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核心素养
2020-11-18郭然
摘要:核心素养的提出,不仅明确了作为学生应如何调节并促进自身发展,以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及相关能力的要求,其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教学理念,以及音乐教师的专业素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基于核心素养的概念,从教育理论素养、专业知识素养、综合素质三个方面,就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核心素养进行论述。
关键词:核心素养 音乐 教学
一、引言
2014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首次提出核心素养概念,并提出建设核心素养体系。概括地讲,学生的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这一综合性教育概念的确立,为进入新时期,音乐教育如何推进学生发展,体现育人价值提供了方向。核心素养的提出,是为了将学生培养为“全面发展的人”,作为审美教育、情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育显然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学生成为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是文化的基础目标,学生成为有明确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质的人是自主发展的目标,学生成为有理想信念、敢于担当的人是社会参与的目标。教师要仔细学习理解核心素养的总体框架、基本内涵、价值定位、主要表现,形成有框架、有思路、有目标、有办法的教学路径。在对核心素养概念的学习中,要找到解决当下教育问题的方法。教师要主动思考,小学音乐课堂的目标是什么呢?是让学生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提高哪方面的能力?发展成为一个怎样的人呢?这就是在课堂中融入核心素养概念的根本目的。
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笔者主要通过音乐教学中的核心素养概念展开论述,探讨核心素养概念在当前小学音乐教学中包括哪些方面,以及对学生发展产生的影响。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教育理论素养、专业知识素养、综合素质素养三个方面,对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的核心素养进行归纳。
二、教育理论素养
教育理论素养包括两大方面,教育学基础理论知识与音乐教育学基础理论知识。教育学基础理论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基础理论知识。比如,教育心理学中有一个自我效能理论,提出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人对自己能否成功从事某一行为的主观判断。自我效能感的作用很大,其中一个作用就是自我效能感会影响活动时的情绪,自我效能感高者活动时信心十足,情绪饱满,而自我效能感低者则充满恐惧和焦虑。在这个理论指导下,音乐教师在面对不好意思上台表演、开口唱歌的学生就有办法了,要掌握学生心理,用科学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这样学生歌唱的情绪问题就会得到妥善解决。又比如以冯·格拉塞斯费尔德和斯特菲为代表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其学生观强调学习者本身已有的经验结构。现在的学生通过多种媒体会接触到各种类型的音乐,通过校外机构的学习,可能已经掌握很多音乐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时一定要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再比如韦纳的归因理论,美国心理学家韦纳把人经历过的事情的成败归结为六种原因,即能力、努力程度、工作难度、运气、身心状况、外界环境,并把这几个原因纳入三个维度:内部外部归因、稳定性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和不可控制归因。帮助学生正确归因,对于学生成绩的影响是很大的。比如对于一个唱歌经常跑调的学生,教师要指出学生唱歌跑调的原因是努力程度不够,要加强练习,让学生充满信心地好好练习。若教师把学生唱歌跑调的原因定为先天原因,那么学生可能再也不愿意上音乐课了。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相较于教育理论知识,音乐教育理论知识更容易被忽视,比如普通学校的音乐教育目标为培养具有音乐素养的全面发展的人,而不是音乐尖子生,小学音乐课堂是在面向全体的基础上注重个性发展,一名合格的小学音乐教师应该具备这样的音乐教育理念。又如音乐教育理论家雷默提出的音乐教育审美哲学,他认为,音乐教育的本质是审美教育,音乐教育的根本价值在于它是一种感觉教育,音乐教育最深刻的价值,就是通过丰富人的感觉体验,来丰富他们的生活。