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林长民与林觉民

2020-11-19施晓宇

长江丛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林觉民林徽因福州

■施晓宇

林长民是烈士林觉民的堂兄。

林长民是才女林徽因的父亲。

虽然林长民与林觉民是一对堂兄弟,可知道林觉民的人多,知道林长民的人少。因为20岁的林觉民(字意洞,号抖飞)东渡日本留学,掌握日语不算,还懂得英语和德语。

1911年4月27日,林觉民参加孙中山领导(黄兴亲自指挥)的“广州起义”(亦称“黄花岗起义”),受伤被俘,誓死不降,于5月3日从容就义——在广州天字码头被清军枪杀,年仅24岁,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在起义前夜——4月24日深夜,林觉民在香港写下了给父亲、妻子的诀别信。给父亲的诀别信写得言简意赅,掷地有声:

不孝儿觉民叩禀父亲大人,儿死矣,惟累大人吃苦,弟妹缺衣食耳,然大有补于全国同胞也。大罪乞恕之。

林觉民写给妻子的《与妻书》则写得大义凛然,深情并茂,编入《语文》课文教育学生,故而家喻户晓,此不赘言。而作为林觉民烈士的堂兄,林长民却不为更多人所知。其实,如果说林觉民是一个英勇无畏、堂堂正正的大丈夫,林长民则同样是一个英勇无畏、一身正气的奇男子。本文要重点介绍一下奇男子林长民——是他点燃了伟大的“五四运动”的导火索。

1876年9月16日,林长民(字宗孟,号苣苳子)生于福州市郊闽侯县一个书香门第,与担任国家元首——中华民国政府主席时间最长——整整12年的林森前辈是同乡。林长民的父亲林孝恂(字伯颖),乃前清进士、翰林,历任浙江省孝丰县、仁和县和湖南省石门县等地知县。

少年时的林长民在林氏家塾读书,恩师是中国唯一不会外语却翻译了法国作家小仲马代表作《茶花女遗事》等超过160部外国文学作品的闽中名士林纾(字琴南,号畏庐)。

1897年,21岁的林长民高中秀才,却放弃科举,开始学习英语、日语,从事翻译工作。

林长民一生有过三次婚姻。元配叶氏,早逝,无子女。再娶浙江嘉兴富商之女何雪媛为妻,两人虽生有一男二女,却只有长女林徽因存活下来。后来大名鼎鼎的林徽因嫁给了同样大名鼎鼎的梁启超的长子梁思成,同为著名建筑师的夫妻俩生有儿子梁从诫、女儿梁再冰。

由于相貌平平却娇宠长大的旧式女子何雪媛目不识丁,小姐脾气古怪:“注定她和林长民思想上达不到共鸣。”故而负责赡养母亲的林徽因生前也没少受何雪媛的精神折磨。

1912年,林长民娶在上海读书的美女程桂林为妻,住前院。林徽因陪母亲何雪媛住后院。女学生出身的程桂林不但有文化,而且和林长民精神相通,情感相谐,为林家生有一女四男:女儿林燕玉,儿子林桓、林恒、林暄、林垣。林长民终于有了儿子,而且是四个,这是作为祖父林孝恂最为高兴的事情。

1902年,26岁的林长民赴日本私立第一名校早稻田大学预科和大学部政治经济科留学。其间林长民担任福建同乡会会长,结交了日本名流犬养毅(后任日本首相)、尾崎行雄(日本议会政治之父),也深交了中国名人张謇、岑春煊、徐志摩、汤化龙、孙洪尹等,同时结交了君宪派杨度,同盟会宋教仁等重要人物。对此,林长民主张:

政治家须有容人的雅量,中国前途不可知,尤须联络异己,为沟通将来政治之助。

1909年,33岁的林长民回到家乡,到官办福州法政学堂任教务长;同年福建省谘议局成立,被聘为秘书长。林长民还是福建政法专门学校(福建师范大学前身之一)和福州第二中学的创办人,第一任校长。

