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江源地区藏族基础教育发展现状的调查与研究

2020-11-19郭春雨兰州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长江丛刊 2020年10期
关键词:三江藏区藏族

郭春雨/兰州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一、文献综述

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基础教育等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国内外关注的热点、焦点。20 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民族教育学科的独立与深入发展,少数民族基础教育研究成为热点研究问题。基础教育是造就人才和提高国民素质的奠基工程,大量研究证实基础教育实行均衡发展是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实施均衡发展旨在消弭存在与基础教育中的不平等不均衡现象,帮助少数民族从根本上摆脱不利处境。三江源作为典型的边远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其藏区的基础教育是青海乃至全国整个藏区教育的重要部分,当地情况比一般民族地区更为特殊,至今仍面临着非同一般教育所面临的问题和困难,这决定了该地区教育的发展要采取更加特殊的、灵活的政策和措施。一些学者认为由于历史原因,民族地区生产力低下、经济落后、社会文化发展缓慢,从而导致人民心理上因循守旧,形成孤芳自赏的自闭心理,这种心理突出表现为轻视教育,忽视教育;而另一些学者认为,在我国基础教育方面,信息基础设施与数字资源配置的区域、省际差距过大是问题的所在。三江源地区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和均衡水平呈"双低"状态,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加大优质数字教育资源供给,提高教师信息素养从而提高教育质量。另一方面,三江源地区的师资问题也受到广泛的讨论;周宇和付海鸿认为藏区教师总体缺编,且结构性矛盾突出,教师负担过大成为制约该地区发展的重要原因;隗牧羊等通过更进一步的研究,认为对于藏族自治州,双语教育还有诸多的问题与困扰,这也限制了师资力量发展扩大。以上研究围绕三江源地域移民教育、环保教育以及历史等外部研究较多,从基础教育入手的内部研究较少,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从基础教育入手,采用跨民族、跨地域的比较研究方法,进一步解读三江源地区藏族自治州的基础教育问题。

二、三江源藏区基础教育发展现状与制约因素

新中国成立70年特别是西部大开发政策实施以来,在党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扶持下,三江源地区的基础教育事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截至2018年底,三江源地区所包括的四个藏族自治州的16 个县,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41%,比2014年提高了两个百分点;整个地区总计有中小学1005 所,在校生达到了31.9 万,与2014年相比,不仅学校数量显著提升,在校生数量更是增加了7.7 万人;其中,玉树藏族自治州增长最为显著,由2014年的6.3 万人增长为2018年的10.9 万人;与在校生人数的猛增相比,各个自治州的中小学教工人数的增长相对较慢,仅由2014年的平均4224 人增长为2018年的5025 人。

综上所述,三江源地区的基础教育取得了不俗的进步,但相比于发达地区的差距依然明显。当前三江源地区基础教育问题的突出特点有以下几点:

(一)部分地区办学条件差,基础设施缺口大

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学生数量猛增,加之受到西部大开发政策实施的影响,外来务工人员增加,在当地定居人数逐年增多,带来的结果就是校舍紧缺,班级容纳学生数量过大。2018年三江源地区四个藏族自治州的在校生人数已经突破319075 人,但是相应的学校数量仅有1005 所,相比于2014年仅提高了19 个百分点,教育投入明显不足,教工人数的增长显然没有跟上在校生数量的增加。教学设备方面,中小学“三室”建设落后,教学设备老化、损坏严重不能满足教学发展需要。三江源地区大部分学校普遍存在教学仪器设备陈旧匮乏,经费不足,教材短缺等问题,水电供应等不到保障。与此同时,由于各地方财力有限,经济水平有限,导致各地区没有核定工勤人员的临时用工指标,宿管,炊事员等只能由校方支付工资,使得本就薄弱的财力进一步缩减。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生数量多,教工数量少,校舍小,配套基础设施少,当地财力薄

(二)师资结构性矛盾突出,整体素质偏低

2018年底,三江源地区藏族自治州共有在校教工人数21279 人,比2014年的17791 人增长了20 个百分点。整体来看该地区的教师队伍规模并不小。但是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在许多地区教师资源依旧短缺,原因在于教师队伍学科结构不合理。教授语文、数学的教师过多,相比于这两门学科,英语、体育、双语、计算机等学科的教师数量过少,这就导致虽然教师数量的基数很大,但是如果细致到每一门学科,教师数量的短缺依旧十分严重。结构的不合理还体现在年龄上,藏族自治州的青年教师与老年教师的数量过大,所占比例过高,真正起到承上启下作用的中年教师所占比例却很少,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呈年轻化态势,不利于藏区基础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三江源藏区教师平均学历达标率有89.3%,抛开学历不合格的教师,余下的部分教师教学素质偏低,没有经过正规高等院校的教育或培训,在教学过程中存在教学能力差、水平低等问题,实际水平未达到学历水平。

