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创作“四度”说
2020-11-19韦树定
韦树定
我认为,一个诗人成熟优秀与否,其诗歌作品表现出来的技法灵活度、题材涉猎广度、思想深度和感情饱满度等各方面均能体现。作为一名诗词爱好者,我虽“诗龄”有限,却因工作缘由对当代诗词创作情况略知一二,故在此结合自身的创作经历和体会,以及自选诗集《无量春愁集》的编选经验,对诗词创作“四度”说作一些简要论述。
一、技法灵活度
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和文学艺术的精华,这种艺术形式必须要通过一定的外在技法来承载和表现。从历代诗话到当下各种诗歌评论,对诗词的技法论述颇多。我认为无外乎是音律节奏感、字法、句法、章法和各类修辞手法的把握运用。能灵活熟练地运用创作技法就标志着一个诗人从初学者逐渐走向成熟。历代大诗人如李白、杜甫、韩愈、白居易、欧阳修、苏轼、黄庭坚、陆游等无一不是擅用技法的高手。而诗词技法的学习,基本上是向历代优秀经典借鉴模仿再转化加工的练习过程,是一个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虽然李白曾在诗中提到自己“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赠张相镐》二首,其二),杜甫也有七岁“开口咏凤凰”之说,但这些作品都没有流传下来,二位现存的早年诗作《访戴天山道士不遇》和《登兖州城楼》等诗作在音律节奏、对仗、章法和修辞技法的运用上已经显得成熟了。究其原因,极有可能是诗人晚年对早期作品进行了删减,能够保存流传下来的诗作都是经过挑选的,并不意味着他们没有创作过不成熟的作品。
就我而言,我自幼就喜欢涂鸦造句,小学便开始模仿古人写五七言诗句了,初中时偶得一句“草色青青梦亦青”,甚是喜欢,虽不懂格律,但自认为有了一点“诗意”。直到高二从语文课本上学习了杜甫的《登高》和白居易的《忆江南》,才接触到平仄格律知识,并被这种“魔方”式的文字游戏吸引,深陷其中,乐此不疲,但在编定《无量春愁集》时,我把大学二年级以前写的作品都删除了,这也算是从不成熟逐渐向成熟过渡吧。诗集编选的第一首是二十一岁生日所作七律:“相如底事赋思频,云在嵩山树在秦。面壁僧心终悔旧,首丘狐子亦伤新。牧羊漠北归何日,旅雁衡阳第几旬。我欲忘情忘不得,梁园风物又增春。”蔡世平先生对此诗曾作溢美之词:“文辞之老到、对仗之工稳、用典之贴切、诗意之沉着浑融、旧体面貌之亲切可爱,哪像一个二十一岁的毛头小子写的,分明是上了年岁的老诗人所为,显示了韦树定继承传统的功力,也显示了一个诗人的别样才华。”扪心自问,此诗不见得有蔡先生说的那样好,但能反映了那个阶段我对诗词写作技法的理解和运用程度,所以我保留了它。近几年创作时,我在传统技法的基础上又不断尝试加入各种新鲜的表现手法,如以寓言叙事形式创作《七星瓢虫与二十八星瓢虫舌战记》和《春寒乍起,周末宅居冥想拟卡夫卡一首》;以梦幻大片方式叙写《梦游藏区行》和《临高海上日出》等,使作品更加形象生动。我认为越成熟的诗人,他的佳作中技法的运用会越显得灵活多样。
二、题材广度
凡大诗人,其诗笔下可囊括宇宙、总揽人物,绝不会限于一物一人一时一隅。这是对诗歌作品所表现的题材要求而言的。题材越丰富生动,内容越广泛多元,就越能体现诗人的眼界、襟怀和才识。然而,题材的选取过程,也是由窄到宽的过程,这跟人生经历有一定关系。
我的学诗历程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大学时期(2007年至2011年),创作的体裁主要是七言律绝与词,取法则以李商隐、黄仲则、苏曼殊、郁达夫等人凄婉、典雅、唯美的风格,兼之崇尚王渔洋、张问陶、龚自珍等清人清远、性灵、瑰丽的诗风为主。由于校园生活简单,作品除偶尔描写校园及周围景物,感慨身世外,多以模仿为主,如《雪后登校园小山丘》《校舍夜读两当轩集二首》《开封吟草》等。第二个阶段是北漂前三年(2011年至2014年),面对帝都生活压力的同时,也在思考自己的诗词创作,应当如何求新求变。当时除了喜欢聂绀弩诗风外,还接触了很多网络上的诗人,也读到了一些写法新颖的诗词,包括李子词、金鱼体、小眉体、实验体等等,自己也尝试旧瓶装新酒的实验,目的是想突出时代气息。尤其是题材方面更加贴近地气,如《壬辰秋日京门客居感怀》《癸巳初春京中与八桂师友小聚,有作二首》《癸巳立秋,不觉北漂两年矣,感怀二首》等,结合自己的北漂生活感受所作,还算是比较贴切的。不过都是近体格律诗词方面的创作,古体创作较少,后来发觉自己写的趋于油滑了,于是急忙刹车,当然这时期我也在阅读很多清代民国时期诗人的集子,雅正一路和传统题材诗词并未断绝。第三阶段是2015年至今这五年,也是自己回归汉魏晋至唐宋名家(陶渊明、李白、杜甫、韩愈、苏轼、黄庭坚)学习的阶段,不仅系统学习古人诗歌的技法,而且从体裁上扩大到各种古体诗(五、七古)的创作,题材涉及也十分广泛,对社会现实的关注更加深入,所见所思都比较自如地写作出来。如《大钟寺》《京中暴雨夜老母来电》《帕米尔高原中巴公路逢卖玉人》《种兰记》《三沙女童歌》等等都可看出其题材种类之丰富与现实,这应该就是蔡世平先生认为的拙著“非虚构写作”的原因吧。
