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寺塔林:“单层塔”的古拙之风
2020-11-18肖伊绯
在中国佛塔建筑中,可能存在这样一个规律:形制越是简单古朴的佛塔,其年代越是久远,其建筑风格越能体现『祖制』和『古例』,也越能成为中国佛塔建筑史中的代表。少林寺塔林就有几座这样的佛塔。
中国塔林之冠:少林寺塔林
自20世纪80年代电影《少林寺》公映以来,电影拍摄地河南郑州登封少林寺名扬四海,海内外来此观光的游客络绎不绝。电影拍摄地的重要场景之一—少林寺塔林更是参观者众,成了“热门”中的“热门”、“焦点”中的“焦点”。
塔林是历代高僧住持的墓塔之汇集,这是佛教界古已有之的“祖制”与惯例。但凡名山古刹,有德望、有修为的僧人死后,其弟子或后人会把他们的骨灰或尸骨放入地宫,上面造塔,以示功德与纪念。少林寺塔林也不例外。
少林寺塔林规模宏大、保存完好,在国内各地寺院塔林中实居首位。据考,尚有山东济南灵岩寺塔林,仅次于少林寺塔林,为我国第二大塔林。河南汝州风穴寺塔林则位居第三。此外,还有山西忻州佛光寺塔林,宁夏吴忠青铜峡塔林,云南景洪飞龙山白塔林,北京门头沟潭柘寺塔林和昌平银山塔林,山西运城牺岩寺塔林等,皆是颇具规模的佛教史迹。
少林寺塔林位于河南郑州登封少林寺常住院外向西约300米处。据统计,该塔林现存自唐贞元七年(791年)至清嘉庆八年(1803年)之间的各代墓塔229座。其中,唐代2座,宋代2座,金代8座,元代44座,明代143座,清代14座,建年不详者16座。此外,少林寺常住院中及其周围另有17座古塔,故整个少林寺区域,实存历代古塔共计246座。
这些古塔高低错落,鳞次栉比地建置于山林隙地之间,形态各异,样式繁多,蔚为大观。塔林中有单层单檐塔、单层密檐塔、多层方形塔、多层密檐塔及各式瓶形塔等,堪称综合研究我国古代砖石建筑与雕刻艺术的宝库。
日本学者首探少林寺塔林
令人感慨的是,最早意识到少林寺塔林价值并加以实地考察与初步研究的人并非中国学者,而是日本学者。约一个世纪之前,毕生研究汉传佛教的日本学者常盘大定与建筑史学名家关野贞,于1920至1928年间,以中国佛教历史及文化遗迹为主要目标,赴中国南北各地做了五次巡游式考察,其间赴少林寺实地调查,对塔林有过较为充分的探研。
常盘大定在与关野贞合作,于1925年间出版《支那佛教史跡》(6卷)的基础上,又于1939年至1941年间陆续出版《支那文化史迹》(12卷),较之前著作增订图文、详加解说,收入配图2000余幅。其中,第2辑收入了在少林寺考察时拍摄的若干珍贵图像,有相当一部分图像为塔林。
对塔林中年代最早、存量最少的唐代墓塔,常盘大定相当重视,逐一拍照,并将塔上的刻铭予以拓印。这些照片与拓片后来皆辑印在《支那文化史迹》一书中。
法玩禅师塔:少林寺塔林的最古唐塔
建于唐贞元七年的法玩禅师塔,是少林寺塔林中现存最古者,自然受到了常盘大定的特别关注。法玩禅师塔的照片与塔铭拓片,一同被收录于《支那文化史迹》之中—在对少林寺塔林实地考察的图文编排中,这样的编辑“体例”,仅此一例(其余仅附印塔铭拓片),可谓“特例”。常盘大定如是介绍道:
