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以班刊为载体 激发兴趣共成长

2020-11-18李利会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写作能力习作班级

李利会

课标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能力的高低,对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乃至终身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老师怕教作文,学生怕写作文”是非常普遍的现象。我们不难发现,虽然语文教师普遍十分重视对学生习作的指导与修改,耗费大量时间“精耕细作”,但结果却不尽如人意。相当一部分学生把写作文视作畏途,害怕写作。有的习作千人一面,缺乏个性;有的习作语言笼统,大而化之;有的习作言不由衷,空话、假话、套话连篇。

学生写作能力低下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第一,缺少观察和体验。写作重在观察体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美味的大餐必须有新鲜的食材。一些学生要么整天埋头于书山题海之中,身心疲惫,无心观察;要么沉迷于网络虚拟世界,贪图感官的短暂享受,忽视观察、交往和体验。第二,缺乏写作策略支撑。对高强度、高刺激生活的麻木,对人情世故的疏离,阅读的快餐化、浅表化、庸俗化,使学生缺乏对生活应有的感受,缺少敏锐的思考发现,习作必然流于空洞和程式化。第三,语言表达能力不足。阅读量少,语言积累不足以支撑写作建构,不能满足言语表达的需求。第四,缺乏持续有效的激励。传统的激励手段,比如范读、贴墙报、等级评价等措施,范围窄、周期长,难以对所有学生的习作热情形成持续不断的催化。因此,如何建立一套有效的激励和评价体系,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从不愿写转变为想写、乐写,切实地提高小学生的习作能力,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的问题。我带着这个问题,在两届学生中进行了一些实践和探索。

既然决定出发,找准方向和目标就是首要问题。我希望我的新尝试,可以达到以下的目标:一是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增强写好作文的信心。二是让学生掌握写作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提高学生的思维与书面表达能力,克服作文“假大空”的现象,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三是通过研究探索,找到并优化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途径和方法,完善作文的评价体系,并致力于提升其有效性。四是依托实验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研究能力及教学能力,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尽可能形成个人的教学风格。

我阅读了各种文献和书籍,希望能够找到一种“秘籍”。可是,我慢慢发现,既要读“有字书”,也应该读“无字书”。于是,我把目光投向了老师们的课堂,投向了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一次教学都是崭新的,学习的主体只能是学生。那么,有没有一种方式可以调动起学生的内驱力,可持续地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呢?我发现学生对教室里小板报上每周张贴的优秀作文非常关注,那我可不可以把小板报做成易于保存、影响更广的班级小报呢?对,就做成班刊,让学生的写作有源源不断的动力,有自发的评价、修改和提升的意識,让班刊这艘“小船”载着我们一起,驶向更有深度、温度、广度的表达和倾听的彼岸。我给自己接下来的尝试拟订了几项任务:

1.进行“如何运用班刊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研究。了解和研判班刊在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中所起的作用,形成以发表促写作、以评价促进步的新型写作优化模式和评价模式,如“作文超市”“作文医院”“作文投票”等。

2.对学生在写作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研究。总结学生在写作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从选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入手,借助“思维导图”等工具和创新性作文评价模式,指导学生在自主的写作实践中提高写作水平。

3.尝试形成新型写作指导模式与评价模式。梳理传统的写作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建立一套新型的写作指导和评价的模式。

那具体该如何操作呢?

一、实施系列激励举措,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现在的学生生活在网络极度发达、资讯极为丰富的时代,为了激发这些“网络原住民”的写作兴趣,提升学生的习作评价意识和写好习作的荣誉感,我和学生共同建立了以下奖励措施:

1.“佳作卡”

定期从日记或习作中选出若干篇优秀文章,入选学生每人获得一张“佳作卡”作为鼓励。

2.“写作能手奖章”

“佳作卡”是作文获得肯定、走向进步的第一个台阶,获得“佳作卡”的学生如果再发表两篇作品,就能获得更大的荣誉“写作能手”称号,同时授予班级定制的“写作能手奖章”;在校刊、公众号等平台发表一篇文章也能获得“写作能手”的称号。

3.“班级小作家”

获得“写作能手奖章”的学生,如果能再发表五篇作品,就可以获得“班级小作家”的称号,获得此荣誉的学生就有资格出一期“个人微专刊”或者是办一次“个人专场佳作宣讲会”。这个殊荣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无疑有着极大的吸引力。

