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营造课堂质疑氛围 培养学生质疑能力

2020-11-18黄小宇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感叹号字旁教师

黄小宇

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见到这么一种情况,教师在教学中提出一个个问题,学生也一个个回答了,但这种回答几乎成了一个套路、一种模式,学生只是一味顺着教师预先设置的思路把教师所想演绎出来。在整个过程中,教师用提问代替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沿着教师设置的问题,一步一步地到达知识的彼岸,使学生的学习始终被圈定在教师设定的框架里,扼杀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然而教师所问的问题,未必是学生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学生在三五秒钟内便能回答的问题,也不是真正的好问题。这样的学习是低效的,这样的课堂是违背了小学语文素养的培养目标的。

问题是课堂教学的心脏,也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有了问题,学生才有学习的欲望和目标。对于学生来说,质疑是积极思考的表现,是创新精神的萌芽。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都源于“疑问”,正如爱因斯坦说的:“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

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该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善于去发现问题,敢于提问,乐于提问呢?我个人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营造氛围,使学生“敢问”

传统的课堂教学,主要是以知识本位为目标,强调的是教师的“教”,而忽视了从学生“学”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这就使学生产生一种以老师的言行为准的思维定式,以为上课就是带着耳朵听,老师说的一定是对的。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为一种“服从”状态。学生思维不活跃,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打心眼里就没想到“疑问”二字,自然也就没有提问的勇气和质疑的精神。“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营造一个平等、民主、宽松的人际氛围和能够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情境,注意自己的语气、语调,尽量用商量的口吻与学生对话,让学生敢想、敢问、敢说、敢做,充分张扬个性,释放潜能。

首先,让学生建立一种意识——权威和现成的答案并不总是正确或者完整的,通过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我们可以创立自己的思想。所以,在第一次上课的时候,我就告诉学生什么叫作“课堂发言”,所谓的“课堂发言”就是将你自己心中的想法、意愿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样的发言是没有对和错的。当学生明白了发言只是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和意愿,那么当他在举起手来发言时,他就不会去想这个答案是不是对的,同学们会不会嘲笑我,老师会不会批评我。有了这样一种轻松的氛围,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就更积极了。

然后,我又在黑板的正上方贴了几条标语:

“我有发现”“我有疑问”“我有补充”“我反对”当学生在回答问题时,鼓励学生用上这样的开头语来阐述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凡是对老师的讲解或者同学的发言提出了质疑或者进行了补充发言的同学,我都会双倍奖励加分。

有一次,我上白居易的《池上》,在诗的下方配了一幅国画的插图,在一片碧绿的荷叶中间有一条小船,船上有一个孩子正在划着桨,船里装满了绿色的莲蓬。当时我让学生观察插图,其中有一个学生站起来问道:“老师,白莲是什么?”“白色的莲花。”学生接着问:“偷采白莲回,应该是偷偷地采了白莲回去,那船里的那些绿色的东西又是什么呢?”这个问题提得让我大吃一惊,我仔细一想:白莲的确是指白色的莲花,而在这里却装了一船的绿色莲蓬,很明显这是小孩采的,这应该是教材的插图编辑者出现的一个小小的失误。于是我赶紧抓住这个机会,大力表扬了这个学生,并且以此作为例子告诉其他的学生,我们应该带着思考去看,去听,一旦有问题就大胆地质疑。

二、指导方法,让学生“会问”

1.知识起点处,让学生学习质疑

课题往往是学习内容的信息之窗,也是问题的聚焦处。利用课题研读让学生提出问题,也是一种质疑能力的培养方法。以《吃水不忘挖井人》一课为例,在开课初我把题目写在黑板上,然后让学生进行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有什么问题吗?学生提了很多问题,大致归纳为四个方面:(1)挖井人是谁?(2)这个井的位置在哪里?(3)为什么要挖井?(4)“吃水不忘挖井人”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在学生一边提出问题时,我就一边引导,在读了课题有疑问时,可以用上“是谁”“怎么发生的”“为什么”等这样的疑问词来进行提问。在接下来的学习环节,我们进行小组合作,然后来交流讨论学生课前提出的那四个问题。当把问题解决了以后,我又和学生一起进行总结。笔者发现,原来当我们对课文提出质疑的时候,也是在带着问题读书,带着问题思考,然后再解决这些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整个学习过程就是围绕提出的问题来学习的。这样学生就尝到了质疑的甜头,感受到了质疑带来的学习效果。

2.知识矛盾处,让学生敢于质疑

矛盾意味着冲突,而知识冲突常常是理解知识的一个突破口;知识冲突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点亮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发生争论甚至争执,在争论中学生思维的火花产生碰撞,并产生疑问。

