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职院校声乐教学怎样塑造实用型人才

2020-11-18田亚男

参花(下) 2020年11期
关键词:高职院校

摘要:高职院校的建校时间较短,尤其是艺术课堂更是很多高职院校的新兴专业,很多课程体系不够完善,这种状态下的高职院校无法按照国家要求的大方向培养技术型应用人才。本文主要探讨高职院校声乐课堂如何培养实用型人才。

关键词:高职院校 音乐课程体系 实用型人才

一、高职院校音乐专业现状

目前,高职院校普遍存在两个问题:一方面,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不够完善,专业课程教学体系实用性不够,无法按照国家要求的大方向培养技术型应用人才。部分高职院校仍采用本科制的教育思路,理论课占据总课程体系的70%,专业课只有20%,实践课程不到10%。大部分学生毕业后工作跟专业不对口,这都归根于在校期间实践课程太少,没有实践能力的学生不能理论联系实际,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工作中,学生毕业之时对于未来的职业化方向不能清晰地规划。另一方面,部分高职院校教学硬件设施得不到完善。比如音乐学院没有专业的音乐厅、多媒体、演奏厅、专业录音棚等教学专用设施,导致学生的实践场地受到限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二、四川高职院校音乐专业生源特色

四川高职院校音乐专业的招生途径基本分为三种:统考、单招及五年制定点合作班。统招学生为普通高考生,这类学生是普通高中生因高考的失利没有考入理想的大學。单招生,在中职阶段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学习,学科实践能力较强,但音乐素养基础知识薄弱,知识结构不全。这类学生的自觉性较差,自主学习意识淡薄。五年制定点合作班生源基本来自甘孜阿坝。学生汉语基础薄弱,普通话发音和表达能力不够准确,与专业教师的基础交流存在一定障碍,学生歌唱多用本民族语言演唱,即大家经常说的原生态唱法,对于美声、民族唱法的概念认知几乎为零。五年制定点合作的生源占据了四川部分高职院校音乐类生源的一半。学生生源基本来自藏区,音乐理论知识基本没有,民族特性决定了他们自由的学习方式,专业课程设置无法照搬汉族学生的授课方式。这一特殊的群体决定了四川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需要精准设置。多元化生源的特性决定了高职院校必须对大锅饭式的教学模式做出改进。

三、高职院校音乐教学中的问题

(一)阶段性教学任务模糊

对于仅有两年半学习时间的专科学生来说,时间是宝贵的,因此学生入校以后,必须有完整清晰的教学任务,学校要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教学任务,教师要按照目标完成任务。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依然按照本科的课程进行教学,仍然是四年的课程体系,高职院校将四年的课程压缩到两年半完成,这对于教师和学生都是双重考验。学校没有适合高职院校自身的教学体系,没有按照实际情况制订两年半的精准课程,导致高职院校无法精准落实国家提出的实用型人才培养方案。

(二)专业课程实用性不够

高职院校音乐类学生分为音乐表演和音乐教育两个方向。两个专业学生学习的侧重点是不同的。声乐表演的学生注重的是声乐技能和舞台表演两个方面。但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师只注重学生声音技巧方面,不重视学生表演方面的塑造,加上学校没有完善的实践场地,实践课程的缺乏造成“琴房歌手”现象严重,即学生在琴房表现良好,比赛或者演出中,学生水平没有正常发挥,舞台效果大打折扣。音乐教育课程体系没有跟声乐表演区别开来,没有关于培养学生成为教师方面的专业课程,更无定点实习基地。两个方向的学生大班制教学,导致学生的培养方向不明确,无法精准培养实用型人才。

(三)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1)教学模式单一。高职院校专业课程多采用一对一教学模式,没有及时更新和创新课程,学生上课出现疲劳感。比如通俗专业的不能一味地采用钢琴一对一教学,应该多采用多媒体教学,增加课堂的趣味性。美声、民族专业的学生不能一直采用枯燥的一对一教学,更应该实行教学班的大课形式锻炼学生舞台实践能力,增加学生的竞争意识。(2)教学设施陈旧、配套设施不够完善等也是学生积极性不高的重要因素。如钢琴没有定期调律,音不准导致学生练耳课程听出误差。专业技能课程也会因为钢琴音不准而唱不准旋律,设备的不完善导致学生的积极性下降。(3)课堂侧重点片面。大部分专业教师授课过程中不注重声音的塑造和情感的表达,过度注重音量大小。这种教学理念会造成学生一味地追求音量,而忽略了歌曲的情感表达。长此以往,学生的审美会发生变化。外出比赛时评审团更注重的是综合能力和歌曲的完整性,学生在比赛中成绩不理想,导致产生挫败感,失去学习兴趣。

