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师生关系的异化与归正

2020-11-19宁夏大学教育学院

长江丛刊 2020年11期
关键词:尊师重教师生关系师生

■黄 颖/宁夏大学教育学院

习近平总书记说:自古以来,我们的民族就有尊师重教、崇智尚学的优良传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一支宏大的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需要一大批好老师。[1]教育教学是一个双向交往的活动,不仅要有好教师,还要有品德优秀的学生。教育是教师与学生的交往活动,倘若我们对师生关系不能有一个正确和清晰的认识,教育理论便会缺乏坚实的根基,教育实践也无法正常展开。然而,就当下中国的教育现状而言,师生关系的异化已成为一个令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与之相关的教育案例不断浮出水面。为了传承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我们需要归正当下师生关系所面临的问题,并为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做出努力。

一、师生关系异化的表现

相较古代尊师重教,近年来学校师生关系较为紧张,出现了异样的状态,主要表现为学生欺师现象和教师对学生的失范行为。学生对教师的攻击性主要表现为悖师、辱师、伤师、弑师等四种主要形式。[2]教师失范行为主要表现为忽视学生、轻生、罚生。师生关系的异化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产生许多不良影响。

(一)学生欺师现象

近年来,学校出现了较多的、程度不同的学生欺师现象,从对教师的伤害严重程度上看,分为以下四种主要表现形式。“悖师”现象,是指学生虽未直接对教师进行语言或身体攻击,但却采取与教师要求相悖的行为。“辱师”现象,是学生对教师进行语言攻击,用侮辱性的内容描述老师,用恶言恶语评价教师是典型的辱师行为。“伤师”现象,是指学生或其家长采取身体攻击的方式对教师造成直接身体伤害的行为。如2012 年12 月24 日柳州学生殴打教师事件,值周教师王某因制止学生将饮料带入校园,遭到学生小强的殴打。[3]“弑师”现象,是指学生或其家长采取直接身体攻击的方式对教师造成失去生命的行为,造成教师死亡的严重伤害性行为。弑师现象是学生欺师行为中最严重的形式,也是涉嫌严重违法犯罪的行为。如2017 年11 月湖南沅江一高中杰出学生罗某用弹簧刀将其班主任连捅26刀致死的现象。[4]2020年1月2日晚,西安市第66 中学一学生李某因上晚自习期间玩手机,被值班老师金某发现并予以没收,之后,与金老师同一办公室的周某娟老师被害,经抢救无效死亡。[5]

(二)教师失范行为

“忽生”现象,是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忽视某些学习成绩不好、学习习惯不良学生的存在。这种状况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会使学生产生厌学、逃学的想法。“轻生”现象,是指教师轻视学生作为独立个体的存在,教师认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听从教师的指导和指挥,教师视学生为学习的机器,而轻视其作为独立个体所存在。“罚生”现象,是指教师通过与学生进行直接或间接的肢体及其他物品接触,导致学生身体或心灵产生一定的刺激。如罚站、罚跪、教鞭敲打、操场跑步、罚抄写作业、当众罚站等对学生造成身体或精神上的不同程度的体罚。

二、师生关系异化的原因拷问

导致师生关系变化的原因复杂多样。既有师生交往主体自身的原因,也有客观的原因。近年来来,社会大环境的改变、学校教育管理体制冰冷等引发师生交往关系的一系列变化,这些变化影响到现实生活中师生关系的变化。

(一)尊师重教思想弱化

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物质生活的变化改变了教师和学生的教学与生活方式。传统时期,师生交往主要集中在教学活动中,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只能通过教师,过程中得到的是在学业交流、情感上的互相尊重。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增多,学生不再像传统时期时刻能和教师交流,学生会通过网络来解决问题,但网络信息鱼龙混杂,传播的文化思想良莠不齐,在缺乏教师正确指导的情况下,学生吸收的知识得不到保障,影响其价值观的形成。

当代中国正处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阶段,在转型过程中,教师的权威面临挑战,教师的社会地位低,尊师重教的传统思想逐步弱化。因此,重提师道尊严的思想显得颇为重要,教师得不到相应的尊重,教师地位、薪资待遇及社会福利得不到应有的保障,使教师职业的发展前景模糊。现阶段,教师职业不再是人人羡慕的职业,伤师、弑师案件频发,尊师思想弱化,何谈师道?

