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一座塔
2020-11-18王亚中
王亚中
一座塔,一座园。或厚重,或灵动。古塔与园林相辅相成,或因塔成景,或以塔为园,于庄严宁静中带有一种神秘色彩,彰显着人文意趣与和谐之美。
不论在南方还是北方,走进某一处园林,多会遇见一座塔。
一座塔,可以是白色的,象征着圣洁与庄严;一座塔,可以是灵动的,承载着历史与传说;一座塔,可以是古雅的,展示着艺术与沧桑。在园林中行走,遇见一座塔,便邂逅了一园风景。
有一种塔是白色的
让我们荡起双桨
小船儿推开波浪
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
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
…… ……
这是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人们耳熟能详的一首儿童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中的歌词,为我们呈现了学生们在北海公园泛舟歌唱、憧憬美好未来的情景。美丽的白塔当然就是指坐落于北海公园琼华岛上的白塔,那时候白塔和天安门一样,都是北京的标志,北海公园也因这座白塔吸引了无数游客。
其实,白塔的历史远没有北海公园悠久。北海公园在金大定年间便已奠定雏形,其后数百年一直作为皇家园林而存在,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白塔所在的基址原来是道教的广寒殿,后在明代衰败废弃。清顺治八年(1651年),为了促进民族融合,顺治下令在琼华岛广寒殿基址上兴建了一座永安寺,同时兴建了白塔,用来接待藏传佛教僧侣。因而,白塔实际上是一座藏式佛塔,其白色象征着圣洁纯净、无色无相。白塔所在的小山被称为“白塔山”,在清代,这里是礼佛祈福的重要场所。每逢农历十月二十五日,白塔山上都要举行“白塔燃灯”的祈福仪式,灯光映着星光,与白塔相映成趣,十分壮观。
白塔在清康熙、雍正年间曾经历两次损毁和复建,我们现在见到的是乾隆时期的面貌。乾隆钟爱白塔,不仅参与白塔的修缮设计,还曾为白塔“树碑立传”写游记。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他登上白塔山饱览了北海和北京城风光,看着一派祥和繁华,想着自己的丰功伟业和国泰民安的承平景象,回宫后乘兴写了《白塔山记》以记录白塔山和北海的景观及历史,其中描写的很多景观现在已经不复存在,但白塔依旧巍巍矗立,成为北海的中心景点。
自北京向南900余公里的江苏扬州瘦西湖也有一座白塔。瘦西湖景区相传是江南盐商为了迎接乾隆南巡而建的园林,其中的白塔更有一段与乾隆相关的传说。当年乾隆下江南驻跸瘦西湖,游览至五亭桥时,觉得其景致与北海的“琼岛春阴”相似,随口说了一句:“如果有一座白塔就更好了。”于是,当地盐商连夜用盐堆起了一座白塔。第二天,乾隆看到“白塔”大加赞叹,这就是“一夜造白塔”的故事。后来,两淮盐总江春号召盐商集资仿照北海白塔建造了扬州白塔。此塔与北海白塔形状相似,只是略显修长,没有北海白塔高大雄伟,却更具有江南园林的灵秀之气,二者堪称姊妹塔。扬州白塔充分发挥了砖刻特长,是扬州园林艺术与佛教雕刻艺术的巧妙结合,加上园林布局的变化,其“玉立亭亭”与北海白塔的“厚重工稳”又自有不同。
园林中的白塔非止一二,比如云南昆明的元代白塔、四川甘孜理塘白塔公园的白塔,形制上都与北海白塔类似,属于覆钵式佛塔,而浙江杭州白塔、辽宁辽阳白塔、四川自贡的镇南塔则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和样貌。这些白塔多是园林的中心景观,成为园林文化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北海白塔无疑是其中的优秀代表。
藏在塔里的故事
杭州西湖以风景闻名天下,西湖的雷峰塔也因“许仙和白娘子”的传说家喻户晓。但是,很少有人知道,雷峰塔的历史比传说还要久远。
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吴越王钱俶因黄姓妃子得子,在西湖南岸夕照山的雷峰之上建了一座五层砖砌佛塔,名为“皇妃塔”,后来在民间多以地名称“雷峰塔”。北宋宣和二年(1120年),雷峰塔因战乱损坏严重,直到南宋庆元年间(1195—1200年)才得以重修。重修后的雷峰塔金碧辉煌,黄昏的夕阳照在塔身与其相映生辉,形成了著名的“雷峰夕照”景观,成为西湖十景之一。自此以后,“雷峰夕照”一直是西湖中备受青睐的景点。