(四)教学大纲不切合实际

本科院校的教学大纲是不适合高职院校的。尤其是四川高职院校有五年制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这种特殊性决定了高职院校学生的教学方案必须区别于本科院校。在培养目标上,高职院校着重培养的是实用型人才,因此,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必须按年级精准划分,教师也需要精准教学。

(五)教师综合素质及专业技能有待提高

高职院校音乐专业学生毕业之后大都直接进入高校,多因年轻而教学经验不足,教学思维照搬本科院校,跟学生沟通的耐心程度不够。在这个互联网的时代,学生的思维活跃,更需要新颖的教学方式和创新的教学思维,教学内容要凸显专业特色。针对高职院校的特殊性,应开启多元化教学模式。

四、高职院校音乐教学的可行性方案

由于高职院校生源多元化的特性,针对不同的生源应制订不同的教学体系。按照学生就业需求精准划分课堂。

(一)制订全面、系统、规范的课程体系

(1)明确阶段性教学任务。高职院校学生的教学方案必须区别于本科院校,在培养目标上,高职院校着重培养的是实用型人才,因此,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必须精准划分,教师也需要精准教学,按照学生发展方向划分年级课程,制订一套适合高职院校两年半学习的实用型课程体系。(2)分类教学,双腿走路。目前,高职院校的音乐教学大纲是不成熟的,其没有按照生源特殊性和人才培养方向的不同制订不同的教学大纲。如声乐表演专业的学生需要注重学生表演和声乐双向技能的提高。音乐表演和音乐教育两个方向的人才要区别对待。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参加演出、比赛等要注重舞台实践能力的培养,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要注重授课方面的培养。

(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培养学生对于声乐演唱的积极性,让学生从心里热爱声乐,主动开口唱歌。(2)伴奏进课堂。很多高职院校没有专门的艺术指导教师,学生在上课的时候没有丰富的伴奏,很多声乐教师的伴奏无法调动学生演唱歌曲的积极性。优美的伴奏可以带动学生的情绪,让学生爱上歌唱。(3)完善硬件设施。配备音乐专业应有的排练厅、音乐厅、录音棚等,为学生提供多种实践基地,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爱上舞台。(4)翻转课堂。对于音乐教育的学生更要培养其授课能力,翻转课堂让学生承担教师的角色,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授课能力。实践课程一定要大于理论课程,我们要培养实用型人才,学生的实践课程是职业化的一部分,可以嫁接到职业生涯中。

(三)因材施教,提倡实用性教学

要想做到实用性教学,首先要完善课程体系。一方面,每门课程都应有统一的教学大纲,每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必须严格执行教学大纲的所有要求。另一方面,每位教师应该按照学生具体的情况调整方案,具体到每位学生的人才培养方案。教师要注重因材施教,按照学生的个体特性进行划分。比如“3+2”这个特殊的群体,不能混在美声和民族的群体中,要直接用美声、民族的传统方法进行教学。应该将原生态唱法嫁接到民族唱法中巧妙地过渡。普高生的教学中,教师在没有将学生声音完全开发出来的情况下,不能盲目给学生定位。这样会导致许多学生毕业后仍然没有接触到其他的唱法,我们的人才培养方案是培养优秀的表演者和人民教师。如果學生只接触一种唱法,将会导致职业生涯过于狭隘。尤其是音乐教育的学生,更应该多了解多种唱法的异同。

(四)提高音乐教师的综合素质

高职院校的音乐教师承载了高职院校的希望,更应该及时充电,提高专业技能。利用业余时间钻研实践教学,开拓创新思维,利用网络平台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及时了解学生心理动态,了解学生的优点,重点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将兴趣爱好融入专业课程中。高职院校的生源复杂化决定了学生个体差异较大,不同的生活环境也决定了学生的爱好和兴趣不同。比如藏区的学生更喜欢自由的原生态唱法,普高的学生更喜欢民族和美声唱法,教师要在尊重学生兴趣的情况下因材施教,高效、精准地培养不同方向的实用型人才。

五、结语

总之,高职院校音乐专业的实用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就目前高职院校的毕业生看,其距离国家要求的培养技术型应用人才的目标还很远。高职院校的声乐教师要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理论联系实际,高瞻远瞩,制订完善的实用型课程,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周艳琴.高职院校音乐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践——以晋城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3(03):46-48+57.

[2]易蓉.音乐表演专业核心素养教学改革探究[J].黄河之声,2019(09):65-66.

(作者简介:田亚男,女,硕士研究生,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声乐)

(责任编辑 王瑞锋)

猜你喜欢

高职院校
高职院校教师发展中心的功能及运行机制研究
城镇化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培训探析
新时期下高职院校如何为学生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现状研究
高职院校创客文化的发展模式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大学生顶岗实习存在法律问题的成因分析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