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意识之旅

2020-11-18刘璐

北方文学 2020年18期
关键词:和谐统一到灯塔去精神世界

刘璐

摘 要:伍尔夫《到灯塔去》这部小说既有主观的叙事又有人物的内心活动的描写,小说充分揭示了精神世界与客观现实世界之间矛盾对立的关系。作者试图在精神与现实的矛盾对立中寻找到相对平衡的秩序,最终在小说的末尾实现了精神世界与客观现实之间的和谐统一。

关键词:《到灯塔去》;精神世界;客观现实;和谐统一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一位具有丰富想象力与杰出创造性的现代派的女作家,她对现代小说题材与形式的探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她于1927年发表的长篇小说《到灯塔去》中的主要人物拉姆齐夫妇以自己的父母为原型。在这部小说中,伍尔夫运用优美抒情的文体和意识流的写作技巧从小说人物主观的角度来进行叙述,炉火纯青地“把握住瞬息万变的情绪和若即若离的现实之间的关系,把主观的、内在的精神世界和客观的、外在的现实世界交织在一起”[1]。成功地将读者带入小说中人物的意识与内心世界,体会他们的喜怒哀乐,成功地描绘出人们战胜时间和死亡获得主观和客观、精神与现实、心灵和躯体统一的意识之旅。

一、精神与现实的矛盾对立

小说的第一部分“窗”主要围绕拉姆齐夫妇与他们的八个子女、几位宾客之间的关系来展开叙述,生动形象地刻画出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复杂性,揭示了精神世界与客观现实世界之间矛盾对立的关系。拉姆齐先生是一名哲学家,研究“主体、客体与真实之本质”。在他的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伍尔夫父亲的影子。莱斯利·斯蒂芬是一位文学评论家和学者,他对现实与精神、科学与信仰的探讨对他的女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正如拉姆齐先生一样,斯蒂芬先生在自己的作品中也论证了“主体、客体与真实之本质”[2]。他对事物采取的是不可知和怀疑的态度,认为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是完全分离的。就像拉姆齐先生在他的书里阐述的,“那么你就想象一下,厨房里有张桌子”“而你却不在那儿”。拉姆齐先生是小说中男性或者说理性的代表,他以理性的观点看待生活,认为生活中最重要的是客观物质现实。他试图抛弃精神对他的影响,这让他的思考和研究往往具有局限性。他自身缺乏生命力,他需要同情,他需要得到认可和声誉,而他周围的女性就成为他生命力的来源。他的这种生活观是有缺陷的,是缺乏生命力的,是不和谐的。

拉姆齐夫人则是书中女性气质的代表,是女神般的存在,是女性柔和之美和精神的化身。在别人眼中,她生气勃勃、温柔体贴。在她的安排下一切都井然有序,她周围的人都崇拜她,赞美她。在充斥矛盾和冲突的海滨别墅,她自然而然就成为人与人之间交流感情和建立联系的重要纽带。在她的魅力影响下,“所有这一切,都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一个整体”。但在伍尔夫的笔下,她的外在形象是矛盾的,具有两面性的。她完美的形象一方面充当了和谐的纽带,另一方面也给予了她周围的人一定的压力,认为她所做的一切是“出于本能地渴望帮助别人、安慰别人,是为了使自己得到满足,是为了使别人对她赞叹”。拉姆齐夫人的内心世界也是矛盾的,一方面她是大公无私的,充当了人与人之间的精神纽带,但实际上她的自我——一个楔形的内核,是独立存在的。她在自己的生活范围内观察生活、认识世界。在感到疲惫的时候,她退缩返回她的自我,获得休息,思考人生的意义。为了达到外部和内部自我的和谐统一,她也在不停地思考探索。她眼中的景物都成为“客观关联物”,引发她心中数不清的想象思考。在凝视灯塔的光的思维活动中,她看到了生活的意义,在她的内在精神世界和外界的现实世界之间建立了联系。她赞扬了那灯光,也赞扬了她自己,超越了自我,感到精神与物质已融为了一体,达到了和谐统一。

伍尔夫笔下人物的内心世界是复杂多变的,他们也在不断地思考和探索各自的人生意义和自我本质。不同的人在观察同一事物时有不同的感受,反映出了他们不同的生活态度和生活原则。伍尔夫眼中的事物都有其主观性和客观性,前者是精神的、心灵的,后者是现实的、物质的。而伍尔夫正是用《到灯塔去》这部小说中拉姆齐夫妇截然不同的生活态度和生活原则代表了这两种完全不同的生活观,揭示了精神与现实的矛盾对立。拉姆齐先生性格冷漠专横,是理性和现实的代表。而拉姆齐夫人则温柔体贴,是女性柔和之美和精神的化身。伍尔夫试图从他们俩身上寻求矛盾对立的和谐,找到生活的意义和完整的自我,达到这两种生活观的和谐统一。

二、精神到现实的过渡

伍尔夫在《到灯塔去》中除了思考和探索人生的意义和自我的本质,也试图在时间、客观现实以及生活的内在本质之间构建相对平衡的秩序[3]。“岁月流逝”这一章节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作者用简短而抒情的散文描述了时光的消逝和生活的变迁。在飘洒与朦胧的描述中,一夜之间十年时间飘然而过,曾经象征和谐与统一的海滨别墅变为了一幢空房子。没有了人,精神从客观现实世界中剥离出来,这幢空房子成為孤独的客观现实世界的象征。