法玩禅师塔,位于少林寺墓林中。少林寺坟墓,位于初祖庵之南方,小石河的北岸,历代墓塔林立,庄严可观。法玩塔,殆自元代以后,遗存于世的唯一一个唐代墓塔。(笔者注:应是指少林寺“塔林”中之唯一者,而非中国国内之唯一者,后文所提及的同光禅师塔亦为唐代墓塔,且建造时间还略早于法玩禅师塔。)塔门石扉雕刻颇精。贞元七年(西历七七一),禅师门下弟子等新建。(笔者注:原书此处年代测算有误,应为791年。)
塔的背后,砖壁间有铭刻的小碑嵌入。铭文为李充撰写。禅师从大照大师学道,门人众多,嵩山少林寺、会善寺、岳寺,东都敬爱寺、安国寺、善才寺、修行寺、宁刹寺均有其门人。禅师从学的大照大师(普寂),乃神秀的法嗣。
常盘大定将对法玩禅师塔的介绍作为少林寺塔林总体介绍的开篇一章,足见其对此塔的关注之切。
法玩禅师塔为四边形单檐式单层砖塔,高约5—6米。塔身正面券门雕有“假门”—在一石板上雕造两扇对开门板,且各有6排5列门钉。门框外饰卷花纹样,门侧各有护法天王,面目已毁。门楣上方,则雕有2只迦陵频伽。塔身后嵌有石板,石上刻铭即上述塔铭。镶嵌石板的外框雕饰卷花纹样,上方与左右方卷花纹样中又雕有飞天伎乐共4身。
同光禅师塔:塔铭作者曾为高力士作传
除了法玩禅师塔,常盘大定还提到了一座建于唐大历六年(771年)的唐塔—同光禅师塔。此塔虽归属于少林寺,可并不在游客熟知的塔林景区之中。或许也正因如此,此塔的建造年代虽比法玩禅师塔早20年,却鲜为外界所知,更少有学者亲赴实地访察。《支那文化史迹》一书中这样介绍道:
同光禅师塔铭,是禅师的俗家弟子,登封县令郭湜撰写的。禅师早岁出家,律仪修行严格,追随禅祖大照。大照圆寂后,开法二十余年,有三十余个门人。大历五年(西历七七〇)在少林寺寂灭。在少林寺东北六十余步的地方,门人等于翌年,即大历六年辛亥岁,为其建塔,此铭也随之加置于塔。禅师之师乃禅祖大照,大照即是神秀法嗣普寂。此塔方形砖筑,突出的折上轮廓,顶部颇巨,装饰亦多。
郭湜,字熙载,唐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唐肃宗时,与高力士俱贬黔中。唐代宗初,官大理司直,遂撰《高力士外传》一卷,记高力士生平。唐大历六年,官登封县令。即是说,郭湜不但是《同光禅师塔铭(并序)》的作者,在此之前还曾撰《高力士外传》,足见其人在撰写史传方面的兴趣与修为。
《高力士外传》可称唐代传奇作品中第一篇以真实历史人物生平为核心内容的作品,独具开创性的历史价值,而此前的《白猿传》《绿衣使者传》等虽称“传”而实为“记”,且内容并不以真实历史人物生平为蓝本,无法与之相提并论。在《高力士外传》稍后完稿的《同光禅师塔铭(并序)》,虽非传奇文类体裁,而是更为真实简洁的墓志铭类文章,却仍旧展现了作者的文学才华。
同光禅师塔所在地并不在今少林寺塔林的范围内,而是位于少林寺常住院东墙外约100米的一座高台之上。由于没有任何导游性质的标识指引,一般游客对此少有知晓,即便略知一二且欲去寻访,一时也不易访得。
笔者曾迭经咨询,颇费周折,终于亲临此地。但见此塔坐北面南,平面方形,为单层单檐亭阁式砖塔,高8—9米。此塔整体由双层须弥座、塔身和塔顶三部分组成,塔体由磨制的青灰砖砌筑,砖缝用黄泥浆黏合,纯以垒砌之法构筑。
