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思维下高校教育管理的创新构建分析

2020-11-19杜昱兴郑州科技学院

长江丛刊 2020年29期
关键词:管理决策管理工作信息化

杜昱兴/郑州科技学院

教育管理,是一项具有很强综合性的管理工作,包含了教学管理、学业测评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等多方面的内容。近年来,教育部明确提出高等教育要“严进严出”,严格毕业生的评价标准,提高毕业生的质量。基于这样的要求,各大院校也开始关注到教育管理工作的创新优化。在这一过程中,将互联网+思维融入进来,能够起到切实的作用。互联网+思维有助于教育管理从传统模式中解脱出来,构建起更加高效的管理体系,对高等教育工作形成有效的支撑辅助,增强高等教育的整体效果。

一、互联网+思维内涵解析

(一)互联网+

要理解互联网+思维,需要先对互联网+形成理解。互联网+,这是近些年兴起的一个全新概念,也被称作互联网2.0,这是互联网发展所进入到的一个全新时代。从以往的互联网发展来讲,互联网是单独存在,并未与其他行业形成太多联系。而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传统零售向线上迁移,逐步带动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发展,进而让其他行业认识到与互联网结合的优势价值,由此一些行业开始率先拥抱互联网,开始出现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餐饮、互联网营销等一系列全新的业态形式,并从中提炼出互联网+的概念。互联网+,指的就是互联网与其他行业的结合,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而在当前5G技术逐步普及推广,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提升发展的背景下,互联网+显现出更加突出的作用,值得各行各业形成关注。

(二)互联网+思维

在理解互联网+理念的基础上,要理解互联网+思维,就容易多了。互联网+思维,值得是依靠互联网+来创新工作、重构体系的思维意识理念。也就是在日常工作当中,注重对互联网实现利用,将传统的工作内容与流程等,迁移到互联网当中进行。比如对于高校教育教学来讲,在2020年初由于无法返校复课,在这一情况下就迅速推广了在线网课教学,让教学活动得以正常进行。在线网课教学,就是对互联网+思维的一种具体表现,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针对高校教育管理来讲,需要对互联网+思维全面渗透,对教育管理的相关工作,从整体上实现互联网构建,由此转变管理模式,提升管理效果,为高等教育的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当前高校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反思

(一)管理模式传统缺乏创新

结合高等院校教育管理工作的具体开展来看,在当前形势下,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很多时候依旧局限在传统的方法模式当中,并未形成有效的创新构建。比如在学生管理方面,还是依托于辅导员+班委的管理体系结构当中;而对于课堂教学中学生上课出勤的管理,也局限于学科教师点名。而很多教师并愿意浪费课堂时间点名,这就造成一些学生出现缺课、逃课的行为,影响到教育质量。所以总的来说,目前的管理模式偏向传统,不符合时代发展,也难以对一些问题形成有效管控,导致教育管理的整体效果偏低。

(二)教育管理决策不够科学

教育管理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需要做好决策。比如针对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一些问题,就需要依照具体原因制定解决对策。然而,如果在决策上出现失误,那么不仅难以解决学生的问题,反而还可能引起一些其他的问题。近年来,媒体曝光了不少高校在教育管理中的“奇葩”方法或是制度,引起了广泛的社会舆论,让高校声誉受损。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注重管理决策的科学化与合理化,如此才能提高教育管理的质量,也让高校呈现出正面积极的影响,树立良好的社会口碑形象。

(三)教育管理覆盖不全面

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包含了很多内容,在管理中应该面面俱到,不能出现遗漏和忽视。然而从当前实际来讲,教育管理却有明显的侧重,而一些环节就被忽视。比如学生的日常学习行为,就没能得到有效的管理,不少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出现抄作业的现象。同时,不少学生在课外也没有构建起学习计划,将时间用在了玩电脑、打游戏等方面,这就造成光阴虚耗,学生未能在专业学习中取得良好成果。

