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师资队伍建设

2020-11-19贵州应用技术职业学院

长江丛刊 2020年29期
关键词:工匠思政育人

周 燕/贵州应用技术职业学院

2016年12月7日至8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2017年5月23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五次会议上,审议通过《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将“课程思政”列入文件,“课程思政”由此上升为国家意志。

所谓“课程思政”,是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即“三全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通识或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行同向,协同一致,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之本的一种教育理念及课程建设模式。其本质是以各类通识或专业课程为载体,积极挖掘其中蕴含的潜在思政元素,并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正确价值引领,提高德育意识及德育能力,与思政课程一起形成协同效应,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显性和隐性两种功能。使得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在理念认同和目标上趋于一致,从而实现“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逐步过渡和转向,以有效优化思政教育系列课程体系,促进思政教育事业创造性发展。

高职院校的“课程思政”要求高职教师既要教书也要育人;既要能传授知识,更要教授技能,教会学生掌握一门专业的职业技能;既要塑造学生健康人格,更要培养学生工匠精神。随着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学建设及改革工作逐步推进,高职院校对授课教师的选择也呈现出多元化趋势:既要有思政类专业教师,也要有各专业学科教师,还要有来自企业的高级管理者、高技能人才、一线操作者等,以充分实现课程内容与实用技术的有机结合,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特殊性,迫切需要建立一支合格的“课程思政”师资队伍。

一是高职教师要树立“课程思政”教育新理念新模式,提升“课程思政”教学技能。专业课教师要从思想上真正认同“课程思政”教育新理念,消除认识误区,认同其实质就是用一种新的授课方式,不断发掘各类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中的育人元素,并将其巧妙地融入各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做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效应。

二是高职教师要不断提升自我职业素养。传道者必须闻道在先,塑造他人灵魂的人,自身必须有高尚的灵魂。作为一名高职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学识、精湛的技能,更要有较高的思想道德修养。要按照“四有”“三者”好老师的标准不断严格要求自己,真正做到以德施教、以德立身,提高师德修养,增强教师人格魅力。要坚持在学问上,活到老学到老;在道德素养方面,要常修为师之德,做一个道德高尚、富有爱心的人。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以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感动学生、教化学生。

三是高职教师要积极探索“课程思政”教学方法,提高课程思政教学能力。高职教师要深入分析学情,掌握高职学生的特点及应对方法。一是在岗位职业能力分析的前提下,确定教学目标及课程内容,注重课堂内容的新颖性、生动性与实用性;二是授课方式要有新意,要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评等环节结合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组织,在课程中采用情景模拟、角色扮演、案例分析、问题导入等隐性渗透方法,启发引导学生,将正确价值观引领于知识讲授中,通过翻转课堂等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激发其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三是认真钻研专业知识,提升专业实操技能,不断丰富阅历常识。高职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学识、精湛的技能,而且要博古通今,掌握丰富的人文史学常识;不仅要关注专业前沿,而且要时刻了解国际国内时事动态。教师只有具备了扎实的专业知识,才能在教学中站得高看得远,才能放得开并收得拢,才能准确评价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并适时调整教学,才能面向全体学生并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只有博古通今,具备丰富的人文史学常识,时时关注社会热点,并对社会热点有正确的价格判断,才能找到所任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树立正确育人观,并对学生进行正确价值引领。

四是注重对高职教师的培训投入,增加高职教师学习交流机会。首先要重视对教师思政课程意识的培训,定期开展思政教育相关培训课程及讲座等,引导和帮助教师提升思政意识及相关知识,只有提高思政意识,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将正确的思政理念带给学生;其次,高职院校要多邀请行业专家、企业高管、高技能人才到校开展专题讲座,参与学院专业课程的现场教学;要给高职教师争取更多机会参加外出培训,听取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授课,不断拓宽见识,开阔思路;第三,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不仅要在专业理论课程中体现,更重要的是要在实训课和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中去实践。这就要求高职教师要特别注重自身实践技能的提升,因此,高职教师要多到企业参观学习、挂职锻炼,与企业充分交流,提升实操能力;第四、多到其他高职院校进行交流,学习其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取得的先进实践经验。

五是提高教师自身网络信息素养。随着现代信息化手段的普及,高职院校对教师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上的运用要求越来越高,从目前来看,各高职院校教师的信息化课堂教学水平参差不齐,这就要求高职教师要不断提升运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的能力,将传统方法与现代教学相结合,充分利用好当下网络平台中各用微课、慕课等方式进行知识体系分解学习,充分利用当下大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手机、电脑等智能软件平台交流分享,利用课外实践、社会热点讨论等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提升学生关注度。同时,高职教师还要时刻体质保持意识形态的警惕性、敏锐性和自觉性,面对社会热点时要理性判断,要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信念,坚决抵制意识形态的渗透,并对学生进行科学引导和教育。

六是高职教师要注重培养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体现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方向。目前我国正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对“工匠精神”的呼唤,可谓适逢其时、意义重大。高职教师作为育人的“匠人”队伍之一,也是“工匠精神”的修炼者,只有其具备了工匠精神,才能修炼自我意识,学会师生之道;才能更好地引导、启迪学生培养刻苦钻研、百折不挠、勇于创新的精神。高职教师应将工匠精神渗透于自己所授课程的各个环节,以帮助和引导学生意识到工匠精神对自己职业规划、潜能发挥的重要性,进而帮助学生自觉培养工匠精神。

高职院校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工作任重而道远。作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的主体之一,高职教师必须以经济社会发展为前提,以学科专业知识为基础,认同“课程思政”教学理念,不断提升职业素养,积极培养工匠精神,并通过培训、交流学习等方式,提升专业课知识及实操能力,提高“课程思政”教学能力,自觉遵循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确保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取得突破性成效,实现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的高度融合。

猜你喜欢

工匠思政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90后大工匠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思政课“需求侧”
工匠神形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