经过几百年的日晒雨淋以及兵火之劫,雷峰塔的光鲜逐渐褪去,及至清代,只剩下赤红的砖砌塔身,苍凉凝重中透出一种残缺之美。《白蛇传》的传说为雷峰塔注入了新的人文元素,也为这座古塔增添了几分神秘。许仙和白娘子的爱情故事更为世人津津乐道,不少人相信雷峰塔下真的压着“白娘子”,参拜雷峰塔向“白娘子”祈福,据说非常灵验,甚至演化成一种民俗。其实,雷峰塔的声名远播还与皇帝的加持有关。清康熙、乾隆二帝曾多次前往雷峰塔游赏并题词,如乾隆曾在董邦达所绘《西湖十景》之六“雷峰夕照”上题诗:“峰峰夕照都奇绝,十景惟斯旧擅名。所惜堵波登未得,付他高矗晚霞横。”可见其对雷峰塔的推重。
清末民初,许多信众参拜雷峰塔的同时,盗取塔砖至家中供奉,祈求平安,日久导致塔身严重倾斜。1924年9月25日,雷峰塔轰然倒塌,传说中的白娘子并未出现。至此,延续数百年的“雷峰夕照”景观彻底消失,令人痛惜。鲁迅先生曾寫下一篇《论雷峰塔的倒掉》,借机对封建统治进行了批判和揭露,同时赞扬了劳动人民的反抗精神。
1999年,浙江省委、省政府决定重建雷峰塔,恢复“雷峰夕照”景观,并于2000年启动了奠基仪式。2001年3月11日,考古人员对雷峰塔遗址和地宫进行发掘,出土了包括吴越国纯银阿育王塔、鎏金龙莲底座佛像等在内的一批精美的文物珍品,轰动了海内外。2002年,新雷峰塔竣工落成,西湖景区再现中断78年的“雷峰夕照”景观。新建的雷峰塔通高71米,延续了宋代平面八角楼阁式造型,在保护雷峰塔旧址的同时打造新的景观特色,是继承与创新、历史与现代、自然与文化完美结合的典范。
白娘子的故事已然远去,今天人们来到雷峰塔所感受的更多是对现代科技和生活变化的实际体验。如果真有白娘子的话,或许她也早已从雷峰塔中走出,与许仙一起泛舟西湖,再上演一出“游湖借伞”,在“西湖美景三月天”中体验一次“百年修得共枕眠”的甜蜜爱情吧!
也许,西湖在,雷峰塔在,这个传说还会延续,只不过白娘子和许仙已经走入红尘,就在雷峰塔下,西子湖畔,你我身边。
因塔成景 以塔为园
有很多园林因塔成景,以塔为园,形成独具特色的公园景区,如江苏苏州的虎丘塔景区、上海松江的方塔公园、辽宁锦州的古塔公园等。
距离杭州150公里的苏州是全国闻名的园林之城,自古苏杭齐名,风景为天下之胜。苏州城内古塔非常多,而因塔闻名的景区以虎丘塔最为著名。虎丘塔,本为云岩寺塔,因建在虎丘山上而得名,是蘇州现存的最古老的一座宋代古塔,风格与杭州雷峰塔相似,二者被誉为“江南二古塔”。虎丘山并不高,但山小景多,千年古塔矗立山上,四周松柏苍翠,自古就是游览胜地。遍游天下的北宋文学家苏轼曾说过:“到苏州不游虎丘者,乃憾事也。”如今这句话已经成为一句导游口号,被刻在苏州的大街上。虎丘名字的由来有一个传说,相传春秋时期吴王阖闾去世之后,其子夫差把他葬在此地,葬后三日,来了一只白虎在山上盘踞,所以把这座小山叫作“虎丘”。
虎丘塔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它是一座斜塔,塔顶部中心点距塔中心垂直线已达2.34米,斜度为2.48度,有“东方比萨斜塔”之称,但比意大利比萨斜塔要早建200多年。早在隋文帝时期,在虎丘山顶就曾建一座木塔,后来废弃。五代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在隋代木塔原址修建了一座砖塔,即为现在的虎丘塔。此塔为砖体木檐,仿楼阁八角形状,高七层,设计精巧,气势宏伟,充分显示了古塔的建筑美学,彰显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灯光打在塔身上,显得愈加玲珑璀璨,宝塔生辉。如今,原雷峰塔已经倒掉,虎丘塔成为江南最古老的一座大型砖塔,以倾斜的姿态屹立千年而不倒,堪称奇迹。
从苏州向东驱车100公里,一个多小时的车程,便到达上海松江方塔园。方塔园也是因塔而成园,园中有一座方塔,始建于五代后汉乾祐二年(949年),比虎丘塔还要早10年。这座方塔同样是砖木结构,为九级方形,塔身瘦长,塔檐宽大,形体优美,玲珑多姿,如同一位身着长裙、亭亭玉立的少女,以“秀美”誉冠东南,极具艺术性。如今,以国家级文物方塔为中心建设而成的方塔园是一个历史文物公园,四周错落着宋代望仙桥、明代兰瑞堂、清代天妃宫等古建筑群,已经成为上海松江古城的展示窗口,方塔也成为最具吸引力的标志性建筑,每年秋季这里还会举行菊展,吸引不少游客前来参观。
从上海沿海岸向北1400公里,到达渤海北端的锦州。这里有一座古塔公园,是以千年辽塔为中心建设而成。锦州辽塔建于辽道宗清宁三年(1057年),为密檐式砖塔,与南方砖塔的建筑风格不同,此塔共十三层,体量巨大,气势宏伟,是辽西最高的古代建筑,被认为是锦州古城的标志,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遇见一座塔,无问南北西东,都能感受到古塔与古典园林天人合一的自然之妙,体会古塔背后的历史沧桑和人文趣味。那些塔矗立千百年,总能把游客的目光引向高处,如同一个伟岸的巨人,仰之弥高,心生崇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