(三)教育资源稀缺,人才流失现象严重

三江源藏区交通不便,自然条件艰苦,随着国家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的实施,越来越多的学生由走读转为寄宿,特别是初级中学多建立在县、镇,所以出现了大量的学生由乡、村向县、镇流动的现象。这种现象不仅导致了寄宿制学校在校生数量的大幅度增加,学校规模不断扩大,同时也加大了在校教工的教学、生活压力。乡村教师与县镇教师工作量分布不均衡,乡村教师带的学生较少,但是每位教师都要承担两门以上的学科教学任务;乡镇教师由于在校生数量较多,虽然只需要代一至两门学科,但每天教学任务繁重,每周课时数量远大于乡村教师。由于地区财力有限,工勤人员指标少,大部分寄宿制的老师,除了白天的教学任务,学生平时的日常生活也由他们照顾,长期超负荷工作。这样的高强度工作,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三江源藏区优秀教师流失严重的问题。由于自然条件、教育经费短缺、基础设施差、优秀教师流失等问题,导致该地区优质教育资源稀缺,无法满足人们对高质量教育水平的追求,迫使家长将孩子送出藏区去追求更高品质的教育,最终使得三江源藏族自治州人才流失严重。长久以来不利于本地基础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形成恶性循环,教学质量始终无法提高,教育资源持续短缺。

(四)少数民族重教意识不够

三江源地区藏族自治州的生源以少数民族农牧子女为主,往往少数民族对教育不够重视。原因主要有三方面,首先,三江源地区长期以来交通闭塞,与外界缺乏沟通交流,国家所提倡的重视基础教育难以在当地传播,无法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造成对教育的轻视、不理解;其次,三江源地区位于青海省,作为典型西部省份,青海省经济发展缓慢,而教育水平与经济水平息息相关,以至于当地的教育事业因循守旧,教育观念停滞不前;最后,由于当前就业形势严峻,大量的牧区生源的大学生、高中生,毕业之后往往找不到工作,这也严重挫伤了家长送孩子入学的积极性,使九年义务教育受到一定的影响。历史、经济、自然环境等多种复杂的因素,导致了少数民族重教意识不足。

三、三江源地区基础教育发展的政策启示与发展建议

通过数据来看,三江源藏区基础教育近几年发展迅速,未来几年将是该地发展的重要时期,通过研究调查,了解三江源地区藏族基础教育现状、存在的问题、制约因素,探讨三江源地区藏族基础教育可持续发展的规模和特点,就能为三江源地区乃至全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基础教育发展的策略保障与实践提供科学依据。据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强调查与研究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每个地区都有每个地区的特点、优势及限制,只有深入调查,摸清该地区基础教育的现状及当前所处的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真实背景,制定出关于三江源地区藏族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整体战略措施。

(二)制定和完善教育扶贫政策,建立健全贫困学生资助制度

国务院宣布要在2020年彻底消灭绝对贫困,消除贫困,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教育问题,保障农村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接受义务教育。中央和地方各级部门必须坚持过去行之有效的扶持政策和措施,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对这些政策予以不断地充实和改进。目前,三江源藏区依旧有家庭经济困难的适龄儿童,他们能否上得起学,能否接受义务教育,关系到三江源地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该地区的脱贫致富,关系到国家的公平与公正。因此,在落实“两免一补”政策的基础上,针对三江源地区的贫困儿童,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应实行免学费政策。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树立现代教育观念

众所周知,师资力量是教育发展的根本,教工作为基础教育问题当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必须受到重视。针对三江源地区师资力量匮乏,缺少高质量教育人才,优秀教师流失严重等问题,各级相关部门必须坚持以人为本,高度重视和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同时,树立现代教育观念,尤其是在该地区教育行政官员、学校领导及教师中大力加强现代教育观念的宣传和教育,帮助他们树立现代各种先进教育理念,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具有创新精神、奉献精神的教师队伍。具体来说,要切实提高教师待遇,尤其是对偏远落后艰苦地区的师资培养,不断提高师资培养的数量和质量,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同时,鼓励和支持中小学教师通过自考,成人考等途径,提升自身学历,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针对师资配置不平衡的问题,建议对三江源中小学教师编制实行动态管理,根据生源变化和学校的实际需要,适时调整编制,应对在校生人数的变化。

(四)加强基础设施和条件建设,发展信息技术教育

包括校舍、教学仪器和设备、教材、师资等。与发达地区相比,藏区教学明显缺少现代远程教育,多媒体与信息化建设步伐缓慢。究其原因在于缺少相关信息技术教育的教材,设备,缺乏掌握信息技术的教师等。尤其是双语教材和双语教学软件,众所周知语言问题是藏区基础教育发展的一块绊脚石。想要促进藏区现代化教育的发展,就需要各级部门把民族地区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将双语教材纳入国家发展总体规划,加大资金投入,发挥好现代远程信息教育的优势,培育更多掌握多媒体信息科技的教师人才,开发出高质量的基础课程。提高三江源藏区的教学质量。

(五)加强管理与引导,提高藏区人民对教育的重视程度

针对少数民族地区不重视教育的问题,相关部门要大力宣传,加强管理,发展基础教育尤其是民族教育,充分的投入以及科学的管理都是必不可少的。帮助藏区人民树立终身教育观、素质教育观、创新教育观、开放观、科学观和质量观等。做到每个适龄儿童都能够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同时做好管理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颁布的政策、法规,建立健全必要的管理制度和教学常规,令日常教学工作的开展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向正规化和法制化发展,从而提升三江源藏区的基础教育质量。

猜你喜欢

三江藏区藏族
它们的家乡——“三江源”
The Light Inside
《演变》《藏族少女》
罗依乡白马藏族歌舞(外三首)
爱在黄河第一湾:“上海女婿”的藏区传奇
论藏族题材电影文化主体性之构建
手机媒体的使用与藏区稳定研究*——基于迪庆藏区田野调查的阐释
甘孜藏族自治州派出所遭冲击 警察开枪自卫
冲击派出所扰乱藏区不得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