塔身下部须弥座略陷于地表之下,塔腹开有门券,内有塔室;门楣线刻有天女舞乐图像,中间两舞伎执飘带翩翩起舞,左右两边共9名乐伎伴奏,颇为精致。塔身上部叠涩出檐,弧度颇大,诚如常盘大定所谓“突出的折上轮廓”。塔身顶部构筑方形须弥座,蕉叶承托塔刹,形制巨硕,且塔刹承托部位还雕饰有飞天伎乐图像,确实是“顶部颇巨,装饰亦多”。塔身背面嵌有塔铭“唐少林寺同光禅师塔铭并序”,内容一如前述。
国内“单层塔”之典型
其实,无论在建筑样式还是形制、规模上,同光禅师塔与20年后建成的法玩禅师塔大致相同,一脉相承。
如果考虑到比同光禅师小15岁的法玩禅师皆师从于大照禅师(普寂)这一史实,二人的关系则可以理解为同门师兄弟关系。那么,二人死后所建墓塔的样式、形制、规模皆大致相同,则也可以理解为所谓“法脉”使然。当然,仅从建筑类型学以及建筑史学的角度考量,则可以将这两座墓塔的相似性归结为—皆为“单层塔”,是中国塔式建筑中的奇特类型。
1947年,中国著名建筑学家、建筑史学家梁思成赴美国耶鲁大学讲学。他在讲授中国建筑史时,首次使用了“单层塔”(One-storied Pagodas)这一塔式建筑类型概念,并在相关建筑图例中列举了同光禅师塔。梁思成首先介绍称:
单层塔都是僧人的墓塔。它们规模不大,看起来更像神龛而不像通常所说的塔。在云冈石窟浮雕中,这种塔的形象甚多。其特征是一方形小屋,一面有拱门,上面是一或两层屋檐,再上覆以刹。(费慰梅编、梁从诫译《图像中国建筑史》)
梁思成认定,“山东长清县灵崖寺崇惠禅师塔(约627—649年)(唐贞观年间)和建于771年(唐大历六年)的河南嵩山少林寺同光禅师塔,是这类单层墓塔的典型实例”。
在“单层塔”这一类型之后,梁思成顺理成章地提出“多层塔”类型,并简明扼要地宣称“多层塔是若干单层塔的叠加”。换句话说,看上去不那么像常人眼中的“塔”的“单层塔”,即是后世惯常所见、常识为“塔”的“多层塔”之前身。简言之,“单层塔”乃“多层塔”之祖,“单层塔”乃中国塔式建筑之早期形制。
然而,令人费解的是,就目前已知的国内各类“多层塔”遗存来考察,建造年代早于“单层塔”同光禅师塔者,却不胜枚举,如山西忻州佛光寺祖师塔及陕西西安兴教寺玄奘塔、香积寺善导塔、慈恩寺大雁塔等。这样一来,就出现了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即既然谓“单层塔”乃“多层塔”之祖,为何“单层塔”同光禅师塔的建造年代却又晚于上述诸“多层塔”?
这一现象,仍可以用“单层塔都是僧人的墓塔”的基本定义来解释。“单层塔”同光禅师塔,正是严格遵循了这一基本定义而建,乃是循“祖制”、依“古例”而建。虽然在此之前或之后,僧人墓塔的建筑样式均已出现“多层塔”的“创举”,可同光禅师塔的建造者并不为这一“新潮”所动,坚持循“祖制”与“古例”,遂与法玩禅师塔一道,成为现存唐代中期的“单层塔”珍贵实例。
虽然至明清两代,少林寺也漸受世风熏染,多层僧人墓塔层出不穷,但历代不为“习俗”所动者亦复不少。如今,少林寺塔林中循依“祖制”与“古例”而建的僧人墓塔,仍有相当数量。可以说,整个少林寺区域内现存古塔群,即广义上的“少林寺塔林”,如同一幅宏微皆具、立体多维的“历代佛塔类型演变图”,更是一卷令人百读不厌、常读常新的中国佛教文化史与艺术史之独特篇章。
肖伊绯,自由学者、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