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职院校发展策略探究

2020-11-19侯德涛菏泽职业学院

长江丛刊 2020年29期
关键词:院校人才职业

孟 薇 侯德涛/菏泽职业学院

在新时代下,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也产生了深刻的变化,高职院校要主动承担起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优秀人才的社会责任。然而,目前国内的高职教育发展情况却不如人意,整体处于较低的水平,面对这种窘境,理性地思考新时代高职院校的健康发展成为了当务之急。

一、新时代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然性

(一)科技水平不断提升的要求

不同的社会发展程度需要不同类型的优秀人才,我国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带来了我国经济结构的巨大改变,与之相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改变,社会中的岗位结构也同样产生了变化,第三产业开始蓬勃发展,一系列的新职业出现在大家的视野中。由于新的边缘学科出现,分工越来越细化,现有的岗位产生了既分化又复合的变化,较之以前,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已经悄然嬗变,培养出越来越多的创新型、应用型高技能人才将是人才培养的一大特征。这一系列的变化都要求高职院校教育的发展不仅要快速而且要顺应这个变化。。

(二)社会稳定、教育公平的需要

中国自有科举以来就把知识当做是改变命运的方式,但是在目前的中国,并不是每一个青年学生都能顺利地接受传统意义上的高等教育,而高职教育的发展可以让更多学生在职业院校继续接受学校教育,这种职业教育同样能让更多的青年学生成人成材。这既能为相当一批青年学生解决成材的问题,另外又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进本科院校的竞争。促进了教育公平,稳定了人心,也有利于维持社会的稳定。此外,高职教育的发展还可以拉动教育的内需,促使更多的社会个体将手中的储蓄用来进行教育投资,带动教育消费,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

(三)缓解就业压力的需要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当今社会就业人口剧增,而社会确很难在短时间内提供相应多的岗位。这样就业的供需双方一直是供小于求。形成了巨大的就业压力怪圈,另外,很多岗位确没人做、做不了,很多岗位万人疯抢,这很大程度上传统的精英高等教育导致就业者们的个人能力和岗位的技能需求不相符合所导致的,要想在根源上改善我国目前的就业形势,缓解就业压力,发展灵活多变、顺应社会经济变化的高职教育就能缓解传统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而导致的后遗症。通过职业技术教育来使青年人获取专业的职业技能和相应的职业素养。转人口劣势为人才优势。

二、新时代高职院校发展的策略

(一)定位院校发展愿景,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一部分,主要是为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帮助学生成长成才,这是高职院校教育的责任与使命。我国目前经济迅速发展,国家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创新型国家的举措,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升级都需要高质量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支撑,因此,高职院校要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契合,科学确定办学目标。

做好院校发展愿景的定位:高职院校主要是培养专业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所以高职院校首先就要办好专业。首先,要合理设置专业结构,高职院校要在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的背景下,充分进行市场需求调研准确把握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变化。迅敏对现有的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做出相应的调整。再结合自身的办学优势,建立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带来的人才培养方向的转变的专业结构。其次,高职院校要加大投入力度来打造一批本校的专业品牌,职业院校的存在各有其不同的资源配置状况因为形成不同的教育特色,高职院校在发展中要不断总结经验,把学校运行中存在的优势或者特色的萌芽放大,形成自己的真正事实上的特色和优势。让优势专业成为学校的名片,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和核心竞争力。再者,高职院校要密切关注区域经济发展情况,对接区域产业链和学校专业群,一般来说,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首先要满足区域经济发展的人才规模、结构数量的需求。使得人才的培养和当地行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相适应。现如今,高职院校要围绕“一带一路”等国家发展战略,针对当今社会信息技术发展迅速的特点来重点进行专业设置,高职院校要适当地改造升级专业或开设新的专业,增强高等职业教育服务于现代产业转型升级、高新技术创新发展的能力与作为;

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首先,高职教育与本科教育不同,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多集中于创新应用型技能人才,而不是传统本科教育的理论研究人才。高职教育虽然是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但是同时还应切实引导高职学院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绝不能只顾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而疏于对学生思想健康教育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一定是兼备了职业技能、职业精神和文化知识。高职院校要本着为社会主义社会培养创新型应用型技能人才的思考,认真分析新时代我国职业岗位对从业人员各维度知识、技能、素养的要求,科学地实事求是地制定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

