围的人产生特定的影响。

大力开展校园政治文化活动。高校应该在校园政治活动方面进行积极探索,不断丰富大学生的政治生活。比如,通过在校园里举办特定的政治文化节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政治文化节日期间所组织的各种活动,包括参加政治知识问答比赛、政治知识辩论赛、参加政治文化宣传影视作品比赛和红歌比赛等,真正把政治文化节日打造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宣传政治文化的课外“精品课”,让每一个大学生都有参与政治活动的机会,都能受到政治文化的熏陶,以此来强化大学生的政治信仰教育。

五、结语

总之,新时代高校政治信仰教育理论课实效性的提升必须牢牢地抓住时代特征,在加强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基础上,运用正确的教学方法,提升大学生的政治理论认知水平,再通过加强大学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来不断强化政治信仰理论教育,以这一教育逻辑能够确保高校政治信仰教育理论课实效性的提升,从而帮助新时代大学生的政治信仰问题得到解决,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的人才建设不断培养出具备良好而坚定政治信仰的新时代青年添砖加瓦。

猜你喜欢

政治信仰理论课实效性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模式研究
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
提高农村初中历史教学实效性探究
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智慧教学的困境与路径
精梳巧练 理性分析——提升小学数学复习课实效性的教学策略
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现状与教育策略研究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坚定政治信仰 夯实党的政治建设根基
辩证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两个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