在简短而抒情的散文描写中我们了解到十年中生活的变迁,拉姆齐夫人逝世了,普鲁难产而死,安德鲁在法国战场上死去,卡迈克尔先生获得了出乎意料的成功。失去了拉姆齐夫人的精神引导,和谐和统一已经不复存在,一切都处于黑暗与虚无中。战争的残酷和信仰的缺失也让所有人处于一种莫名的空虚和迷茫之中。黑暗不仅象征着失去了精神引导的内心世界的迷茫与黑暗,同时也象征着这十年间战争的阴影和社会的混乱。在这黑暗的洪流中没有任何东西能够幸存,人们处于迷茫和无助的精神荒原中,看不到希望与未来。“不仅各种家具都形态模糊、混淆不清,几乎没有一个人的躯体或心灵置身于黑暗之外,可以让你来区分:‘这就是他或‘那就是她。”失去了精神的现实世界是模糊不清的,我们无法再认清精神世界与客观现实世界,更无法在两者之间构建和谐统一的关系。拉姆齐先生“伸出了双臂,却无人投入他的怀抱”。神秘的梦幻者们自问:“我是什么人?”“这又是什么?”人们在迷茫中开始不断地自我反省与自我认识,在黑暗中等待黎明的到来,等待精神上的救赎。

终于那个时刻来临了,黑暗已经终止,已经为黎明的到来做好了准备。作者通过描述空置的海滨别墅的打扫过程来完成这一准备工作。象征着孤独的客观现实世界的空房子的打扫工作已经完成,为再一次迎来它的主人和客人做好了准备,为精神和客观现实世界从对立到统一提供了必要的过渡。和平真的来临了,在这里“差不多达到了和谐协调的程度,但却从来没有听得清清楚楚,从来没有达到充分的和谐”,还需要人们的到来以实现精神与现实的最终统一。十年后人们会再一次来到这里,完成自我反省与自我认识,实现意识的升华,达到精神世界和客观物质世界的和谐与统一。

三、精神与现实的统一

《到灯塔去》的第三部分“灯塔”有两条叙事线索。一条主线记述了十年后的一个上午拉姆齐先生带领詹姆斯和凯姆泛舟前往灯塔的旅途以及父子三人在这一过程中的内心活动。而第二条叙事线索则是莉丽完成以母子图为背景的油画。这两个过程的完成象征着人们终于战胜时间和认识到自我的本质,这是意识的升华,是一场从生命到死亡、从青春到成熟、从流动到永恒的意识之旅。伍尔夫巧妙地将叙事和心理描写交织在一起,让我们在阅读过程中感到仿佛精神世界和客观现实也融为了一体。

帆船逐渐驶向灯塔,拉姆齐先生先是沉浸在失去妻子的悲痛中,进入了他自己扮演的角色——“一个丧失了亲人的、孤独的鳏夫”,失去了拉姆齐夫人他感到迷茫和困惑。随着海上景色的变换,拉姆齐先生的内心世界也产生了变化,“产生了一种超脱和升华的感觉”。面对着排山倒海的波涛,他大声吟诵“但我曾卷入更加汹涌的波涛”,他感到心潮澎湃,再一次充满了雄心壮志,意识得到了升华。远处灯塔的光芒跨越了时间与空间,不仅将十年前没有成功的灯塔之旅和十年后成功到达灯塔联系起来,而且也将人物的精神世界和客观现实联系起来。

当拉姆齐先生到达灯塔时,画家莉丽大声说,“他已经到了”“大功告成啦”。在那一刹那间,莉丽获得了创作灵感,终于画出了在她心头萦回多年的幻景,完成了那幅拖延了十年之久的油画。这里的油画和灯塔的光芒起到的作用是一样的,再一次把过去和现在联系起来,把精神世界和客观现实世界联系起来。人们终于战胜了时间,获得了心灵的升华,达成了精神和现实的统一。

从莉丽的身上我们也看到了作者独特的审美意识。一切都在不断变化之中,物质会随着岁月流逝而灰飞烟灭。我们的思维随着作者的意识在流动,这是一种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学的意识流动。如何把这种流动的美留存下来,作者认为必须把精神和物质结合起来,把精神世界和客观现实世界融合起来,达到和谐统一,这样就可以让两者长存。比如文字和绘画就可以把它所企图表现的意念永久留存下来。

四、结语

伍尔夫本人就是一个矛盾的混合体,她的每一部作品都反映出了不同写作技巧和形式的创新,所以在她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些矛盾特点的共存[4]。《到灯塔去》这部小说既有主观的叙事又有人物的内心活动的描写,作者运用意识流的写作手法通过象征和意象将这些脑海中的片段和经历贯穿起来,不仅记述了具体的客观现实,还反映了人物丰富的精神世界。这部小说让读者领略了伍尔夫高超的抒情风格的意识流写作手法,奠定了她作为现代派主要作家的地位,同时也为读者留下了丰富的个人想象空间,成功地将读者带入小说中人物的意识与内心世界。生命的真谛得以展现,精神与现实的得以統一,从而完成从生命到死亡、从青春到成熟、从流动到永恒的意识之旅。

参考文献

[1]伍尔夫.到灯塔去[M].瞿世镜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7–8.

[2]Gaipa,Mark.An Agnostics Daughters Apology:Materialism,Spiritualism,and Ancestry in Woolfs To the Lighthouse[J].Journal of Modern Literature,2003(2):1–41.

[3]Duran,Jane.Virginia Woolf,Time,and the Real[J].Philosophy and Literature,2004(02):300–308.

[4]王家湘.二十世纪的吴尔夫评论[J].外国文学,1999(05):61–65.

猜你喜欢

和谐统一到灯塔去精神世界
书香阅读 心灵成长
民俗与信仰:探访夯卡苗民的精神世界
试论报纸版面的和谐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