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投标报价为导向的国际工程现场考察初探
2020-11-18吴仁达郭维
吴仁达 郭维
摘要:在国际工程项目投标过程中,工程建设基础数据和项目现场信息收集的准确性与完整性直接影响项目成本测算,对项目风险的量化有重要影响。从国际工程投标报价角度出发,围绕考察前准备和现场考察两个阶段,提出考察前准备的重点,包括收集项目背景信息以及与项目技术要求和报价相关的内容;现场考察重点包括深入了解项目所在国人工信息、主要材料供应能力、常见施工方法、交通条件、项目周边资源和现场情况、建设和运维标准、财税及资金信息等。研究结果有助于提高国际工程投标报价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关键词:投标报价;成本测算;现场考察;国际工程
中图法分類号:TV723
文献标志码:A
DOI: 10.15974/j.cnki.slsdkb.2020.10.004
国际工程项目最大的风险来源于信息不对称[1],各国在政治环境、法律法规、市场经济条件、文化习俗等方面差别较大,在工程建设领域的资源保有(施工资源、建筑材料供应)、政府管控、行业习惯等环节也不相同,项目本身情况也多是普遍性(建设范围、建设标准)与特殊性(所在地、项目工期)的统一。从工程造价角度出发,无论对业主还是承包商而言,上述内容均与费用有直接或间接联系,都将直接影响工程成败[2]。
1 研究背景
国际工程估价编制(含成本价格、间接费用计取)的准确性是进行投标报价决策的基础,涉及到各方因素,如自有资源条件、生产要素情况、市场竞争程度和项目潜在风险源等,需要进行周密、系统的分析与测算才能保质高效地完成报价成果。
在这种情况下,报价方案要更多体现出工程量大小、质量要求不同、HSE要求差异、现场自然条件制约(水文、潮汐等)、场内条件限制(二次转运、人工搬运等)、施工资源条件(当地常见施工设备及措施等)、商务条件(合同条款、保险保函等)、支付条件及预估风险等各方因素影响,只有进行深入的现场调研工作,落实现场考察要素,才有可能形成高质量的报价成果。
现有研究成果多从理论的角度探讨现场收资工作,或提出报价中需要考虑的因素[2],或提出现场收集清单[3],对报价测算工作指导性不强,未能形成一套体系成果。本文从报价测算需求和关键点出发,着重围绕如何利用现场考察工作来满足投标报价要求。
2 考察前准备
考察前,考察团队需要根据项目信息、技术要求和报价需要来筛选现场考察要点,对于可以通过公司常驻人员或其他渠道解决的收资内容(历年来项目所在国货币汇率波动、CPI指数、人工价格指数)单独列出,提前提供给前方相关人员开展信息收集工作。重点关注需要现场考察后才能确定或解决的问题,明确考察工作方向,提高考察人员工作效率和考察成效。
2.1 项目背景信息
需要围绕项目背景(业主信誉、资金来源等)、项目关联信息(竞争对手、项目其他标段情况等)以及项目所在国行业情况(项目所在国企业是否具有很强的竞争能力)等,初步判断项目投标工作导向。例如,某中资企业参与罗马尼亚公路第三、四标段投标工作,通过公开新闻,投标团队得知由于征地问题第一标段迟迟未解决,项目建设进度缓慢,立即将考察重点调整为不涉及征地问题的第三标段;又得知罗马尼亚当地有大量成熟的施工分包单位,且由于其人工成本相对较低,实际执行价格要低于中资企业自营成本,因此选择当地公司作为分包单位成为主推方案。为此,考察团队在行程中专门增加了与当地公司面对面的交流环节。
2.2 与技术要求相关内容
考察团队要整理出招标文件中对技术方案的描述(是否接受备选方案)与要求(项目范围、设计标准等),技术人员尚未解决或需要了解的现场资料,还需要关注招标文件中是否有特殊要求,如投标人需要提供医疗设施或服务、业主营地设施(住宿与办公、体育休闲设施等)、特殊设施(学校、停机场、停车场等)及比选方案(集电线路采用地埋还是架空)等内容,还需要通过现场考察了解当地造价情况。
2.3 与报价相关内容
鉴于每个国家国情不同,建议报价人员在通用收资清单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现场收资内容,以提高现场收资效率。例如,造价人员可以通过《国别指南》《财税指南》等公开或专业资料梳理需要进一步了解的内容;可以提前向中资机构或兄弟企业了解当地情况,重点关注当地劳工工作效率、常见施工方法、当地主要建筑材料来源方式和来源地等。以波兰为例,其全国水泥生产主要集中在南部,北部城市基本上只供应商品混凝土,如果现场拌制混凝土(含场地设施、设备摊销、施工期环保措施)方案比商品混凝土有较大成本优势,考察团队就需要考虑对南部水泥厂产品情况(水泥品质、供应能力等)和供应条件(运输费用、道路条件等)进行考察。