1911年,武昌起义后,35岁的林长民赴上海参加临时会议。

1912年初,中华民国临时参议院成立,被推为闽省代表的36岁林长民担任秘书长,参与草拟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4年,38岁的林长民任北京政府国务院参事、法制局局长。

1917年7月,41岁的林长民出任段祺瑞内阁司法总长,11月辞。故而自嘲“三月司寇”。

1918年,42岁的林长民任总统府顾问兼外交委员会委员兼理事长,委员还有熊希龄、朱启钤、孙宝琦、李盛铎、王宠惠等。

1919年5月1日,43岁的林长民在北京《晨报》社论位置发表震惊全国的文章《外交警报敬告国民》,反对巴黎和会西方列强袒护日本,将战败的德国原在中国山东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这个消息是正在巴黎的梁启超于4月24日亲自用电报拍发给林长民的。1917年7月林长民出任段祺瑞内阁司法总长时,梁启超出任财政总长,两人既是关系和睦的同僚又是政见相同的好友。林长民据此在《晨报》振臂一呼:

呜乎!此非我举国之人所奔走呼号求恢复国权,主张应请德国直接交还我国,日本无承继德国掠夺所得之权利者耶?我政府、我专使非代表我举国人民之意见,以定议于内、折冲于外者耶?今果至此,则胶洲亡矣!山东亡矣!国不国矣!……国亡无日,愿合我四万万众誓死图之!

林长民在300多字短文的最后一句,最是斩钉截铁、铿锵有力、鼓舞人心!

1919年5月1日,总统府外交委员会紧急开会,议决拒签和约,并拟定拒签电稿,由总统府外交委员会委员长汪大燮与理事长林长民亲自送达大总统徐世昌手中,即转国务院发电给在巴黎的中国代表团执行。不料内阁总理钱能训却在5月2日私下另发密电,命令中国首席代表、外交总长陆徵祥同意签约。恰好林长民有一个福州同乡在国务院电报处工作,当晚即将此绝密之事告知林长民。

1919年5月3日清晨,大吃一惊的林长民起大早赶到外交委员会报告。消息传出,当晚北京大学学生举行大会,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法政专门、高等工业等学校也派代表参加。学生代表号召大家奋起救国,决定第二天发动各校学生到天安门集合,举行示威游行,坚决反对签署卖国条约。

因为林长民的《外交警报敬告国民》雄文及时发表,也因为林长民的及时通报内阁总理钱能训密电在巴黎的中国代表陆徵祥等准备签订丧权辱国的《巴黎和约》的消息,直接导致了以北京大学学生为首的北京12所学校共三千多位学生举行的5月4日大游行(史称“五四运动”),反对软弱无能的中国国民政府及代表在巴黎签约。参加示威游行的学生代表有罗家伦、张国焘、傅斯年、闻一多、瞿秋白、郑振铎等。

1919年5月4日上午,游行示威的学生们齐聚天安门,向全国人民发表宣言:

呜呼国民!我最亲爱最敬佩有血性之同胞!我等含冤受辱,忍痛被垢于日本人之密约危条,以及朝夕祈祷之山东问题,青岛归还问题,今日已由五国共管,降而为中日直接交涉之提议矣。噩耗传来,天暗无色。夫和议正开,我等所希冀所庆祝者,岂不曰世界中有正义,有人道,有公理,归还青岛,取消中日密约,军事协定,以及其他不平等之条约,公理也。即正义也。……

360百科则详细介绍了“五四运动”的始末:

(学生)他们打出“誓死力争,还我青岛”、“收回山东权利”、“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废除二十一条”、“抵制日货”、“宁肯玉碎,勿为瓦全”、“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等口号,并且要求惩办交通总长曹汝霖、币制局总裁陆宗舆、驻日公使章宗祥。学生游行队伍移至曹宅,痛打了章宗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今北京师范大学前身)数理部的匡互生第一个冲进曹宅,并带头火烧曹宅,引发“火烧赵家楼”事件。随后,军警出面控制事态,并逮捕了学生代表32人。天安门前金水桥南边高悬的一副对联引人注目:

卖国求荣,早知曹瞒遗种碑无字;

倾心媚外,不期章惇余孽死有头。

其实,真正带领学生火烧交通总长曹汝霖住宅“赵家楼”的,是林长民本人——他为此受到大总统徐世昌的训斥也不改初衷。总之,继北京学生“五四”集会游行、全面罢课之后,天津、上海、广州、南京、杭州、武汉、济南等地的学生、工人、市民也纷纷罢课、罢工、罢市给予北京学生以有力的支持、声援。天津的学生代表有张太雷、周恩来等。

1919年5月25日,大总统徐世昌发令要求对上街的学生“依法逮办,以遏乱萌”,但学生不为所动,依然上街游行抵制日货。据当时的学生领袖匡互生回忆,军警不仅不再抓捕学生,而是极力苦劝学生不要外出演讲……

1919年6月11日,陈独秀等人到北京前门外闹市区散发《北京市民宣言》,声明如政府不接受市民要求,“我等学生商人劳工军人等,惟有直接行动以图根本之改造”。陈独秀因此被捕。各地学生团体和社会知名人士纷纷通电,抗议政府的这一暴行。面对强大社会舆论压力,曹、陆、章相继被免职,总统徐世昌提出辞职。

1919年6月28日,原定的签约之日,中国代表团郑重发表声明,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北京及各地学生、工人、市民的爱国行为——“五四运动”取得了完全的胜利,并直接影响、催生了192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发展和壮大。

1919年“五四运动”之后,林长民赴欧考察。

1920年春季,44岁的林长民携16岁的长女林徽因赴伦敦,与梁启超、汪大燮组成讲学社。林徽因因此认识了正在剑桥大学留学的诗人徐志摩,被徐志摩狂热追求。

1921年,45岁的林长民被推举为国际联盟同志会首席代表,在意大利米兰举行的国际联盟会议上发表演讲。

1922年,46岁的林长民回国继续担任国会众议院议员。

1923年,47岁的林长民担任国民政府宪法起草委员会委员,因反对曹锟贿选大总统,于9月离开北京南下上海参与反直运动。10月曹锟贿选成功,当上民国大总统。

1924年,48岁的林长民在政治失意失望之余,就任由私立福建法政学院改组的福建大学(今福建师范大学前身之一)首任校长。

1925年5月,49岁的林长民任宪法起草委员会委员长。

1925年11月,东北军阀郭松龄将他指挥的原奉军第三方面军改名“东北国民军”。11月21日晚,郭松龄向全国发出讨伐张作霖、杨宇霆的《反奉通电》,提出三大主张:一是反对内战,主张和平;二是要求张作霖下野,惩办主张内战罪魁杨宇霆;三是拥护张学良为首领,改革东三省。而这个通电就是林长民起草的。当年,49岁的林长民被原民国大总统黎元洪推荐给郭松龄,被聘为郭松龄的秘书长,坐郭松龄派出的火车专列出关来到辽宁。郭松龄许诺一旦反张作霖成功,就请林长民担任东三省总理兼任奉天省(今辽宁省)省长,主持管理东北全境的经济、民生、教育等一切事务。而林长民之所以答应上任秘书长,就是以为自己先进的治国理念可以率先在东三省得以实行。他始终自认为“治世之能臣”。可由于一贯朝三暮四的西北军阀冯玉祥又一次的临阵叛变,致使郭松龄联合冯玉祥反对“东北王”张作霖的计划宣告失败。

12月24日,兵败的郭松龄只得携不会骑马的林长民一起逃亡。不幸在辽宁省新民县苏家屯遭遇奉军王永清的骑兵袭击,藏身马拉大车下的林长民被流弹击中身亡,年仅49岁。随后,在新民县一个农家菜窖里,郭松龄与夫人韩淑秀也被张作霖的部下活捉。12月25日郭松龄夫妇被当众枪毙,恨之入骨的张作霖命令曝尸三日方可埋葬。张作霖之所以迅速枪毙郭松龄,是担心与郭松龄有师生之谊的儿子张学良心软为老师求情。

