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新时期背景下高校师德师风建设评价标准的设定

2020-11-19王胜涛昆明医科大学体育部

长江丛刊 2020年11期
关键词:师德师高校教师师德

■王胜涛/昆明医科大学体育部

一、前言

师德,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简称,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所遵循的调整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之间关系的,比较稳定的行为规范和所应具备的品质,是高校教师所应具备的思想品德与职业道德。其中教师职业道德包括爱国守法、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严谨治学、为人师表、服务社会等。师德是教师整体素质的最核心内容,是教师对所从事的教育过程在体现的真挚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教师教书育人,是为人师表的实践动力与精神支柱。因此,在新时期背景下应时刻将教师的师德师风考核机制放在衡量教师标准的首位,亦应该作为长期考量的一项制度坚持下去。

新时期中国的高等教育正面临着非常严峻的挑战。这种挑战最终体现的就是对高等教育的质量要求。然而当前高校却普遍存在着一些较为隐形的,却是不可忽视的教育教学质量危机,和一些亟待解决的较为突出的影响教育教学工作的某些问题。比如,有的教师责任心不强,教书育人意识淡薄,缺乏爱心;有的学风浮躁,治学不严谨,急功近利;有的自我要求不够严格,言行不够规范,不能起到为人师表的影响和作用;个别教师甚至师德失范、出现学术不端等行为;甚至有些教师忙于科研和创收,无心教学,课堂教学内容陈旧、方法死板落后等。这些现象严重损害了人民教师的职业声誉。这些问题的存在,虽不是主流,但必须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措施加以解决。

二、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教育部、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文化和旅游部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以期全面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教育部在2014 年10 月9 日下发《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建立健全高校教师违反师德行为的惩处机制,划出对高校教师具有警示教育意义的师德禁行行为“红七条”,并建立问责机制。

高等学校肩负着培养人才的重要使命,教师是广大学生学习知识和思想进步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教师的职业道德状况,直接关系到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和人才培养质量的优劣。加强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的根本保证,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要求,对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师德师风是一定社会或阶级对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和概括,它从道义上规定了教师应该以什么样的思想情感、态度作风、行为准则去调节在教育过程中与其他参加者之间的关系,处理教育劳动问题,以做好教育工作,为社会尽职尽责”。诚然,教师不仅仅是教授知识,而且是传承文明的使者,教书育人的园丁,以身作则的楷模。

教师不仅是先进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者,更是高尚道德的倡导者和实践者教师的观念意识、品德情操、价值和文化修养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师德师风建设是学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师德师风的状况如何,不仅反映出教师队伍素质的高低而且影响学风、校风建设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良好的师德师风对于调节人际关系,促进教育工作,激励教师爱岗敬业,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都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高校教师是各级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对于所教师在从事教育活动时所,应该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的品德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和严格的要求。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和考量,将使教师正视自己的价值观和身上所肩负的责任,自觉树立提升自身道德修养意识,也能够净化高校校园人文环境,对整个社会风气将会起到非常好的榜样作用。

三、师德师风建设评价标准的设定

(一)师德师风评价标准的设定应符合学校实际情况

由于各高校的实际情况有所不同,因此在设立师德师风标准的过程中,应根据各学校的教学工作、科研等客观情况来设定相应的评价标准。目的是为了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发展的各项管理机制。让教师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价值观和身上所肩负的责任,自觉提升道德修养意识。为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尽职尽责,遵守社会公德,举止文明,作风正派;服饰衣着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严于律己,以良好的品行教育引导学生;师德师风建设还要求理论联系实际,与时俱进,不断发展,以适应不断发展的教育形势。

(二)应符合时代发展要求

良好的师德师风教育,将促使广大教师更好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认清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高职院校应积极适应新时期、新常态下的各种要求与挑战,积极更新师德师风评价的理念,不断改进师德师风评价标准,顺应时代的调整和完善师德师风评价体系,以此助促进高校教师立德树人任务的顺利完成。

(三)应具有长期的执行效力

目前,我们国家正处在新的历史时期,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是这个时期的中心任务,完成这个伟大的历史使命,教育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制定师德师风考核评价标准的同时,也应重点考量师德师风评价标准的普适性、实用价值和长期性等问题,以增强评价标准的信度和长期执行力。

(四)建立多元的评价体系

在新时期、新形势下,高校的师德师风的完善和建设应是多途径的,所以对于师德师风考量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亦应是综合性的和全方位的。因此,在设定师德师风评价体系的过程中,应该讲定量标准与定性标准相结合,综合考核与单项考核评价相结合,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评价体系,多层次全方位考量和评价师德师风践行情况,通过评价,引导师德师风建设的正确发展走向。引导教师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始终贯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在促进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全面提升的同时,带动教师自觉践行敬业立学、崇德尚美的新风貌。

四、结语

在设定高校教师师德师风评价体系的同时,还有进行广泛的宣传,积极动员,加强培训和学习,建立健全奖励机制。让全体教师充分认识到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意义,和重要价值。通过提高高校教师师德师风素养,对于构建和谐校园,促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将起到深远影响。

师德师风关系中国的教育和中国各项事业发展的未来,高等教育发展为中国的社会建设和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并且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并为中国在新的历史时期的稳定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将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的首要标准,不仅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必然要求。关于师德师风评价标准的制定和体系的完善,对于提升教师队伍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因此在实践过程中,落实好师德师风评价标准,要解决好师德问题不好处理、不好衡量、不好定性等问题,更要做好相关制度安排,完善考核体系,构建起从宣传教育到监督惩戒较为完整评价制度。

猜你喜欢

师德师高校教师师德
关于师德建设的若干思考
新时期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实践路径
高校教师团队知识共享的保障机制研究——以南审国际贸易学专业团队为例
高校教师岗位聘任制改革问题与对策探讨
致良知与师德
谨防师德师风失范
江永:“码”上举报 师德师风问题
浅谈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吕狂飙:师德建设需警惕从崇高师德简单转向底线师德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内化及其促进机制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