在执教日本诗人金子美玲写的《一个接一个》这首儿歌时我在想,这么美的一首小诗,任何碎片式的讲解对它都是一种亵渎,所以还是读吧。读好、读美就可以了,要解决“读好”必须解决感叹号。开课我请了一个学生来读第一小节,读完以后请学生评价,一个学生说他的“呢”字没有读出来,另外一个学生站起来说:“我反对,因为我听到了,只是他把这个字读得很轻,因为你离他远,所以没有听到。”我接着问:“为什么他把这个字读得这么轻呢?”学生说因为像“呢”这样带口字旁的轻声字,我们都要读轻一点。于是我又问学生:“你们还知道有哪些这样的字吗?”学生补充了“呀、啊、吧、嗯、哪……”“你们知道這些字是什么字吗?这些字放在句子的末尾,我们把它叫作感叹词,而这样的句子我们称之为‘感叹句,最后都会用上感叹号。”紧接着一个学生举手说:“老师我有疑问,我发现有一句话,‘快回家睡觉!后边没有感叹词,也不是感叹句,为什么用了一个感叹号呢?”听他这么一说,其他学生也都发现了,的确是这样。所有的学生都用疑惑的眼光看着我,我赶紧肯定:“宝贝,你真是太棒了,被你发现了感叹号的另一个秘密,那就是除了感叹句还有一种句子,我们也会用到感叹号,比如就像你刚才提到的这个命令式的句子,还有请求式的句子,我们把这类句子叫作祈使句。”接下来的教学环节我又给学生讲了祈使句……当时我的心里是既惊讶又高兴,惊讶的是学生能够提出这么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高兴的是整个交流过程都是平等、轻松、自由的。

3.知识困惑处,让学生乐于质疑

在教学中,教师要更新观念,鼓励学生敢于大胆质疑,敢于向权威挑战,敢于提出难倒教师和学生的问题。质疑能使学生在认知上产生困惑,产生认知需要,从而引起定向的探究性反射。有了這种反射,思维活动也就应运而生了。

一天,我们在学习“常”字的时候,有一个学生提问:“‘常下面为什么有一个代表布的‘巾字旁呢?‘常和衣服、布都没有关系呀!”这还真把我难住了,于是我立刻将问题抛给学生:“我们每一个汉字背后都有一个故事,那么关于这个‘常字背后的汉字小故事,就交给你们来解答。今天晚上回家问一问爸爸妈妈,或者请爸爸妈妈帮你上网查一查资料,明天当小老师给大家讲讲。”第二天提问的学生来到办公室告诉我,这个“常”字在古时候最早代表的是衣服。是的,杜甫有一首诗里就提到“初闻涕泪满衣裳”,只不过那个“裳”字下边写的是一个衣服的“衣”,而这个“常”下边是一个“巾”,从古至今,很多字在演变过程中都发生了变化,但是这两个字曾经都代指衣服。学生的这些“为什么”,并不都是一些无聊的问题,这些问题里边都包含着他们的思考,所以我们要认真地对待他们的每一个困惑、每一次质疑,并鼓励他们大胆地提出疑惑。

三、鼓励质疑,使学生“好问”

学生敢问,会问了,还要喜欢问。要使学生养成质疑的习惯,教师的鼓励就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让学生“问”有保障,使有效的自主学习得到积极评价。创造力人人都有,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星星点点的智慧火花,不失时机地给予积极评价,使学生时时有一种愉悦的心理体验,感受到思维本身的乐趣。当一个人的才能为他人所承认时,就会产生一种发挥更大才能的心理。所以,一旦发现班上有学生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就及时表扬他,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并以此作为典型,让其他学生向他学习。

在一次识字课上,学习青蛙的“蛙”字时,学生观察到“蛙”有一个虫字旁,一个学生站起来说,带虫字旁的字和昆虫有关。另外一个学生马上提出质疑:青蛙不是昆虫,为什么“蛙”有虫字旁呢?其他的学生也提出蛇也不是昆虫。原来“虫”是地球上存在的生物中最古老的一种生物,古时候人们为了区别人和动物,就把人之外的动物都叫虫,比如长毛的叫“毛虫”,长羽毛的叫“羽虫”,长鳞片的叫“鳞虫”,长盔甲的叫“甲虫”,但是后来动物的种类实在太多了,所以虫就慢慢地代指“昆虫”。那么像彩虹的“虹”为什么又有虫字旁呢?原来最早人们认为天边出现的彩虹是一种不吉祥的动物,看见彩虹不能用手去指,否则会遭到灾难,所以我们今天看到的“虹”字就有一个虫字旁。对于虫字旁这个偏旁的含义,经过这一刻,相信学生都清楚了,以后再遇到这一类的字,学生也能进行自主识字了。

其次,鼓励学生:说不好没关系,说错了重说;说不完整的,自己或同学可以补充;没有想好的坐下来想想再说。当学生在提问过程中出现一些诸如逻辑不清、表述不当等情况时,教师不要立即打断学生的话语,也不要立即订正,而是要在学生说完之后,再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或者请同学补充、订正。我们在关键时刻要扶学生一把,应该采取低起点、严要求、勤训练、上台阶的策略,循循善诱,不厌其烦,使学生一步一步地学会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疑惑,进而达到问得巧、问得精、问得新、问得有价值。

综上所述,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应该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想问、敢问、会问、好问,使学生由被动质疑逐步转向主动质疑,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从而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在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等方面得到进一步发展。

(作者单位:四川成都市新都区谕亭小学)

责任编辑 田 晟

猜你喜欢

感叹号字旁教师
王字旁其实不叫“王字旁”
开开心心来闯关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感叹号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
“乔”字娃娃变戏法
“少”字歌
感叹号大王(上)
感叹号不可随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