(二)教师专业能力待提升

知识大爆炸的时代,对教师的专业能力及教师的知识要求也高于中国古代。教师要想赢得学生的尊重,就要创造能被尊重的价值,用自身良好的专业素养和高尚人格赢得他人的认可。师生之间如果沟通不畅、不能和谐相处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误会和冲突,影响师生关系。

师生间的冲突、教师师范行为及学生欺师现象的发生都表明教师专业能力不强。教育教学需要智慧,教师与学生间能够进行平等的对话、教师解决师生间的冲突需要教师具备很强的专业能力。教师面对教学中的突发状况能快速精准的解决、在处理学生问题上能体现教育机智,这都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专业能力和素养,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素养,才能更好的处理师生交往的种种问题,化解冲突,促进有效教学的产生。

(三)学校教育缺乏对学生的心理疏导

学校的单一组织形式,即“命令—服从”,学校制定细则,命令学生要遵守规则,过度遵守规章制度导致师生间情感联系薄弱,导致师生关系异化。师生间的交往只是发布命令和服从安排,教师作为学校中最重要的角色,不可避免地将这种方式带入到课堂中去,试图控制学生,而学生一旦犯错将依照制度受到严惩。师生间又缺乏情感维系,容易产生冲突,进而导致异化。产生冲突后,教师和学生不能及时沟通,受到惩罚的学生有苦楚却没有地方诉说,缺少心理安慰的场所,学校教育缺乏对学生的心理疏导。

我们虽处于提倡学生全面发展的大环境下,但应试教育还是各学校的主旋律,学校唯分数论,成绩好的学生被认为是好学生,各学校间的激烈竞争在教学和科研上日渐突出。教育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应试教育使教师承受太多的压力,教师不能顾及所有学生的感受,往往只关注成绩优异的好学生,但成绩并不能代表一切,学生的心理健康也尤为重要。但大班额的今天,教师不能完全做到因材施教,不能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便会产生冲突,师生关系也因此变得紧张。

三、和谐师生关系的归正路径

(一)建构健康的教育环境,重提师道尊严

习总书记在十九大会议中指出:要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新时代我们要紧跟党的指挥,应该清理社会大环境,重视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重提师道尊严,社会需要营造尊师重教的风气,延续我们的优秀教育传统,防止“贱师”“耻师”“辱师”等现象的出现。中国社会的传统是以政治为中心的,政治家的态度对于社会的态度有一种直接的、强有力的影响,历史上教师的地位较高,也是因为历朝历代政治家们真正地敬重教师这个职业。

相关部门和社会要多为教师做些实事、好事,想教师之所想,解教师之所难。教师虽是一种古老的职业,但是在现代社会中要保持其职业的尊严和地位,要让教师职业成为有竞争力的职业,一看收入,二看待遇,三看工作环境,四看专业化水平。如果在这些方面,相关部门和社会能够不断有所改进,那么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和尊严就会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职业的吸引力也会比较大。

(二)教师提升专业能力,用爱化解冲突

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体现在教师知识、品德、情感、精神乃至教师的言行举止等方面。因此,教师要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做一个德才兼备、智慧型的教师,通过传递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使学生信服和尊重,而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者、说教者或者教书匠。当师生间产生矛盾或冲突时,教师能用教育机智及时化解矛盾,消除冲突。

国家应完善教师选拔制度,当下只要能考取教师资格证便有机会成为教师,导致教师学历、结构组成参差不齐,因此教师在上岗前要参加岗前培训、任职后也不应懈怠。要时刻提醒自己成为一名学习型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充实自己,让自己的知识储备能超越学生,只有这样,教师传递给学生的能量和精神才能让学生信服和遵守。[6]教师要通过亲身实践,展现品德之美,这样是最能激励人心的,也最容易打动学生们,为他们所接受。教师要关爱学生,及时与学生沟通,做到相互了解,才能更好的配合。

(三)创设育人环境,构建精神文化

学校应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采取适宜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而不是采用单一的升学率来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高低及学生的好与坏。良好的育人环境需要管理者能够从学生角度出发,切实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学校根据自己办学的特色,构建和谐、文明、平等的校园环境,让学生浸润在一个有爱的校园大环境中,进而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学校要配备心理咨询教师及相应的心理咨询室室,让“问题”学生有处可询,让学生有一个敢说话、说真话的地方。

学校要建构自己独特的精神文化,学校的精神文化包括学校的办学思想、教育理念、校风、班风和群体心理意识等。管理者要经常反思,反思的内容包括学校的教育理念是否能够反映时代特征与学生成长需求,学校是否创设了多方(教师、学生、家长和管理者)沟通的有效、长效机制,学校的作息时间是否合理,学校管理是否需要更加人性化,某些制度是否应当征求学生的意见等等。针对以上问题,管理者应当建立管理日志及学校内师生激烈冲突的档案,并诚恳地与教师、学生寻求沟通,为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提供制度保障。

最后,作为学生,在创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必须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学生的根本任务就是学做真、善、美的人、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因此,学生首先必须尊重知识,尊重教师。家长也要承担起责任,要意识到教育孩子成人成才不只是教师的责任,家长也要及时参与到学生的成长过程,及时发现问题,多与教师沟通,积极配合学校和教师的管理。

猜你喜欢

尊师重教师生关系师生
将政策的优势落到实处——“双减”政策下师生关系的现实重构
中国传统书院师生关系的构建、特征及价值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双向奔赴
尊师重教,每天都是教师节
以书画教育引领师生成长
思政课,师生如何“动起来——因为扣准“问题链”
新课程理念下的师生关系
余清臣:建构现代师生关系的公共性
岁岁游学路,冷暖私塾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