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饷与清代西北边疆政策讨论
2020-11-19李思敏新疆大学
■李思敏/新疆大学
一、前言
清乾隆年间,清政府统一天山南北,在新疆采取以军府制为主体的行政制度。设立伊犁将军,派兵驻扎新疆。此前,新疆的地方经济发展多年始终处于南农北牧、地广人稀的落后状态。清政府在新疆初定后,如何解决新疆的财政问题成为统治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清代新疆的收入来源有两种:地方财政收入与政府拨付。在这之中,虽然新疆面积广袤,政府也努力在新疆发展屯田等,然而终究由于地广人稀,水资源相对匮乏以及军府体系对于军费的要求较高等原因,无法满足自身发展。“到1800年,驻军的仓库是满的,但每年为维持新疆得耗费从中国本土提解白银一百二十万两①”。于是中央政府饬令其他省份固定拨付钱粮协济,即后续逐渐稳定形成制度的协饷②,开始成为了新疆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二、清中期的协饷与西北边疆稳定
中央政府每年饬令多省份拨付协饷给新疆,通过协饷,使新疆拥有足够的财政来支持发展和保卫边疆稳定,协饷充足则局势安定,协饷匮乏则边疆动荡。在康熙和雍正两朝,始终没有能够完全平定准噶尔的重要原因,就有相当程度是因为内地的的补给无法同步跟上,才造成了战争的胶着。
乾隆平定新疆后,在新疆设立军府制为主体的行政体系,由军队驻扎,牢靠的将新疆的稳定发展,纳入清政府的边疆治理体系中。这既有继续稳定边疆层面的考量,还有对于外敌入侵的忧虑。沙俄对于中国北部边疆地区的虎视眈眈由来已久,新疆设立军府体系,保证了西北边境地区不再空虚。
那么军队的经费从哪里来,仅仅依靠屯田和新疆的自身商业发展等绝对不足,所以对新疆进行稳定的协饷拨付,既满足政府维持新疆治理体系的保障,又能守护西北边界的安全,所以协饷对于促进边疆稳定,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纵观有清一代的协饷,我们也不难看出,协饷不只是简单地财政的调拨平均。通常情况下,需要被协饷的省份,往往是边远省份,这些省份由于地处于边境地区的原因,往往需要更多的军费支撑边境的安定,但往往又因为这些地区的偏远,使其自身经济的发展始终不足,所以就需要更多的财政援助。再看能够拨出协饷的各省份,多是山东、河南、山西等内地省份,相比于新疆等地,这些省份的战略位置相对安全,经济富庶,不需要那么多的驻军随时防备外侵,驻军少而经济发达,有足够的余力帮助其他省份。所以,协饷也是一定程度上的国家军费的调拨,新疆是很典型的例子。
在清中期,各地协饷相对能够及时到位时,新疆一直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可是到清后期时,由于接续出现的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等以及清政府镇压这些运动而造成财政紧缩的原因,协饷各省份无法继续维持协饷的拨付,新疆的经济迅速陷入崩溃。又有沙俄借机骚扰我国北部边疆地区,大量侵占中国领土,新疆很快陷入了乱局。由此不难看出,协饷对于清政府的西北边疆稳定,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如同屯田兴则边疆宁,协饷足则边境安。
三、清后期的协饷与西北边疆稳定
(一)新疆建省前的协饷
天平天国事变后,清政府的财政收入以及发生了严重的匮乏,对新疆的协饷,一直处在欠饷的状态。然而这一时期,即19世纪的最后几十年,边疆危机频发。面对这样的形势,清政府不断调整边疆政策,并采取各项措施以维护边疆安全。但是,由于财政收入的匮乏,对于新疆的建省中的一系列事件,协饷似乎并未再起到核心和至关重要的作用。
陈策在其《西征协饷与晚清财政运行》一文中曾考证,由于普遍的边疆危机,清政府的财政收入已经无法支撑其西征所需要的军费了。“在催饷无着的情况下,左宗棠想出了一个新的对策—借款,所借款项以各省关应解协饷为担保,分别对内和对外借款。”③最后,左宗棠是通过对内对外借款的方式,去解决西征所需要的军费。
再则,不使用协饷作为主要军费来源,也不能完全的说协饷不能为当时清军西征提供任何帮助,只是,由中央饬令的协饷拨款,无论拨款省份财政收入究竟如何,真正将钱粮拨出需要充分的时间,然而战场上局势瞬息万变,确实不能缓缓等待,所以在建省前采取借款的方式筹集军费,是为上策。
