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共享理念的艺术设计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双赢模式初探
2020-11-18陈媛华丽霞
陈媛 华丽霞
摘要:该文首先分析了基于共享理念的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在义乌这个著名的国际商贸城开展校企合作实践教学的背景与意义,然后阐述其内在的合作动机,最后探讨其双赢模式的初步内容。希望通过本项目的实施,抛砖引玉,使艺术设计专业与行业之间能够找到相辅相成、彼此成就的合作模式。
关键词:共享;校企合作;实践教学
陈媛(1986-)女,重庆合川人,硕士,助理研究员,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教师,从事书画理论、教育理论研究
华丽霞(1978-)女,浙江衢州人,硕士,副教授,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教师,从事教育理论、工业设计等相关领域的研究
基金项目: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2017校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项目编号:2017jg13。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协同共享的思想与实践由来已久。 1984年麻省理工学院马丁·威茨曼教授就深入阐述了共享经济的概念,然而并未引起人们太多的注意。直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才让人们开始重新思考生活本质,开始了多样化的共享实践,并产生了巨大的规模效应。2011年《共享型经济是一场静悄悄的革命》一文发表,“共享型经济”被发达国家媒体频频讨论;同年,美国《时代周刊》将共享经济列入将改变世界的十大想法之一” [1]。可是,“共享经济”的迅速发展也才不到十年的时间,尽管在商业领域发展迅猛,但将“共享理念”引入教育领域,尤其是高职教育校企合作领域,却还鲜有人涉足。
义乌拥有全球最大的小商品市场,是世界小商品之都。义乌核心类文化产品总值达200多亿元,形成了以印刷包装业、文教体育用品等六大优势行业为主导的特色产业群。义乌既是文化商品的主要销售基地,也是文化产品的重要生产基地。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产品艺术设计是浙江省“十三五”优势建设专业,国家教育部2015-2018创新行动计划认定的国家级骨干专业,专业建设紧密对接地方产业,尤其适合艺术设计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双赢模式初探项目的开展。有利于突破传统高职教育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中的难题,实现高职院校与企业资源共享,找出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中高职院校与企业实现双赢的途径,帮助实现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与企业发展的良性循环,并希望最终推动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升级,培育教育发展新动能。
二、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和企业方合作实践教学的动因
时下,国家正在致力于推进高职院校高水平学校和高水平专业的优质校建设,这是契合《中国制造2025》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高职院校转型发展的重要机遇。相比较于普通本科,实践教学是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学生毕业即能上岗地更为强调的环节,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必由之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必须通过实践教学来实现其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作用。
在实践教学中,将企业文化和职业规范等融合到艺术设计人才培养体系和师资建设中,充分利用企业实训资源,构建适合产业需要的人才培养体系。同时,注意将选院校培养的人才和培养成果回馈给企业,让校企双方成为合作共赢的共同体。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校、学生、企业、社会四方面持续参与校企合作的热情。
三、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校企双方合作内在机理
“共享理念”高度契合校企双方深度合作的内在机理。对学院而言,与企业合作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人才是应有之义,也契合国家的战略方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对现代企业而言,研发是现代企业立足之根本,优秀的企业都非常重视与高校合作研发和人才培养。这既符合企业自身利益,也为社会培养更符合需求的人才;对艺术设计专业而言,把握产业发展脉络,紧密对接产业发展要求,这些都需要和企业发展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
具体执行时要注意培养专业与企业的“共生关系”。学校要换位思考,既要固守学校“教书育人”的本质,也要站在企业的角度思考问题,互利共赢才能实现长期合作;其次,企业要有教育情怀。企业的目标是追逐利益,但利益也有长短之别。借助高校力量培育研发人才,既符合企业的发展之道,也是企业社会价值的体现。