3 现场考察
本文所提出的现场考察工作是以报价需求为导向,并结合实例探讨考察工作中需要关注的要点和难点,以便提高现场考察成果对报价工作的指导作用。
3.1 人工方面信息
对于人工价格(政府指导价格、最低价格等)、社保费用构成(含缴纳比例)等信息,可以由前方商务人员提前收集,考察团队需要关注劳工政策、劳工遣散费用、劳工居住条件标准、劳务签证等关键内容,可以通过与当地中资企业、中方商会、合作伙伴座谈等方式了解。例如,智利政府要求项目部优先聘用周边社区劳动力,且外国人比例不能超过20 %,实际发生的劳工遣散费用较高;澳大利亚政府要求所有上岗工人必须通过全英文资格认证,中国工人与当地工人同工同酬,当地劳工薪资水平远远高于中国劳工外派的一般薪资,住宿条件为单人单间且配置电视、空调等家电设施…。大部分国家为了促进本国就业,只对本国人无法完成的工种或高精尖技术开放劳务签证名额。无论是遇到哪种情况,均会对人工成本测算产生直接影响。
3.2 项目所在国主要材料供应能力
了解项目所在国国内可以生产并供应的主要建筑材料的种类和能力。对进口的主要材料要明确来源国。要落实拟采用的主要材料在当地的可实施性。例如,尼泊尔境内只能生产42.5号水泥,前期商务人员传递的信息是“尼泊尔国只能使用52.5号水泥进行水电站建设”,经考察团队多次与当地中资企业沟通,了解到尼泊尔政府并未强制要求水电站项目必须采用52.5号水泥,只要水泥性能满足要求,42.5号水泥也可以用于水电工程建设,仅此一项信息,就节约了一大笔材料费用。
3.3 当地常见施工方法
由于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不一致,工程建设能力也存在较大差异,技术方案要“接地气”,考察团队在现场要落实主要施工方法是否可行。以孟加拉国为例,该国大部分地区属亚热带季风型气候,由于降雨集中,加之地势低下,雨季常造成大面积洪涝灾害。在当地进行工程建设,多采用河沙吹填方案来提高建筑物基础高度,或形成防洪堤保证堤内建筑物少受或不受洪水影响,且吹填技术十分成熟、价格低廉。在这种情况下,考察团队就要把国别信息传递给技术人员,主动调整整体方案。再如,该国常见的脚手架为木质或者竹制,与国内差异很大,在投标方案中避免出现“铁质脚手架”等字眼,以免影响技术评标成绩和成本价格测算。
3.4 项目所在国境内交通条件
根据主要建筑材料和大型永久設备来源方向,梳理项目所在国境内可能采用的运输路线,关注当地常用的运输方式,综合比较后,将拟采用的运输路线作为现场考察路线,例如,中国樟木口岸、印度蓝毗尼口岸分别为尼泊尔北部与南部主要通道,虽然樟木口岸比蓝毗尼口岸规模大,但考虑到北部交通线在雨季容易中断且尼泊尔境内绝大多数建筑材料均来源于印度,因此选择蓝毗尼口岸作为考察主推口岸。
在沿途考察中,需要记录道路拐弯处宽度和周边有无障碍物、隧洞限高限宽、桥梁限高限宽限重等,如果项目涉及到超大件、超重件运输(如风电发电机组叶片、水轮发电机组、变压器等),还需要了解上坡道路的坡角。如有可能,应与政府管理部门联系,获取确切交通参数。
项目所在国主要城镇之间交通设施条件相对成熟,保障率较高,但从项目现场到附近城镇间的交通状况却具有不确定性,如通行能力能否满足大件运输需要、是否会受雨季影响发生中断等。考察团队要对此高度警觉,尽量避免“最后一公里”的高额运输成本(含可能发生的二次转运、道路维护)。如某项目现场考察发现,15 t自卸汽车只能将物资运输到项目周边小镇上,但从小镇到项目现场需采用拖拉机二次转运(拖拉机为该小镇主要运输设备),或将进场道路扩宽并维护。由于及时发现这一情况,在成本测算中考虑了相关费用,避免了损失。
3.5 项目周边资源
考察团队需要关注项目所在地周边市场现有资源情况,即使该国其他地区资源丰富,但也需要进一步了解并确认该地区情况。以尼泊尔为例,该国各类建筑资源均集中在加德满都,但项目所在地距离加德满都200 km,因此考察团队从首都出发后,应沿途记录途径的主要材料供应点(沙场、水泥厂、砖厂等)距离、材料供应能力和品质等信息,将沿途考察信息与材料供应商报价进行比较,最终选择最优的主要供货方式和预算价格,提高投标报价竞争力。
3.6 项目现场情况
考察团队应尽可能收集现场特点信息,量化工程措施,提高成本测算的准确性。通过采用具体工程手段消除潜在风险源,由此进行风险费用测算,降低风险取值的不确定性,以贴近现场实际情况报价,提高项目获标性。可按照以下4个要点进行信息收集。
(1)沿线与场区内现状。除了关注地质地形条件外,对于线状工程(输变电工程),需要沿途考察工程区域是否会涉及到临时占地、青苗补偿等情况;对于面状工程(新能源、水电项目),需要落实业主提供的红线范围(如坐标区域)与现场情况是否一致,现有场地能否满足施工布置要求等。
