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误读的生成逻辑与合理应对

2020-11-19付佳乐首都师范大学

长江丛刊 2020年9期
关键词:符码异质创造性

付佳乐/首都师范大学

一、文化误读与必然性

随全球化、文化的交流与传播的逐渐深入,异质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碰撞日益明显。基于此,诸多源自文化差异的文化现象相伴而出,并以文化误读这一现象较为突出。所谓“文化误读”,据学界说法,一均指向同一个问题,即在文化交流和传播的过程中,文化自身受到来自异质文化的融合、创新或冲击、改造乃至解构。

美国曾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花木兰的故事为蓝本,创作了一部结合美国精神和中国元素的动画电影,有学者指出,美版《花木兰》中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了错误解读,是对中国文化的一种消解和重构,应该抵制并避免任何形式的文化误读。卡西尔指出,人类文化活动的本质就是符号活动,因为“符号思维和符号活动是人类生活中最富于代表性的特征,并且人类文化的全部发展都依赖于这些条件。”基于文化哲学的视角,人类正是运用人自身符号化的行为和符号化的活动创造着人的各种文化,符号与人类社会如影随形,符号活动是人类世界区别于动物世界的标志性活动。所以,对“文化误读”现象的分析可以首先从符号学的角度入手。在符号学领域,“符码系统”是将符号组合串联起来的一整套规则,同时也是对符号的一种认知和解读方式,换句话来说,不同的“符码”代表着的不同的文化背景与思维方式,基于此,即使是同样的文化符号,在不同的符码系统中仍然会解释出不同的文化内涵。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发送者的文化信息和符号势必要在接受者处经历依据于其自身符码系统的“解码”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文化信息的解读者势必会对文化进行新的解读与阐释,于是“文化误读”便产生了。但是,人原有符码系统的力量是强大的,每个人都会被自身传统的符码系统所影响,正如海外华人学者石元康指出“传统在我们无力抗拒它的时候已经在我们身上留下了烙印,没有一个人是没有传统的。我们的问题、我们的信仰,以及我们的思考方式都不可避免地在某一个传统中进行。”也就是说,没有人能做出完全不受自身文化背景影响的文化理解。

基于此,我们解决了第一个问题,文化误读无可避免,故问题关键并不在于抵制,而在于我们如何看待和应对文化误读本身。

二、文化误读与生成路径

关于文化误读的生成原因,普遍将其划分有意识的文化误读与无意识的文化误读两种类型,划分依据是文化解读者的主观动机。

(一)目的性、有意识文化误读

有意识的文化误读是指出于某种政治的意识形态的动机,有目的地对外来文化进行有意识的解构和改造的解读过程。回归到现代东西方文化交流与融合过程中,以电影《花木兰》为例,西方层出不穷的改编中国传统原作的电影作品,以西方原有符码系统、思维方式对东方元素进行解读,将“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的以传统儒家文化为根基的忠、孝木兰形象转换为强调个人至上,自我尊严的女性,多少含混了借助东方故事载体,进行文化输出与改造、宣扬美方价值观念的价值意味。

(二)缺陷性、无意识文化误读

与有意识误读相反,无意识误读是由于文化阐释者由于自身知识水平、能力、文化背景等多元因素的制约和限制,对文化信息不了解而产生的下意识的文化误读,这类误读同样源自文化的差异性。以文学翻译界最为突出,例如美国新诗运动领袖庞德在翻译“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句中国古诗时,将其翻译为“But you,Sir,ha d better take wine ere your departure,For you will have no friends about y ou When you come to the gatesof G o”,倘若我们从翻译本身来看,这句翻译恰当的保留了原诗的大体意思,但是中国传统诗词文化更讲究诗词的格律、对仗与意象意境。首先译句将原句拆分,由两句变为三句,失去了中国古典诗词的对仗之美,同时,诗句中“阳关”这一意象,指穷荒绝域,风物与内地大不相同。朋友“西出阳关”,虽是壮举,却又会经历万里长途的跋涉,备尝独行穷荒的艰辛寂寞。译句将“阳关”翻译为“ the gatesof Go”,就失去了“阳关”这一意象隐含的悲凉之情。是一种缺陷性的无意识文化误读。在迪士尼动画电影《花木兰》中,同样存在着这样的文化误读,如对木兰形象的刻画,依据《木兰辞》本身,“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刻画了一个行为举止都非常规范的古代贤淑女子,然而在电影中,木兰不修边幅、俏皮可爱,在相亲过程中打破花瓶,在与媒婆互动的过程中笑话百出,惹得观众捧腹大笑,在笔者看来,这并非有意为之,而是美国制作人在电影生产过程中受到美国幽默文化影响的习惯性处理方式,是一种基于原有文化背景下的具有缺陷性的无意识错误解读。

(三)创造性、无意识文化误读

与之相反,同样是无意识误读,却有可能体现出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创造性价值,构成创造性无意识误读,譬如法国启蒙运动的著名思想家伏尔泰就曾经称赞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世界上最具有人性的制度,虽然伏尔泰没有完全洞悉中国古代政治文化,忽略了其专制、残酷的一面,却以此为启发,催化了他构建起了自由平等的君主立宪制,再比如鲁迅在翻译尼采的作品《查拉图斯特拉的序言》时,误读了尼采的“超人”概念(本意:超越自身)。但这种误读启发了鲁迅的创作灵感,并在作品中猛烈抨击并讽刺了中国的封建礼教,促进了文化的变革。

倘若我们重新审视无意识误读的两种类型,缺陷性的无意识误读是描述性、复制性的,是对异质文化的重新阐释和再现,而这也正是其在无意识中将异质文化进行替换和改造或缺失的根本原因。而创造性的无意识误读则不同,其更偏向于创造性,发展性,是将对异质文化的认知经验应用于创新文化中的过程,而非对原有文化的二次加工。

综上,对于文化误读的认识应将其进一步细分为“目的性有意识文化误读”、“缺陷性无意识文化误读”与“创造性无意识文化误读”。

三、文化误读与合理应对

文化误读是文化差异与文化传播过程中必然结果,也是人类文化符号活动在文化交流中的外在体现,文化误读无可避免,则问题在于合理应对。笔者认为,面对“目的性有意识文化误读”应坚决持反对态度,掌握本民族文化阐释主动权;面对“缺陷性无意识文化误读”,也应保持警惕和修正的态度,避免文化的无意识重构和缺失;面对“创造性无意识文化误读”,应持客观看待和引导的态度,鼓励创造与发展。

面对“文化误读”,关键在于树立对本民族文化的文化自信,对自身文化价值充分肯定并积极践行,对自身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当代中国,只有树立强大的文化自信,才能不被文化误读所误导,进而焕发中华文化新的生命力。

猜你喜欢

符码异质创造性
浅谈创造性审査意见答复的切入点
二维As-SnS2垂直堆叠异质结的电子结构及光学性质
普利策新闻奖中的文化符码呈现
——以2018、2019年批评奖作品为例
基于异质分组的信息技术差异化教学
异质越野:多伦路——“艺术介入城市空间”系列项目
向真而死——论《菲德拉的爱》的消费符码与悲剧情感
基于CuO/ZnO异质结纳米花的薄膜型丙酮传感器研究
符码场
对电影《万箭穿心》的女性主义批评
保持创造性的29个方法,每天看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