(四)教育管理信息化不足

互联网+时代,信息化建设是各行各业需要关注的重点,基于信息技术,重构传统工作体系,让工作开展立足信息化渠道进行,这样可以取得理想的效果。然而从目前实际来讲,在高校教育管理中,对信息技术手段的利用存在不足,未能实现管理工作的信息化转变。比如对于学生学业质量的评价,还是以传统的纸质考试为载体,并未通过信息化的技术手段对学生实施测评。这样只能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对于一些能力素养并不能有效评价,从而就会制约教育管理的效果取得。

三、高校教育管理对互联网+思维的融入体现

针对高校教育管理目前存在的相关问题,高校教师要形成有效认识,然后以互联网+思维为导向,对教育管理工作展开创新构建,使其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为教育管理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一)基于互联网+重构管理模式

教育管理要想实现创新,那么首要任务就是对管理模式实现重构,这就需要依托于互联网+思维,通过互联网+手段,构建起全新的管理模式,为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营造全新的环境。比如在学生管理当中,以往要传递一个消息,往往是学校传递给学院,学院传递给辅导员,辅导员传递给班委,班委再通知学生,需要经过这样四个层次,才能将一些消息从学校传递给学生,流程繁琐,效率低下,而且不能保证全部传达到位。因此,便可以基于互联网+思维,构建起网络化的管理模式。比如,可以立足微信公众号,构建起一对多的信息传播渠道。通过微信公众号,就可以将相关信息一次性传递给全校学生,跳过学院、辅导员与班委这三重结构,大大提升教育管理的效果。而在其他管理工作方面,也可以基于互联网+思维,构建网络化的管理体系,提升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二)借助互联网+辅助管理决策

在教育管理决策这个方面,为了提高管理决策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也可以通过互联网+手段来辅助管理决策。首先,通过网络途径,面向全校学生征集意见。在进行一些管理决策的时候,管理者不能“一家之言”,需要聆听学生的意见。因为学生虽然是接受管理的对象,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具有管理能动性。通过网络途径征集学生意见,可以将学生的能动性发挥出来。同时通过学生的意见表达,可以让管理决策贴近学生的内心想法,让学生能够接受。其次,可以立足互联网,从网络上搜集一些类似的管理案例,从这些案例中吸收经验,取长补短,让管理决策更加科学合理。

(三)利用互联网+实现全面管理

高校教育管理包含了很多内容,这些不同的管理内容,彼此之间存在关联,在实施管理的时候,要相互配合,不能过于独立分割。这就可以借助利用互联网+,构建起综合化的管理体系,将各方面工作汇总起来,从整体上予以把控。具体来说,可以建立教育管理网络系统,在其中分别构建起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学业管理、实训管理等多个不同的功能子系统。在这个网络系统中,可以对各方面的管理工作进行对比,把握各自之间的关联,从而知道管理工作的协同开展。

(四)通过互联网+实现信息化管理

在互联网+思维下,教育管理还需要关注到信息化建设,借助一些先进的信息技术,对管理工作实现优化。比如,针对学生上课出勤的管理,教师点名的方式已经落伍。这就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在教室内设置信息化打卡签到系统,通过指纹、人脸识别等技术,对学生的上课出勤实现自动化统计,并且将出勤数据上传至管理系统,这样管理人员可以对各个学院各个班级的出勤情况全面掌握,为出勤管理提供有效的指导。

四、结语

在互联网+思维之下,高校教育管理暴露出来一些短板,可以发现当前的管理工作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就需要以互联网+思维为导向,对教育管理工作予以优化构建,全面提升教育管理的水平,使其为高校教育教学提供保障。

猜你喜欢

管理决策管理工作信息化
FMEA法应用于现代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工作中的体会
医疗设备质控管理工作的探索与思考
如何提高小学校长的管理决策能力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优质冬枣周年管理工作历
逻辑思维在管理决策中的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