三、思想深度
诗言志,即诗最终是要表达诗人的想法,而诗词所表现的思想深度,都应该体现在诗人的三观里。大凡历代诗人,都能像哲学家一般思考,他的笔下才能写出厚重而深刻的作品。思想和感情是过于抽象的东西,必须借助于具体人物事件等客观形象去表现,诗歌尤其如此,否则会显得空洞枯燥无力,类似说教。但是诗人如果只会写景状物,描山摹水,那其诗作也会失之肤浅。一般我会在诗中加以议论,尤其是古体诗。
两年前创作的《三十杂述二十首》大型组诗,表达了个人对生命、家庭、民族、社会、历史、工作、生活等问题的精神追问,以及城市化进程中的多元思考等问题。如《其三》:“滴滴水有其源,利器有其柄。昔我从何来?卅年寻未竟。前身孰投胎?今我成优孟。身既为壮族,何以行汉姓?上溯露西祖,岂出非洲境?三百万年间,是何造化令。携此基因来,克念以作圣。胡为今凡庸,数典皆我病。”《其五》:“既生有此身,颇思身能寿。知我非金石,造化非步就。三十年而后,俨已成老叟。三百年而后,骨灰杂尘垢。三千万亿年,踪迹更何有。进而学歌诗,欲立言不朽。但落言筌外,难为竞升斗。沦没口水间,不如且闭口。”
又如《短歌行》二首则体现了我对未来世界和宇宙生命的思考。《其一》:“持水洒朝花,薄暮花半落。午攻图书城,薄暮脑损弱。悲哉物性衰,安得葆妙药。人工增智能,吾徒翻踌躇。白日何短短,不可以径跃。”《其二》:“银河光如水,众星落水中。水深几光年?地球在渊洪。星多水当浊,行人如瞽聋。光速一何疾,所悲渡河公。宙合方扰攘,吾其忧忡忡。”
此外,还有《湖南攸县食鳄鱼肉作》《犬食子》这类对人性复杂思想剖析之作;《登陈子昂读书台》《过茶陵作》这类哲理的多重性表达之作等。从《无量春愁集》的编选作品来看,展示了我从大学写作初期对生命的浅薄思考,对格物致知的表面体悟,到现阶段的思想认知水平、宇宙观、人生观和对各种人生哲学的思考。
四、感情饱满度
诗歌最不能缺少的是感情。感情有深有浅,有隐有显,只要是真挚饱满的,就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我在诗词创作方面,自认为是用情颇深的。蒙显鹏博士在《好诗不过近人情——韦树定古风三首鉴赏》一文中对拙作中的亲情题材有过论述。除此外,我觉得在友情和爱情方面,我也写过一些曾经感动读者的作品。例如体现友情的《过百子湾赠郭春雷兄二首》其一:“又过城隅索酒杯,何人慷慨说无违。三年濡沫加青眼,一等风尘俱素衣。法海护持君不败,江湖牢落我全非。即今怀抱犹多感,且向尊前醉夕晖。”其二:“斗室温存似玉壶,昆仑肝胆感区区。运筹逐鹿招应妙,俯首雕虫事岂迂。天降斯文于我辈,谁遵大道至穷途。旧邦新命从头阐,起作高歌君子儒。”再如表现爱情题材的《新乡》:“我年十八殊落拓,家贫新乡惟俭学。身卑读书不敢高,每饭画粥食堂角。堂外风劲旋秋梧,同学兼职相招呼。遂与课下勤工始,牧野传单发沿途。途上同行彼谁子?有美一人赧未已。撒单里巷顾盼多,往往犬吠惊彼此。我前执竹壮胆行,卿亦惶惶随我尾。乍行乍笑双影忽,薄暮返校惊方止。后来单车载我游,卫水淇水穿秋眸。馈我图书慰我曲,我岂蚩蚩氓之谋?感卿嘉义报益重,我益自卑不敢共。其身独善亦已艰,忍以贫害卿卿梦。况乃身逢大海萍,旦夕孰料造化弄。呜呼我命真转蓬,十载今复新乡东。卿应朱门为人妇,嗟我忽泣往事空,只闻牧野鸣悲鸿。”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作品描写普通百姓的不幸遭遇,更多的是悲天悯人,多予以深切的同情。如《百香果》:“百香果,荔枝峒,采果归来游蜂走,蛮女纤手擘轻红。皮肉渐分汁渐滴,援果赧颜付其翁。翁怒无言正绝食,炬目难避女腹隆。闻女背翁自食果,一时吞声泪满容。忆昔春深果树花,暗会情郎果林东。女情绵绵如藤蔓,郎誓旦旦同始终。半夜偷作鸳鸯宿,交颈谁信空桑空。蛮峒八月秋果熟,郎弃蛮女如飞蓬。老翁负果入城市,买果情侣来不穷。眼前都非旧郎婿,惟见雀跃雌随雄。呜呼百香果,其香诱人浓。翁径倾筐入江去,忍教禁果贻害人间更汹汹。”画家范治斌先生曾发表读后感言:“韦树定是个讷于言而敏于行的人,他的身上有一种别人少有的真诚,从他的诗歌中能感觉到他丰沛的情感。”
综上所述,凡古今诗词佳作,都离不开技法的灵活运用、题材的广泛涉及、思想深度的体现和感情饱满的表达等。当代诗词目前存在大量平庸肤浅、枯燥无味、缺乏情思的弊病。我坚信,通过对诗词创作“四度”说的深入实践运用,是可以让当代的诗词恢复真气和元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