音乐教育审美哲学提出,对于音乐的感受能力应体现在对音乐基本要素的敏感反应上。这些观点对教师开展音乐教学有着直接的启发作用。再如音乐记忆概念理论,音乐记忆是过去的音乐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是影响音乐记忆的因素,从生理机制上看,主要是音乐在大脑中“刻录”“编码”“储存”三个程序;从音乐学习上看,主要是音乐识记目的、音乐材料的意义、音乐识记材料的数量和音乐练习。在这个理论的指导下,在对一个音乐作品的识记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图式帮助学生对作品进行整体的把握和记忆,也可以通过音乐形象、身体律动、肢体语言等帮助学生完成对音乐主题的记忆。音乐记忆理论对于培养学生乐感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三、专业知识素养
音乐专业素养,即音乐专业基本功素养。这其中既强调对学生专业素养的培养,也包括对教师专业素养的要求。小学音乐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音乐素养的全面发展的人,能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终身享受音乐的能力。何为音乐素养,音乐素养包括对音乐的记忆力、表现力、感受力、理解力和创造能力。在此基础上,如何依据核心素养概念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审美能力和歌唱能力就具有了较为清晰的路径。音乐记忆能力要求视唱练耳能力,音乐表现力要求作品展现、表演能力,包括声乐表演能力、器乐演奏能力、合唱指挥能力、钢琴伴奏能力,音乐感受理解能力要求学生具备乐理、和声曲式知识,音乐创造能力要求学生具有创编音乐材料的能力。以上专业知识均属于实践范畴,还应该包括理论方面,如中西方音乐史、各国科学的音乐教法等。实践方面的能力是众所周知的,而理论方面容易被忽视,举个例子,以集体歌唱为主要教学形式的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认为,全世界音乐教育者追求的理想是“让音乐属于每一个人”,让更多的孩子受益,在更多的孩子心里播下音乐的种子。
四、综合素质素养
对于综合素质素养笔者总结为语言表达能力、审美能力、学习能力、人文情怀这四点。在语言表达能力方面,在传统课堂上,教师作为教学者和表达者,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因此,语言表达能力并不受到更多的重视。进入新时期,核心素养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活动的展开也以学生作为主体,因此,将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融入综合素质的培养中,就成为一种必然。语言表达要求准确清晰,还更应该声情并茂,有情境感,因为音乐艺术是情感艺术。
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可以说是音乐学科应该承担起来的教学责任。音乐审美能力主要是指在课堂上范唱、范奏的美感,要协调统一,声情并茂。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作为审美教育的施教者,应尤其注意自己的仪容和行为举止,为学生做出表率,以强化教学效果。郭聲健教授在《艺术教育论》一书中指出,作为一名艺术教师,在穿着打扮上,既要显示出自身的艺术审美素养,又不至于让人有浓妆艳抹之感;在言谈上,要充满情感但不做作,富有幽默但不滑稽可笑;在举止上,要热情但不轻浮,潇洒但不夸张。这为培养学生起到了良好的模范作用。
音乐艺术无止境,音乐教师要精益求精地利用学习的机会,整合学习资源,紧跟时代脚步,不断更新教育理念、知识结构,勤于反思、善于总结,从而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要充满人文情怀,忠诚于教育事业,对于学生满怀热爱。柳斌老师主编的《中小学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是一套收录了193位各学科中小学特级教师教育思想的。这些特级教师无一例外地谈到他们成功的秘诀就在于热爱学生、理解学生、研究学生、尊重学生。发自内心地热爱音乐课堂是孜孜不倦教学的无穷动力,也是激励学生学习的动力。
五、结语
总而言之,核心素养对于现阶段音乐教学活动而言,在教育理论、专业素养、综合素质等方面都有着全面的影响。需要说明的是,这三个方面没有主次之分,是相辅相成、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关系。因为经验的局限,本文的论述还不够全面,其着重探讨核心素养融入音乐教学的理论前提。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核心素养也必将推动音乐教学不断前进,推动我国音乐教育事业不断发展,最终使得音乐教育水平达到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范晓君,王朝霞.学校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郭然,女,硕士研究生,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音乐系,助教,研究方向:音乐教育)
(责任编辑 张云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