(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人才培养模式是决定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所在,高职教育的基本培养模式是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体现在具体的实践上就是学校教育教学要尽可能底引入企业生产的因素。在具体操作层面,学校的教学应该切实做好引产入校,在教学过程中增加更多的生产情境。把传统的只是教学变成实际的项目教学。让学生自爱“”教中学做,做中受教”。同送学进企。把学生送到到各个企业进行实习实训。校企之间通过合作育人、现代学徒制等方式来培养技术型人才。同时,高职院校还应采取多元化和差异化培养的方式来对不同生源进行培养,学校还可以努力发展辅修教育、选修教育等培养方式,进行小班教学,鼓励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课程改革是人才培养模式中最重要的要素,以能力为导向的高职院校课程改革,它的课程模式强调“工学结合”。实现学习与工作有机融合的高职课程改革,首先需要学校合理安排“学”和“工”的课时;其次是合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资源,建设专业化的教学信息资源库,实现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的学习互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再者是完善教学条件,例如建设一支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相结合的专业化教师团队,建设校内外基地,校内基地融入企业元素,校外基地融入学校元素,学校与企业相互结合,是高职院校基地文化的主要特征。高职院校可以利用校企合作平台建设“校内工厂”,将企业文化引入到校内基地中,对学生开展先进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的培训,学校在企业建立校外基地,在基地里进行教学性的生产培训,把课堂内容与实际操作紧密结合起来,实现理论的学习落实于实际的操作,确保学生技术技能的提升。

(三)开展教师职业培训,打造“专兼”结构教师队伍

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提高要求专业的教师队伍建设。首先,高职院校是注重培养学生的技术技能,这就要求实际的操作,而我国目前很多高职院校中的教师都没有在企业的实际工作经历,这样在开展教学活动中难免会陷入理论无法与实际进行结合的窘境,因此,高职院校应该引入一批热爱职业教育,遵守教育教学规范,并且在一线岗位工作的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来对学生进行实际技术操作的教学。其次,高职院校在注重教师技术性能力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了教师的学术性能力和个人道德素养,高职院校的教师不仅要有专业知识和专业知识的职业实践能力,还要有优良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只有这样的综合型的高素质教师才能培养出综合型的高素质优秀人才。

教师队伍建设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关键,因为我国高职院校办学时间短,且受传统的教育观念影响,职业教育在我国的发展一直受到诟病,因此,很多教学人才也不愿意到职业学校入职;很多教师没有在企业工作的实际经历,教学过程往往会脱离实际内容;学校聘请的兼职教师也因为有自己固定工作的原因往往兼职一段时间后就会离开,兼职教师队伍也不稳定,因此,师资力量的问题一直是我国职业教育中的短板。面对以上情况,首先,教育部门要对职业教育进行大力支持,提高职业教师的薪资待遇,鼓励教学工作者从事职业教育,帮助高职院校进行职业教师的职业技能培训;其次,高职院校要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要求企业派高素质的技术人才来学校担任兼职教师,提高兼职教师的待遇,让兼职教师感受到学校的诚意,在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教学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再者是落实好教师进入企业实践的行动。教师进入企业实践、学习有利于教师将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结合起来,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职业实践能力。学校为教师选择合适的实践平台,基于课程教学要求制定教师在企业实践的目标和任务,让教师通过实际操作来解决课堂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难题,将在企业实践中学到的东西转化为平时的教学资源。高职院校还可以建立一个教师教学发展中心,通过这个中心来整合校内外关于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提升的资源,针对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中的重难点,进行教师集体研讨。

(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更新高职教学方式

跨入新世纪以后,我国科学技术迅速发展,数字化媒体的教学方式脱离了传统教学方式的束缚,给高职教育教学活动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数字化课堂的顺利开展需要优秀的教师、完善的信息技术、良好的信息化教学环境支持。这就需要教育部门和学校的全力支持,要加强对高职教师的现代信息技术技能培训,学校要为数字化教学课堂配备合适并且配套的教学资源,以构建一个良好的音乐鉴赏教学环境。

学校可以购买网络资源、投影仪、互动电子版等硬件设备,学校还要为数字化教学提供技术上的支持,增强校园网和教学资源平台的建设,要雇佣专业的设备维护人员来定期检查和维修信息设备,学校还要及时关注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获得最新资源。高职教师也要配合学校要求,广泛应用现代教育教学技术来开展教学活动,如利用多媒体电脑、投影仪等现代教学设备来播放视听教学教案,通过互联网来搜寻和验证教学课题,并结合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营造逼真的企业环境,使课堂知识简明易懂,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特色高职教育的形成寻求最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正处于一个社会大变革和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在这样的社会形势下,高职院校要想抓住机遇取得长远健康的发展,必须切实分析我国目前的高等职业教育现状,明确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做好自身定位,积极打造出自身品牌,创造出独特的校园文化,同时还要擅于利用企业资源,进行学企合作,重视工学结合的办学思路,促进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优秀的高技术技能人才。

猜你喜欢

院校人才职业
人才云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人才的开发和使用是一门科学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