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生质疑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2020-11-18叶同元

关键词:质疑问难阅读理解

叶同元

摘 要:学习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并富有个性的过程,为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学会质疑问难,通过多问多悟,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质疑问难;阅读理解;发现与应用

学生学习中遇到困难、疑惑是一件极平常的事,可是我们的教育往往使学生有疑而不敢质,长期压制学生的这种质疑精神,或认为有疑问就是学习不认真,这是不对的,学生质疑是积极思考的表现,是创新精神的萌芽,应当积极保护。如果学生只知道教师说一就是一,从来不问“为什么”,这对于学生的发展,综合素质的提高是不利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学习活动的机会,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为此,在当今教育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那么教师在课堂教學中怎样才能使学生不断自主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如何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联想、分析、比较、综合、判断,主动提出具有真实性、探究性、开放性发展性、创造性的问题呢?

本人有以下几点认识:

一、敢问,是语文课堂教学的起点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一种“心欲求而尚未得,欲言而尚不能”的求知状态,由于他们没有掌握好提问的方法和技巧,所以课堂上表现出“三怕心理”一怕在课堂上提问会影响教师的教学而挨教师的批评;二怕提出的问题不成问题而变成同学们的笑料;三怕提出的问题毫无价值而使人瞧不起自己。因此,教学中,为了使学生在课堂上敢于提问题,教师必须努力帮助学生消除“三怕”的心理障碍,创设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细心呵护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畅所欲言。

学习《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一文时,有个学生问,宋庆龄的故居一定有许多值得人们纪念的东西,为什么要写樟树呢?这是个很有价值的问题,我让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然后汇报心得,学生找了很多句子;长得高大粗壮,枝繁叶茂,树叶稠密,绿得发亮,四季常青,总是蓬蓬勃勃,能永久保持香气,虫子怕它。写樟树的外形与内在的品质与宋庆龄有什么联系呢?我引导学生看课文中的插图,让他们说说感受。同学们发现宋庆龄长得很清秀,很高雅,很温和慈爱……再结合宋庆龄生平事迹继续讨论,孩子们情感的闸门被打开了,宋庆龄像樟树一样充满旺盛的战斗力,像樟树一样让敌人畏惧,其伟大人格与樟树的特点有相似之处……学生敢于质疑,教师就要适当引导,不能挫伤他们的积极性。

二、善问,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关键

孟子云:“尽信书不如无书”一个人如果缺少了怀疑批判精神,那他只会墨守成规,创新便无从谈起,因此,我们要把思考、发现和批判的权力交给学生,指导学生选择问题,让他们把各自提出的问题摆出来,相互比较,看看什么问题探究的价值更大,经过多次比较,学生就逐步学会提问。

学习《黄河的主人》揭示课题后,让学生质疑,说说自己最想知道的是什么,然后大家一起来选择主要问题作为探究对象,黄河是怎样的?黄河的主人是谁?他为什么能成为黄河的主人?通过比较筛选,最后把他为什么能成为黄河的主人作为关键问题让学生研究讨论,找到关键词句朗读、想象,通过观看画面,交流,抓住课文中黄河的激流澎湃与羊皮筏子的轻微渺小,羊皮筏子的小与它负荷之重,作者的提心吊胆与乘客的谈笑风生等描写,对比品读悉心感悟,体会艄公的勇敢机智镇静和机敏,终于理解了他的主人形象;有些课文的内容,看起来似乎有点“自相矛盾”。其实,这正是作者着力用笔之处,教师引导学生在这地方提问并为他们解决疑难,可以让他们把握文章的精髓,把文章理解得更透彻,例如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时,我引导学生提问:鲁迅救助车夫后本应感到欣慰,但他为什么脸上的表情变得更严肃起来呢?经过探讨,学生体会到鲁迅先生对黑暗旧社会的痛恨……这些“自相矛盾”的文句,造成了文章跌宕起伏的效果,教师引导学生在“自相矛盾”的地方提问,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乐问,是语文课堂教学的追求

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生活实际,摸清他们的思维脉搏,因势利导激发培养逐步养成乐于提问的习惯。经过训练,学生就能变‘要我问为‘我要问了。教学《云雀的心愿》一课,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我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环保的知识,了解森林的作用。教学时,我让学生合作解决几个课文中自己认为重要的问题;云雀的心愿是什么?它为什么有这样的心愿?为什么说森林是大水库和空调器?保护森林对人类有哪些好处?学生把搜集到的信息融入到课堂学习中,各抒己见,交流研讨,深刻地理解了课文,还设计出了几条关于环保的公益广告,倡议大家一起来保护家园,把教学课内引向了课外实践。

总之,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方法很多,关键在于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优化教学方法,提供多种的观察、操作、思维及语言表达的时机,鼓励和指导学生自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到有问题可想,有问题可提,有问题可议。课堂上,我们一定要给足学生读、思、悟的时间和空间,把“问”的权力交给学生,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我们一定要让学生有发问的声音,争论的声音,思想撞击的声音,探究的声音,创新的声音,把学生引入问题的天地,通过“问”和“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就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

猜你喜欢

质疑问难阅读理解
让数学教学因生成而精彩
让问题意识走进数学课堂的重要性
微课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导学探究
谈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策略
刍议英语阅读理解讲评课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让学生主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