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如何提高时政点评课的德育效能

2020-11-18刘伟斌

课程教育研究 2020年40期
关键词:有效措施

刘伟斌

【摘要】本文以提高时政点评课的德育效能为切入点,展开具体分析,并以此为依据。提出时政点评课基础内涵与时政点评课的重要性、提高时政点评课德育效能的有效措施,希望通过带动学生参加时政点评、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合计安排时政点评作业、时政点评课评价要求的三个主题、精心选择德育性时政材料等几方面,进而培养学生参加时政点评课的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关键词】时政点评  道德法治教育  有效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40-0025-02

引言

时政点评作业是在道德与法治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于实际生活中的热点、焦点性所存在问题或对国内外最新的重大新闻,利用所学的道德与法治基本常识和本质来解析评价的作业。利用时事政治的资料对学生进行教导,不仅是时政教育的必要组成部分,也是道德法治课课堂教学的扩充和延展。相对于学生来说,经过时事政治知识点出评价作业,不仅仅能加深学生对课本教材的熟悉度,提升学生对于道德法治的知识转移技能,而且还可以在政治评价基础上提高学生的思想感悟以及政治素养,从而得到在学习时事政治评价的全面发展功效。

1.时政点评课概述

时事政治点评课是有认知地把教材资料内容和时事政治内容相结合,把时政带到课堂上,让学生经过对于实际或者最新发生的国内国外重大时事政治事件和当地社会热点、焦点性问题的关注和各个方面的解析、解读,运用教材资料和政治、经济、现实生活相结合,完成相互理解、相互补充的效果,因此带动学生更多地关注时政,参与政治、经济和社会的生活,去体验生活领悟真理[1],提升解析问题,处理问题能力,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人生价值观,提高良好品德修养。

2.时政点评课价值

时政点评课是一种全新的课程,时政点评课的提出和实践清楚地把时政教育内容当作道德法治学科教学的必要课时或专题肯定下来,确保时政教学在道德法治学科教学中的课时和评价内容,改变传统的时政教学内容多所缺漏以及不予理睬的漏洞,改变时政学习面临的盲目死记硬背、临阵磨枪、一知半解的做法,与此同时时政点评课完美发展和应用现实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当中的道德法治教学培养,展现网购资源、影视资源跟教学,教材等相互衔接以及应用,使道德法治学科教学内容饱满,合理地解决了教材内容落后、地方文化偏差较大、学科理念与现实生活脱轨等一系列问题,提高了引导学生从“课本”走向“生活”[2],从“课堂”走向“社会”的效率,再一次开垦现有教材,展现对教材扩充和延续[2]。

2.1促使时政发展为教学新常态。道德与法治知识针对学生而言比较抽象化,如教师仅仅在课堂上给学生介绍相关内容,没有及时的对时政内容进行点评,这样学生注意力会无法完全集中,对知识点掌握程度不够深入化。通过新颖的时政要素和新课结合在一起,构建时政点评课,便于学生透过时政现象表面找到时政本质,反映一定的社会问题,使得学生形成正确思想观念。并且时政点评课进行过程中,学生以现有的知识为出发点,对时政热点话题进行思考,无形中接受到新颖观念的熏染,潜意识中探索时政内容真正的含义,赋予时政点评课常态化特征,带动着时政点评课发展。

2.2促使教学活动高效进行。新课改标准下教师要强调课堂教学开放化与实践化,提倡开放性的教学方式以及合作思考的学习方式,保障学生学习在良好的民主气氛中,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发展能力[3]。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上,教师布设时政点评课,从学生熟知的生活入手,围绕政治经济和文化社会等布设优质化教学情境,如“文化继承”时政点评课,教师给学生播放我国传统文化相关图片以及和文化相关的时政新闻,吸引学生注意力,点评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表达思想,讲述自己对文化继承发展的思想和建议,综合时政内容,明确文化传承有效方法与发展方向,由此活跃教学气氛,更好地推动新课改进程。在此期间教师关注和学生交流互动效果,耐心和学生沟通,减少或者消除学生对教师的畏惧情绪,从而自然的抒发情感,通过时政点评课,学生积累的知识得以增加,学习的视野逐步扩展,取得良好教学体验和效果。

3.提高时政点评课的德育效能的有效措施

3.1带动学生参加时政点评

时政点评作业中德育教育是指要对教学主导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如果学生兴趣带动不起来,不能踊跃参加,那么所做的一切将徒劳而归,时政点评作业尽可能应用到所学到的知识,例如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的观念,观看问题谈论时政,这会让学生学习既能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也能从中获取新知识和解析问题的能力培养,然后学生感受到学习时政点评课是能学到实用的知识以及常识,因此提高学生参加时政点评的兴趣。接下来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找到问题的规律,带动学生对时政去发表自己的看法,表达个人的态度,要让学生经过自主参加点评得到成就感,因此开发学生对于参加时政点评好感度。对于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一定要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带动学生积极参加时政点评自主性和创造性[4]。为实现时政点评作业的德育效果打下了稳定的基础[3]。