(2)施工用电用水。需要落实施工用电用水来源,如周边有无可接人电源点和可接人容量,地下水源深度等,可通过向周边居民了解和向政府机构确认,并尽量收集到相应费用(含搭火费)。在实际项目考察中,可能遇到现场或周边有电源点,但无法被接人使用的情况。落实电源点和接人方式(含计价方式)有利于提高成本测算的准确性。
(3)拟开展的工程措施。详细记录现场及周边条件(如进场道路)需要采取工程措施的部位和内容,如雨季对场内外道路维护、主要桥梁加固与维护、滑坡山体加固或其他措施(含削坡)、山体自流水排除等;根据现场整体情况,考虑建筑物(含营地、仓库)在小区域内的建设条件,如场地平整现状、营地是否具备水电接人条件,也要关注施工便利性,如施工工作面与仓库间是否通行方便。
(4)渣场与料场位置的选择。对于大中型工程(水电、水利工程),由于现场开挖量和回填量均较大,需要综合考虑临时渣场、料场的选择。对于设置多个渣场的情况,要尽量避免二次转运和占用主要交通空间,筹划开挖料作为回填料使用的可能性;对于涉及到采用跨河或单线方式(如每次只有单台车辆可以通行)运输渣料或工程料,考察团队要认真记录渣场条件和料源品质,向技术人员交底;对于受外界条件影响的料源或渣场(如河水上涨被淹没、雨季降水造成运输通道受阻),要尽可能先使用。
3.7 项目建设和运维标准
建设标准和运行维护费一直是困扰中资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难题。
对于项目建设标准(含设计、HSE等),除已经明确技术标准规格(EN欧洲标准、GB中国标准等)的项目外,大部分都会出现较为模糊的表述,如招标文件中常见“需要满足项目所在国验收标准”等内容,投标人各方查询资料可能会无功而返。在这种情况下,考察团队就要拜访项目所在地周边在建及完建项目,了解实际验收标准。以某水电站场内道路为例,考察团队现场参观下游完建项目后发现,其场内仅有长3 km道路采用了混凝土硬化路面,其余路段均为土质地面,设计人员及时调整了道路设计标准,提高了报价竞争力。以东欧光伏项目为例,当地对场内地面清理、场内道路设计要求没有国内严格,按照当地标准设计可大幅降低土建费用,有助于获取项目。
人工成本在运维费用中占比较大,在满足项目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了解当地常见或通用的方式。以东欧光伏项目为例,当地光伏项目多为小规模(1-2 MW)光伏电站,如果按照国内标准配置运维人员,运维成本远超当地水平。经调研发现,当地多采用“由专业公司集中运维,现场不派驻人员,定期现场检查”的方式,由此可大幅降低运维费用。
3.8 财税及资金信息
尽可能拜访当地专业财税机构,了解项目所在国税收体系和制度(征收条件、环节、征收对象、适用范围等),主要税负和税率(免税条件及申请流程等),国外承包商和属地承包商在项目所在国报税相关手续、成本认定、税务审计及执法环境、双边协定、外汇管制等情况。
3.9 其他
了解项目所在国对健康、安全和环境三位一体管理体系(HSE)的要求(含工程措施)和费用情况,对于专项工程(如爆破工程),建议由当地专业公司“一体化”服务,降低项目实施风险(如HSE措施)。了解项目所在国银行、保险等行业情况,尤其是中资企业是否在项目所在国设置分公司,了解保函直开与转开、保险费用(特别需要关注职业险和责任险)。了解清关流程及费用、境内进行专项运输(警察对特大件设备运输护送与安保)标准与费用等,尽可能多了解与工程建设相关信息。
4 结语
本文从报价角度出发,结合工程实例提出考察前准备和现场考察2个阶段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力求提高现场考察效率,尤其是与造价相关的现场考察成果,应尽量保证现场考察成果详实,从而提高成本测算工作的客观性,帮助投标报价决策。
参考文献:
[1]周月萍,江杰慧,梁莉颖.尽职调查对国际工程项目有多重要——结合TF公司西澳铁矿项目分析[J]施工企业管理,2016(8):114-116.
[2] 纪杨.浅谈国际工程投标报价的影响因素[J].工程建设标准化,2014(11):128-128.
[3]王芝福,梁恩妙.国际项目现场考察收资清单研究[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19(12):201.
(编辑:李慧)
作者简介:吴仁达,男,工程师,硕士,主要从事工程造价方面的工作。E-mail: 201403l@chidi.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