四、基于“共享理念”的艺术设计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双赢模式初步内容
共同培养师资队伍,开展实践教学技能认证
教师队伍的质量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目前,学院专任教师大多从院校硕士毕业后直接进入高校,缺少在大型设计机构、设计院和独立工作室等单位学习的经验,不能很好满足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需要。针对此现状,学院开展实践教學技能认证,要求全体专任教师参与并通过认证。
在这一过程中,学院充分挖掘企业资源。一是安排教师直接进入企业学习;二是邀请企业直接参与教师队伍实践教学能力的培训;三是邀请企业导师直接进入课堂,与专任教师承担同一门教学任务,互相取长补短。通过这样的举措,将校内专任教师打造成实践技能过硬、研发能力过硬、社会服务能力过硬的“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这一举措,也帮助企业导师实现了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设计等方面的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将企业导师打造成熟悉教学规律、精通教学方法和手段、具有高超师德师能的“双师双能”型兼职教师队伍。同时,教师的研发能力和企业导师的职业素养提升所造就的产学研环境也符合企业自身的利益。
共建紧密型实训基地,推进合作机制创新
传统意义上的紧密型实训基地,其开展形式主要是学生在毕业实习环节直接进入与学校有合作关系的企业生产场地,学生如企业员工一般开展实训。一般而言,这样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学校与企业之间,没有形成育人的“共生关系”。学校依赖企业为学生提供毕业实训产地,企业接收学生为自己提供相对廉价人力。教师、学生、学校、企业四者之间是冰冷的“协议关系”。
对于艺术设计专业而言,即使传统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也很艰难。艺术设计的更新迭代非常迅速,在规模上,从事设计的企业也无法与制造类企业相比,无法接纳大批量学生。在这样的背景下,学院如何与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呢?那就必须从机制上进行创新。
学院打破传统意义上的实训基地限制,一是共建科技实体。学校出场地,企业出设备,提供技术指导。公司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双方探索基于运营公司的产教融合新模式,推进学校、企业、师生的深度融合;二是以学院的现代学徒制改革为契机,通过联合招生、校企交互培养,让学生逐步实现学生到学员到员工的角色转换;三是与企业共同开展社会培训。学校与企业都有各自的优势,掌握一定专业技能的师生与企业一起开展社会培训,双方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彼此成就。
校企共同开发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共编实践教学资源
“实践教学课程作为一个体系来说,是层层递进、步步加深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完成从高中到大学知识的对接,还要完成大学与社会角色的转变。” [2]按照“教学目标与企业需求对接,学习情境与生产过程对接,教学内容与岗位任务对接”的原则,校企共同确定人才培养目标,经过详细调研后,分析、制定、评估、再制定,共同建设基于典型工作过程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学院以创新设计人才培养为核心,以职业岗位标准为出发点,校企共同研制课程标准,开发岗位核心能力教学视频100分钟以上,共建在线课程1门,共编新形态教材1本,学生竞赛获省级以上奖项2项以上,学生作品转化20项以上,其中专利转化10项以上,并随着职业岗位核心人才培养需求的变化和工艺技术发展,持续更新与完善。
专创融合,校企共同促进人才培养
“适当放宽自主决策权,通过自主创业与承接社会项目来创收,创收的资金作为专项资金,也可以投入到实践教学的建设中来,这些方式可以提高教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能力;学生也能避免理论與实践脱轨的问题,对于专业的稳定发展来说,还是很有意义的。” [3]实际上,学院在支持“专业+创业”的有机融合上是非常灵活的,积极鼓励以企业导师、实践技能突出的专任教师和优秀设计学子组建工作室。师生教学创一体,企业也给予相应的技术指导、项目支持和转化扶持。对于优秀的专业创业成果,学院推荐给企业,企业负责审核,建立合伙人制度,并给予一定的项目资金配套。如此,就形成了专业支撑创业、创业夯实专业,校企共同推进专创融合的人才培养方式。
本项目的特色和创新点在于将共享理念与专业、企业发展的内在需求深度契合起来,能激发企业积极参与,实现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共同构建实践教学资源、共同培养实践教学师生队伍,能够实现校企双赢的合作模式。希望最终能帮助推动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升级,培育教育发展新动能。
参考文献
[1]朱鸿林共享经济:“互联网+”下的颠覆性经济模式[J].现代经济信息,2017(20)
[2] [3]张鹏举、张茜.产品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研究[J].高等美术教育,2005(10)上半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