3.2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教师在开展时政点评课时,可以加强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并对待问题可以做出分析和解决。但是学生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日就可以养成的,需要循序渐进,依靠外界环境,进而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因为,除了学生自身的学习,来自家庭的影响以外,还需要教师的引導和启发。长期以往,学生才会逐渐形成正确的分析方法,自己的思维模式,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国家利益至上”的点评内容,教师在课堂上利用信息技术给呈现相关视频和资料,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点评,将其和国家利益结合在一起,循序渐进的推动时政点评课进展,这样学生不仅全身心加入到学习活动中,感受着国家利益至上的真谛,还强化自身的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树立学生自主学习思想。

3.3合计安排时政点评作业

布置时事政治作业贴合学生自身学习情况,要依据学生的接受情况以及及时完成时政作业,强化针对德育的目的性,重点关注的德育的成效。只有正当去认知掌握学习状况,才能按照学习情况做出针对性强、科学实践、正确效果的时政点评作业,例如先要确立目标性,就要依据中学德育目标和内容有计划、有针对的去构建,然后要有统一性,对于有些学生普遍关心的热点、焦点资料,要统一安排一些关联德育教学的作业,通过学生围绕一个问题来探讨自己的想法,最后一定要有自主性,依据学生为本质,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学生自行进行反思[5]。总之来说,老师在为了让学生完成时政点评作业的情况过程中,想要达到内心当中的效率,就要对学生安排什么样的时政点评作业,要经过谨慎的思考和精心布置。

3.4时政点评课评价要求的三个主题

时政点评课教学评价侧重点关键在于教学主题、教学过程、教学效果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占比教学主题百分之二十、教学过程百分之四十、教学效果百分之四十。教学主题要求老师树立主题色彩丰富,具有一定的震撼力,要与道德法治学科教学内容存在相关的联系,让学生认知教材知识具有画龙点睛的成效。要为了学生应用教材知识或者确定观点和解决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提升学生能力发展和提高提供平台。教学过程要求展现老师主导以及学生为主体,学生提高充分开发自我、意见发表,思维的碰撞、价值观升华的时空[6]。教学效果不仅仅包含学生阐述观念、回答问题、完成课堂训练题目的表现,还要考虑学生在课上表现是否积极、愉悦、课上学习是否掌握。

3.5 精心选择德育性时政材料

时政材料存在着来源广泛和关联生活等优势,然而在时政点评环节,教师要强调其对学生实施的德育功能,所以要想彰显德育效能,教师要结合德育目标以及内容在广播与网络中细致筛选。安排学生结合德育内容挑选自身感兴趣的,如新闻联播和焦点访谈等节目中选择时政材料,本质上此种做法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触动学生心灵,归属于德育教育的范畴。教师要延伸多种渠道与途径,调整时政动态,优化现有资源[7],给时政教育积累更多具备价值的材料。教师在材料选取上还应该思考时政点评和德育目标相互关联的焦点内容与热点内容,由此加强课堂德育功能,赋予时政点评课存在德育效能。

除此之外,教师应该在德育效能的发挥上起到主导作用,教学实践中,教师作为主导力量,时政点评过程中依旧要体现教师主导职能,因为以往教学思想的制约,一些教师注重教授淡化作业,注重知识传递淡化德育教育,部分学生缺少灵敏观察力,无法在时政材料中选择具备价值的德育材料,所以教师要围绕德育内容整合多种信息媒介,关心重大主题事件,优化时政资源,通过信息收集与编辑,筛选和德育价值相匹配的时政点评材料,给学生提供学习方向,作业结束之后恰当的评价学生学习情况[8],立足于教学大纲德育目标规范学生点评,不可以出现点评脱离原有方向的现象。

结束语

时政点评课的德育效能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不要学生死记硬背,临时抱抱佛脚等学习不好的习惯,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来时政点评,借助带动学生参加时政点评、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合理安排时政点评作业、时政点评课评价要求的三个主题、精心选择德育性时政材料等操作,引导学生从“书本”走向“生活”,从“课堂小河流”走向“社会的大海”。

参考文献:

[1]栾雁雁.高校思政课十九大时政专题教学模式探析[J].新闻研究导刊,2018(13):241-242.

[2]李亚平.社会学习理论视域下高校德育实效性提升探析[J].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8(01):103-106.

[3]吴江涛.浅论如何在班级德育工作中提高中职学生的人际自我效能感[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19(03):77-78.

[4]杨述琴.立足教材编写愿景 促进教学方式转变——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教法探究[J].学周刊,2019(32):84.

[5]秦爱新.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增强课堂美感的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44):83-84.

[6]章乐.小学德育课程实效性的提升策略——兼论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四年级教材的特点[J]. 課程·教材·教法, 2019(10).

[7]贾慧咏.德育课中学生自我效能感培育的教学实践[J].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19(6):91-92.

[8]于爽.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效能有效途径的思考[J]. 科技风, 2018(9):21-22.

猜你喜欢

有效措施
浅谈提升企业现金流管理水平的措施
浅谈制造业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措施的分析
煤矿机电设备检修管理问题研究
船舶涂装工艺技术改造中的环保技术研究
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效率的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