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文化自信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课的践行路径
2020-11-19齐齐哈尔大学
■刘 贺/齐齐哈尔大学
一、文化自信的概念解析
文化自信是近年来我国建设和发展历程中屡被提及的一个词汇,是我国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需要秉承的一种文化价值理念。文化自信拥有强大的生命力,能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提供源源不绝的内驱动力。就文化自信本质来看,文化自信产生于文化对社会的作用,并随着对社会作用的增加而愈发明显,并且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建设过程中,随着传播其生命力、创造力以及影响力作用逐渐凸显。文化自信之所以能被普罗大众触及、感知,是因为其切实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巨大助力,在这一过程中普罗大众也愈发对文化认同以及对文化传承重视。
二、文化自信与思政教育结合的意义
(一)提升文化自信 防范外来文化冲击
矫正当代大学生的西化思维,培养民族文化自信工作刻不容缓。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加快,互联网技术革新与发展,各国纷纷以文字、图像、视频、体育活动等形式向其他国家输出本国优秀文化,作为泱泱五千年文化的历史大国,我们更应正视自身文化底蕴,培养当代高校学子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加强民族文化自信教育,使当代高校学子能在交融复杂的文化洪流中坚守本心,饱有对我国文化的自信。看轻自己民族文化,是民族文化不自信的表现,秉持这样的态度是无法积极投身到民族伟大复兴建设工作中的。
(二)融合优秀文化 为民族文化注入活力
中华民族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但这也并不能说明传承几千年下来保存的全部都是精华,与精华相伴相生的必然也有一些不适宜于今时今日国家发展与个人价值观的内容,因此,培养高度文化自信,并非要求对既有文化内容故步自封,而是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背景下,与时俱进去发展我国民族文化,保留先进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去掉落后不符合时代精神的内容,才能真正与世界接轨,受当代青年人的喜爱与追捧。由此便引出文化创新概念,文化创新是实现文化保值、发展的必经之路,是现代化社会发展必然的实践要求,也是推动文化不断繁衍发展的内在动力。
三、高校学子文化自信缺失表现和原因解析
(一)文化教育缺乏思政内容
纵观如今高校教育,其中大部分的思政教育为独立课程体系,以多门课程组成的思政课程对高校学子开展思政教育,这一自成体系的方式有利有弊。利处在于能够让高校加强对思政教育的重视,分出专门时间开展思政教育,弊处在于逐步与文化教育脱节。很多高校教师在开展文化教育课程教学时,会将原文文化教育中蕴含的思政教育内容淡化,因为他们认为既然已经有专门思政课程体系进行思政教育,那么文化教育课程就可以不用涉及思政教育内容。当前我国高校虽已基本实现思政教育课程普及,但思政教育与文化教育的脱节以及思政教育的政治素养偏向性,证明当前我国高校思政教育距离完善仍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二)文化思潮涌入对高校学子造成冲击
文化自信社会化外显便是人生信仰,或者可以称为是个体的理想信仰,对个体学习、生活、工作等社会活动起到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个体如果人生信仰坚定,那么当这一个体遇到挫折与困难时,能将眼前的问题看做是走向成功道路必然会遇到的坎坷,不会过分夸大困难,会较为理智的选择合适方法,咬紧牙关克服困难继续前行。如果个体人生信仰不够坚定,则会在前行道路上,受各种出现的思潮影响,顾左右而言他,距自己要实现的目标越来越远乃至背道而驰。
受全球经济一体化冲击,以及国内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当前处于经济转型变革时期影响,我国处于多元思潮的碰撞与冲击之中,当代青年人处于这些多元思潮冲击焦点,其中既有西方外来文化冲击,也有民族文化冲击。在这种背景下,当代青年人很容易陷入迷茫境地,从而影响到自己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失去文化自信。
(三)不能正确看待优秀传统文化
改革开放后,国民经济发展稳步提升,随着物质生活水平提升,国民精神文明需求也相应提升,由此同国外文化交流日趋频繁,借此契机以及互联网东风,西方外来文化开始进入我国,对我国优秀传统民族文化造成冲击。在这一过程中,国民对于外来文化冲击之下如何保护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如何实现对外来文化吸收以及传承经典民族文化平衡等这些问题方面研究较少,由此造成国民当前对优秀传统文化认知缺失,进而引发文化自信危机。
四、实现文化自信与思政教育融合的策略
(一)扎根优秀传统文化 加强文化认同与自信
当前时代下我国优秀传统民族文化,主要包含三部分内容,分别是传承近5000年之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近现代以来先烈伟人们的革命文化以及现代社会主义文化,这三部分内容也是当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烙印。提升当代高校学子文化自信,便要了解这三部分民族文化内容,同时也是提升高校学子民族文化自豪感,扎根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依据。具体来看,首先应当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深入了解,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适用于现代社会价值理念内容进行挖掘,达到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注入发展活力的目的,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下及未来的发展赋予全新意义。
(二)发掘校园文化作用 提升文化自信
高校作为东西方文化、思潮交汇中心,是当代青年思政教育主阵地,承担着提升青年人文化自信重责。校园文化的打造有利于提升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水准,对于校园内大学生思想文化引导也有着重要作用。因此,高校开展思政教育,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便不能忽视校园文化的推动作用。首先,高校可以通过挖掘本校历史,发掘其中的人文素养、历史知识等内容,结合思政教学内容对学生展开教学;其次,大学生学习、生活在校园内,学校可以通过开办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将思政教育、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等内容渗透到校园文化活动中,使大学生在参与校园文化活动过程中,潜移默化接受到思政教育,了解和掌握到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
五、结语
文化自信是近年来国家文化推行以及高校思政教育领域的高频词汇。新时代下开展思政教育,应当以习近平总书记的相关指示为指导,以提升政治素养、文化自信为方向,实现文化自信与思政教育二者有机结合,加强高校学子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了解,并能够以此为基础,抵御在求学、生活、工作过程中受到的西方外来文化冲击,清晰自己社会主义建设者定位,为现代化社会主义建设奉献属于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