(二)协饷与新疆建省
清政府在收复新疆各地后,普遍的海疆、陆疆危机也在各大臣的努力下,以或者谈判或者战争或者合约的方式逐渐缓和,这时有关新疆的问题,需要被进一步提上日程。
新疆的行政体系改变与协饷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清中期,新疆的财政对于内地协饷的要求非常高,需要每年划拨大量的钱粮用于支付军府体系下的军费等支出。但是在清军收复新疆后,清政府财政收入短缺,怎么样更有效的把有限的财政拨款更好的用于治理西北边疆上来。
为解决新疆的财政危机,户部提出可以大兴屯田,所以清后期对于新疆的屯田开发也非常的兴旺。但仅仅开源不节流是不够的。原本的军府体系的核心目的就不是为了财政收入,所以这时改变新疆的行政体系就非常重要了。
这时,在新疆建省的计划被提出,如果新疆建省,势必能够减少新疆的军费支出,那么对于内地协饷的要求,就不再那么高。左宗棠说:“(在新疆设省)非但疆所巩固,俄英诸邻不敌妄肆鸱张,并可为国家节省经费无数④。”而且“窃计改设郡县,经出经入费用,较之从前部拨常年实数,不但无增,且可渐减⑤。”所以设省,成为节约协饷的最好办法。
所以由此看来,在新疆建省之前,协饷由于内地省份无法拨付,所以并没有起到体现出重要的作用。但在新疆建省后,在清廷的边疆危机趋于缓和时,清政府不再需要通过协饷支撑西北边疆的行政体系时,协饷所能发挥的作用就更加不同了。通过协饷的不断调拨,新疆的科教、文化、社会、经济等各方面发展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一直到20 世纪清政府统治结束后,新疆的各项发展,都能够处于比较平稳的状态,其中协饷功不可没。
四、协饷利弊浅议
(一)利—维护政府统治
协饷制度对于清政府来说,是一有效维护其统治地位的保障型的制度。有协饷在,边疆安定,政府对于边境地区的掌控才能更加有保障。清代新疆建省后,虽然行政体系发生了改变,不再像过去那样需要大量的军费拨付。但是,清政府对新疆的进一步开发和管理,如果不是依靠仍在运行的协饷制度的帮助,是不能得到后续的发展的。协饷制度一直到宣统年间都还在发生作用,这也为后来清政府倒台后,新疆的经济还能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所以协饷制度在政府对西北边疆的统治中,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协饷减轻了人民的负担,缓和社会矛盾,促进了新疆社会稳定与经济进步。
(二)弊—加剧财政负担
然而,协饷的数字都不是小数,每次发生边疆危机,内地需要拨付的协饷金额都十分惊人,“有清一代,内地中央政府和地方各省给新疆的协饷和专饷总额高达近四亿两。⑥”这个对于清政府的财政收入来说,是一个相当巨大的数字。协饷各省份财政压力巨大,政府收入也会有所影响。所以在清代后期出现了边疆危机时,才会有大臣在“海防塞防之争”中认为保新疆的成本高,不如着眼于海疆的舆论。还好有左宗棠提出的“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的论断,最终还是守护住了西北边疆的安定。此外,由于协饷每年由政府饬令各省份固定调拨,所以,部分地方官员只期待协饷,而忘记了地方也应该积极进取,从而产生了惰性,不利于地方财政的长远发展。
如今,结合今天的政府边疆治理来看,把握机遇,充分发展,才是边疆稳定和发展的核心要义。
注释:
①(美)费正清编.剑桥中国晚清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64.②协饷.中国古代王朝,为了地方财政稳定,就近从收入盈余的省份,划拨银两粮草等给收入不足的省份的制度[Z].③陈策.西征协饷与晚清财政运行[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03(2).
④左宗棠.左文襄公全集.书牍[M].长沙:岳麓书社,1996.
⑤朱寿朋.光绪朝东华录[M].北京:中华书局,1958.
⑥齐清顺.清代新疆协饷与专饷[J].新疆历史研究,19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