林长民死后,举国震惊。原中华民国段祺瑞执政时期任司法总长兼教育总长的章士钊敬献挽联,写道:

处世惟不说假话最难,刻意存真,吾党之中君第一;

从政以自殉其身为了,无端共难,人生到此道宁论。

中国“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的梁启超也敬献挽联,为思想同道、政治精英林长民写道:

天所废,孰能兴,十年补葺艰难,直愚公移山而已;

均是死,容何择,一朝感激义气,竟舍身饲虎为之。

从林觉民和林长民身上,我们不难发现,每当有重大的正义事件发生,福州男儿中总是“盛产”舍生取义的热血志士。比如孙中山先生领导的1911年4月27日“广州起义”,是一场旧民主主义战斗最激烈、对全社会震动最大的一次起义,后因起义死难的一百多位烈士中搜集到的72具遗体都埋在广州城外的黄花岗,故又名“黄花岗起义”。在这次起义中,在黄花岗上勒石记名的福建籍烈士有方声洞、林觉民、林文、陈可钧、陈与焱等共20人。其中有福州籍烈士6人。加上2001年福州新发现的福州籍12名黄花岗义烈士和一名生还义士名单,一共是19人。在72位黄花岗起义烈士中,福州籍烈士超过26%!福建籍烈士将近46%!

说到福州的男人,总体给人的印象是温顺保守外加“妻管严”,但福州籍著名作家陈希我(原名陈曦)却这样评价:

(福州男人)温和、保守、世故,乃至精明,还有持家、疼老婆。福州的气候和地理环境,确实孕育了这样的性格。但奇怪的是,在这样的地方,也出现过几条震撼时代的狂人、彪炳史册的汉子,比如林纾,又比如林则徐、林旭、林觉民,还有严复。

文中虽然没有提到林长民,但林长民作为烈士林觉民的堂兄,作为才女林徽因的父亲,凭借一腔热血和一身正气,率先发表《外交警报敬告国民》雄文,唤醒广大学生和民众;又凭借满腔爱国热忱,不顾个人安危,率先赶到外交委员会揭露内阁总理钱能训私下另发密电,命令中国首席代表陆徵祥同意签订丧权辱国的巴黎和约的阴谋,就此点燃了伟大的“五四运动”的导火索,制止了中国代表在巴黎和约上签字。林长民无疑也是一个彪炳史册的福州奇男子。

唯一遗憾的是,林长民的一世英名毁于一旦,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稀里糊涂、莫名其妙地卷入了一场东北军阀的混战之中,因为“倒戈将军”冯玉祥的出卖而转瞬之间死于非命,过早地离开人世,不禁令人扼腕长叹,痛惜不已。这正如西汉刘向在《战国策·秦策五·谓秦王》中记载的:

诗云:“行百里者半于九十。”此言末路之难也。

意思说的是:一百里的路程,即便是走到九十里了,也只能算才走了一半而已。后人用来比喻做事情越接近成功越加困难,越要坚持到最后,才算完全成功。林长民的一生可以说是功亏一篑。我们只能这样告别曾经的“真的猛士”林长民:“逝者长已矣,生者如斯夫。”

2019年4月27日是林觉民献身的“广州起义”108周年纪念日。

2019年5月4日是林长民投身的“五四运动”100周年纪念日。

谨以此文纪念林长民和林觉民这一对堂兄弟——舍生取义的好男儿。

猜你喜欢

林觉民林徽因福州
林徽因《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节选)
一封《与妻书》,千古家国情
我认识的几位福州女
林觉民:不负家国却负卿
林徽因与梁思成:感情与才情相得益彰
以爱之名 和谐至美——福州十中简介之三
林徽因的美,都在这里
逐梦福州 只为“她”
寻味福州
此情只应天上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