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升旗仪式开展的实效性和艺术性研究

2020-11-19宁夏固原市原州区第十小学

长江丛刊 2020年10期
关键词:升旗礼仪仪式

张 震/宁夏固原市原州区第十小学

一、前言

《小学德育纲要》当中明确提出培养的目标:“其要求培养具备爱人民、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爱劳动的思想情感与品德的学生;且学生需具备遵守社会的公德意识与文明习惯,并培养小学生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与良好的品格与意志,从而使小学生实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并成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与建设者,为小学生的思想品德奠定夯实的基础。”小学阶段,通过升旗仪式的举行,调动学生的爱国情怀,注重学生文明礼仪的提倡,实施传统美德的熏陶,从而使学生在升旗仪式下形成良好的公德意识与文明习惯,并使德育的目标得到有效落实。

二、小学升旗仪式实效性的策略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小学的升旗仪式中,需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在升旗活动中,引导学生全过程参与其中,并独立自主完成。升旗仪式突破了传统的公式化模式,学生在发布升旗任务后,班级则根据自身状况自由发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对升旗活动进行准备。在对升旗活动进行准确的时候,需根据学校的要求与时代的步伐,以及小学生的具体情况,充分调动小学生具备的创新精神,引导小学生积极参与到升旗活动的设计中,以此使活动形式与内容有效符合学生的具体需求,从而使小学生获得最为有效且真实的情感体验[1]。学生参与活动过程中,需防止教师与家长的过多参与,尽可能让学生独立自主完成,以此使学生自身的实践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并提高小学生参与升旗仪式的积极性,通过这种教育,将其转变为学生的内化过程,从而使学生完成自我教育。

(二)注重升旗仪式的规范性

升旗仪式属于学校开展的意识教育,其通常对学生的意识、认知、行为、情感都有着相应的熏陶与感染。而学生参加到升旗仪式的活动中,通常对其具有相应的示范价值与约束作用,且有着显著的教育功效。

首先,学习国旗法,规范认识。小学学校的领导及教师需认真研读与学习有关法规文件,充分了解到升旗仪式的规定,并对其具备的教育意义进行明确,制定好相应的目标。在思想上,需明确认识到升降国旗、国旗法的相关制度,以确保升旗活动的开展有据可依,从而使升旗教育具备的目的性得到有效提升,并充分发挥好升旗仪式具备的教育作用[2]。除此之外,教师还需引导小学生认真学习《国旗法》,以便于规范小学生在升旗活动中的行为,并使小学生充分了解到国旗的神圣,培养小学生维护国旗的意识。

其次,制定科学、合理的目标。按照升旗仪式的具体设计理念以及需实现的教育目标,由大队辅导员制定出合理、科学,且能够实施的计划,且每个学期都需做出计划,并责任到人。同时,每个班级在每周都需制定相应的计划,并规定具体的时间、人员、任务,每个细节都要明确,以确保升旗活动的计划顺利实施。

(三)升旗仪式与教学内容结合

新课改下,更注重升旗仪式与课程教学的整合, 其要求讲解给学生的相关知识不能是零碎的,而是完整且系统化的。将升旗仪式和相关教学内容有效结合,不仅可以实现德育功效的提升,而且还能实现课程体系的扩充[3]。首先,教师可以将升旗仪式的相关主题渗透到各个学科中,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对升旗仪式进行有效理解。例如,在对《圆明园》开展讲解的时候,教师可将外国侵略者对侵略圆明园前后的图片、影视资料等呈现给学生,对我国遭受侵略的实施进行揭示,以此深化学生的爱国思想,通过爱国教育,促使升旗仪式巩固与延续学生的爱国情怀。而在品德课程教学时,教师可对升旗仪式当中的感恩、节俭主题实施交流,以此深化学生对感恩与节俭的理解,并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及其周边的真实故事,从而对传统的美德进行传播。同时,教师可通过本地旅游资源引导学生到校外进行参观,尤其是与国家历史发展相关的资源,以调动学生的爱国情感。

三、小学升旗仪式艺术性的策略

(一)升旗礼仪特色化教育

小学的升旗仪式开展,其需由班级的学生承担升旗之前的相关礼仪培训的任务,以展现出多样化的升旗礼仪的培训形式。然后,学校可通过小记者站的组织,开展现场的采访,并撰写相关报道发表于学校的校刊与班级的班刊上[4]。通过该方式,不仅有助于深化学生对升旗礼仪的认识与巩固,而且还能使升旗礼仪实现常态化。除此之外,部分班级还对升旗礼仪培训的方法进行创新,如通过歌谣的方式,将升旗礼仪形象且生动的传递给学生,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使每个学生都能够清楚明确的了解到升旗礼仪具备的特色化,通过多种形式有声有色的开展升旗礼仪,通常可以使升旗礼仪深化于小学生的心中。

(二)注重仪式感教育

仪式属于标志性符号与教育开展的载体。将仪式具备的教育意义讲解给学生,不仅可以使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而且还能深化对教育内容的有效理解。学校开展仪式教育通常是以仪式行为对小学生进行教育,以实现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小学生进行仪式教育,充分强调仪式教育具备的重要性,通过小学生认识的提高,从而使仪式教育中的表演性与形式化得到有效改变。通过仪式感的教育,小学生就能够充分了解到升旗仪式中为何要统一着装、肃立、敬礼,而学校也需要对相关知识实施专门教育,以此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升旗仪式开展的重要性,并使学生从小就树立仪式感,规范其行为,使其成为文明的好公民。

(三)全人教育理念的落实

面对全体学生,促使小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属于素质教育开展的基本观点。素质教育背景下,其开展的主要目的就是对五育失衡现象进行改变,将德、智、体、美、劳各项教育有效结合,统一到教学活动的各环节。升旗仪式的实施,其也需根据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在具体教育中,不仅需注重德育、智育,而且还需关注劳动技术、体、美、社会实践的加强,以此使各个方面的教育实现有效渗透以及协调发展,并对全人教育的理念进行践行,以确保学生实现全面发展以及健康成长[5]。例如,以体育活动作为主题开展的升旗仪式,其通常需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锻炼当中,以增强小学生的体质。思想上,教师也需注重学生发现与感受身边美,通过欣赏的眼光积极看待周围的事与人,以此使学生欣赏与感受美的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生的升旗礼仪有多种多样的方法与途径。学校作为小学教育的场所,其属于对课题进行研究的重要阵地。而学校开展的升旗礼仪通常表现为集体的教育与行动中,因此,在校园的集合场所开展教育活动与研究活动就显得更加重要。总之,通过升旗活动的开展,其对小学生升旗礼仪的行为与意识培养有着重要的影响。

猜你喜欢

升旗礼仪仪式
升旗
仪式感
仪式感重要吗?
天安门前看升旗
中吕 山坡羊 升旗(外四首)
筷子礼仪
我是一名光荣的护旗手
礼仪篇(下)
Talking strategies
开营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