4.“未来诺奖之星”

在正式报刊发表过文章的学生可以获得“未来诺奖之星”称号,并且面向班级出一期“个人专刊”,邀请校长、学校名优教师、高年级优秀学生或优秀毕业校友在专刊为其寄语。学生有了榜样的引领,对其坚持写作、播下文学种子甚至是形成人生长远规划都有深远意义。

5.编辑团队

凡是获得“写作能手”奖的学生,就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写作能力,为了“以编促写”,让学生的写作能力持续提升,以四名学生为一个单位协助教师参与班刊的审稿,既“由扶到放”减轻了教师后期的工作压力,又训练了学生的自主管理,促进了学生写作能力的持续提升。

6.“希望之星奖”

为鼓励作文基础较薄弱的学生积极提高作文水平,凡是文章与以前相比有较大进步者,经班级一致评议,可以获得一张“希望之星奖”,并录用一篇稿件,给学生以成功感,从而激励其继续努力,争取更多的稿件被采用。

7.“稿费活动”

在班刊上发表一篇文章,获得相应的“稿费券”,“稿费券”积攒到一定数额,可以向老师换取相同价值的小礼品、课外书。

8.“星级作者”与“星级读者”

班刊印发给每一个学生认真阅读,学习佳作当中的好词佳句,达到互相学习、互相进步的作用。学生还可以给每一篇稿子评出1~5颗星,五星作文的稿酬可以翻倍,评定五星作文和最终结果一致的读者,就是最认真、最独具眼光的读者,也可以得到相应奖励。

此外,随着活动的不断深入推进,还可以探索形成新的激励举措,不断完善丰富激励制度,将已有激励举措形成“组合拳”,层层递进、持续深入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定期开展“点题作文”“下水作文”,引导学生观察积累

没有兴趣的写作是没有生命力的写作。在课标“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的思想统领下,引导学生将写作与其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对生活进行积极的思考和积累。通过每月一次的点题作文,提前公布作文主题,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的人和事,积累素材,体验思考。当然,更提倡教师和家长参与学生的写作,营造更加其乐融融的创作氛围。

三、积极向报刊投稿,以“发表”激发学生写作荣誉感

对于班刊中涌现出的优秀习作,积极向各级报刊投稿,以发表来带动学生的习作热情,引导学生更好地写好日记和课本中的习作,激发学生的写作荣誉感。

四、坚持适当倾斜原则,让人人享有“发表”的权利

每一个生命都应有自己的精彩。在办刊过程中,应当坚持“以生为本” 的原则,让每一个学生都享有“发表”的权利。适当向習作“困难”学生倾斜,让班级所有学生都

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写作的过程中,把写作当成一种乐事,并且养成乐于表达的习惯。

经过几年的“实践—反思—实践”,我欣喜地发现——

1.学生的认识能力和语言表达

能力得到了有效发展,写作热情得到了极大激发,写好作文的信心也得以增强,学生们不再视作文为畏途,绝大多数学生“愿意写”。

2.学生掌握了一些写作的基本

知识和技巧,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都得到了提升,作文虚假空洞的现象得以有效遏制,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发展,学生变得“善于写”。

3.因为我探索出了提高学生写

作能力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完善了作文教学的评价体系,用有目的、有规划、有激励的写作活动,倒逼学生大量阅读,变“要我读”为“我要读”,所以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得到了提升。学生有多人在《红领巾》《华西都市报》等报刊发表作文,参加各种演讲、诵读、知识竞赛活动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远方永远是远方,我和学生们都需要继续乘着“班刊”这艘小舟乘风破浪。在通过研究取得系列成果的同时,我也在不断思考这样两个问题:一是如何更广泛深入地进行“指向写作的阅读”,让学生拉满阅读的弓,射出最远最准的写作之箭?二是写作影响着学生的生活质量,影响着学生的生命尊严,如何让学生在持续的、想得到它的追求中,获得持久而又新鲜的“我要写”的动力?这也有待之后进一步深入研究加以探讨。

(作者单位:四川成都市新都区新都镇谕亭小学)

责任编辑 郝   波

猜你喜欢

写作能力习作班级
班级“无课日”
班级FACE系列大放送
论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的创新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立体化地培育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
以牙还牙
习作展示
写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