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创新能力培养策略综述
2020-11-18高华荣
高华荣
【摘 要】创新能力于个人而言,是实现全面发展的不竭动力;于集体而言,关系民族国家的繁荣发展。教育行业承担着培养创新人才的重任,与国家科技创新水平有很大关联。小学语文是众学科学习的基础与关键,核心素养背景下倡导对创新能力的培养,既是时代所需、亦是现实要求。本文从核心素养以及小学语文核心素养谈起,介绍创新能力对小学语文的重要性,并结合实例探讨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创新能力;培养策略
小学阶段是个体意志、智力及学习方法等养成的关键期,而教师对个体的影响尤为重要。在语文教学中融入创新意识,带领学生在循序渐进中提升创新能力,既有利于学生个体的成长发展,又有助于实现教学的创新。核心素养是新时期对各科教育提出的新要求。语文核心素养包含诸多方面,重视对创新能力培养,可以促进学生理解、审美与表达等能力的提升。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把握小学生身心的特殊性,在此基础上融入创新教学,来帮助学生汲取语文知识,推进学生自主学习、思考问题及创新能力的形成,激发学生对语文的认知兴趣,让其保持对语文学习的动力与热情,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学生未来的成长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核心素养与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基本概述
(一)基本内涵
语文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的具体学科体现,从外延上看,核心素养大于语文核心素养。核心素养产生于新课改的大背景之下,强调个体的综合能力与素质培养。不同学科有不同的内涵,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更加详实丰富。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包括字词积累、语文学习方法、听说读写能力、审美鉴赏能力、文学素养等。当学生的阅读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在言语应用及表达中即可表现而出,这也是重视核心素养培养的原因与意义所在。
(二)主要内容
核心素养的内容较为宏观,凡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所需要的品质都包含在内。语文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包含四大方面,分别是运用建构语言能力、提升发展思维能力、创造及审美鉴赏能力、理解及传承文化能力。运用建构语言能力体现在培养学生熟练运用语文知识中,如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等,这是其他语文核心素养形成的基础;提升发展思维能力体现在学生进行写作与语言实践过程中如何進行思考、形成思维的能力,这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创造及审美鉴赏能力体现在通过言语交际来引导学生进行情感认知、审美鉴赏;理解及传承文化能力是指在向学生传输语文知识的同时,带领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精深博大,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二、创新能力对小学语文的重要性分析
(一)拓展语文学习思维
创新能力是时代实现进步、个体实现突破的源泉与动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一方面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另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尤其有助于其掌握认识问题、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方式与方法。思维影响着个体的具体行为活动,而创新意识能影响学生的思维,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行为举止。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既需要教师在思想上具有创新的认知,及时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内容及方法,又需要学生的积极配合,只有学生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才能积极主动地学习语文知识,在语文实践中实现创新。
(二)灵活运用语文知识
语文知识的学习不能固步自封,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亦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经过日积月累才能实现水滴石穿。创新能力形成于创新意识之上,二者的形成需要教师运用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来实现。小学阶段因学生年龄尚小,而具有特殊性,但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文核心素养,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来认识语文、接受语文,以此增加运用语文知识的灵活性。知识虽然是宏观的,但其影响着个体为人处事的方式,对个体的成长成才具有现实影响。
(三)促成语文核心素养
语文核心素养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对其进行深刻认知,并做到融会贯通。创新能力与语文核心素养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二者互为补充、相互促进。创新能活跃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认知,不仅有利于教师顺利开展语文教学,而且有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授课,无论对教师、教学还是学生发展都大有裨益。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讨论的热点话题,不同学科都在积极探索,力求实现新的突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创新能力培养,是顺应核心素养培养大势的充分体现,是对学生发展、课程改革负责的体现,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大有裨益。
三、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创新能力培养策略
(一)创设思辨情境,激发创新萌芽
强烈的好奇心、爱玩的天性是小学生的突出特征,这既是优势,也存在不足。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小学生的特征,创设质疑、探究的思辨情境,为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培养营造良好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萌芽与学习兴趣。例如,在《快乐的夏天》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掌握学情的基础上,创设“夏天有什么?”的课堂情境。同时,教师要灵活运用多媒体,展示带有夏天气息的景物,以此来激发学生进行想象与思考。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要与课堂导入相衔接,以此来引导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产生疑问、开展讨论、解决疑问中提升处理问题的能力,促使创新意识的萌发。
(二)联系实际教学,实现创新发展
尊重认可学生、发挥学生主体地位是语文教学的要领。如果教师一味地在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会使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及兴趣受到影响。创新能力形成的前提是认可学生、鼓励学生。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融入恰当的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的生活,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并学习语文。例如,在《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自身亲临自然的经历,以此来引导学生产生共鸣,鼓励学生勇于分享自身的经历,让学生对美好的大自然形成系统认知,也可以让学生将自己想象中的大自然与自己接触的大自然进行对比,锻炼学生认知创新、体验创新的思维与能力。
(三)增加课外教学,促进创新延伸
课堂教学有利于语文宏观知识的传输,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一定局限。土地硬化伴随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日益突出,加之学生父母大都忙于工作,这极大地缩小了小学生的活动范围,学校、校外机构、家是学生的主要活动场所。创新能力形成于思想自由、活动自由的基础之上。因此,教师要增加适当的语文课外教学,如春游、远足等,带领学生在感受自然中获得身心放松与愉悦,在认识自然中实现思维和眼界的拓展、情操的陶冶,进而延伸小学生的创新能力与思维,实现语文核心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共同提升。
四、结语
核心素养仍然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目标与内容,创新能力同样是社会与国家所需人才应具备的核心品质。小学时期是个体认知形成、品质培养的萌芽期,同样是个体心智尚未成熟的思想懵懂期。基于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予以重视,并紧密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来启迪学生的心智,从核心素养的目标内容出发,依据学生的需求、时代的发展要求、创新能力的特征等来制订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及时根据学生与社会的发展变化做出动态调整,与时俱进、优化提升,充实语文教学内容、优化语文教学方法、改进语文教学手段,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实现创新意识的形成、创新能力的提升,为社会培养具有价值与潜力的有用之人。
参考文献:
[1]魏金玉.小学语文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9(33).
[2]邹园.创新思维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培养[J].中国农村教育,2020(11).
[3]孟令军,辛琦媛,倪晶.误区与纾解:小学语文阅读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20(02).
[4]钟会娟.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