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优雅,叫春秋贵族打架
2020-11-18西窗
西窗
春秋时代的战争是贵族们的事,说是打仗,其实更像比赛,虽然没有裁判,但得恪守一定的规则,目的就是争霸,和后来战国时动不动就屠城灭国的战争完全不一样。
打仗前要先下战书,言辞谦逊恭敬,送帖的使者也会受到敌方的款待,约好时间和地点。最后两军对垒,阵前喊话:“你摆好没?”“好了。”“那开打吧。”然后乒乒乓乓、来来回回地打。
泓水之战,楚人正渡河而来,宋人催宋襄公击鼓下令,宋襄公说:“不,这是不仁义的。”楚军开始列阵了,众人又催,宋襄公还是沉着地说:“不,这是不仁义的。”终于等到楚军布好阵,向宋军杀过来,宋襄公这才击鼓迎战,可士气早没了,不仅输了,宋襄公的大腿也受了伤。
在后人看来,宋襄公简直比猪还蠢,但作为仁人君子,宋襄公是合格的,甚至是杰出的。因此,齐桓公托孤于他,让他照应太子。
鄢陵之战,晋国将领郤至三次冲入楚共王的军队,每次远远看见楚共王的旗帜,就摘下头盔、跳下战车,向前快步行走,以示恭敬。楚共王对这种行为很感激,派人送了一张弓表达谢意。郤至脱下头盔,向使者行礼三次,然后上车继续战斗。
楚庄王围攻宋国已久,宋国都没有粮食了,宋国执政官华元夜里潜入楚军军营,找到楚军司令子反,真情告白:“我们已没有粮食了,你们怎么样?”子反毫不隐瞒地说楚军只有七天的余粮了。华元听后开始讲条件:“我们可以投降,但你们必须退30里。”子反愣了一下,马上明白了:宋国人不是要拼个鱼死网破,而是要投降得有尊严,于是敌人秒变好友,立誓为盟。楚庄王一脸蒙,子反却说:“他是君子,我也要做君子。”
素为蛮夷的楚国开展了大规模的“学礼制”活动,国民素质迅速提高,以至于后来有攻宋而不灭宋、伐郑而不亡郑的仁义之举。楚庄王由此赢得了霸主称号,发表的“武有七德”论文得到了孔子的力赞。
为何要分春秋和战国?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战争的态势。春秋时期,非天子之命诸侯不得擅自征伐,人們追求和坚持的还是道义、荣誉;到了战国就乱套了,什么都不讲究了,抄后路端老窝、玩阴谋耍阴招……春秋时代谁敢这么玩,早就没脸混了。
(卓文摘自《百家讲坛》2019年第6期,与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