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识字教学深度探索

2020-11-18李利会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研修识字语文

李利会

一、主题的确定

1.背景分析

课标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把识字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点,不仅因为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基础中的基础,更因为在大语文观逐步树立的今天,我们越来越聚焦于学生的“核心素养”,越来越关注学生作为生命的个体,他们应该具有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而就语文的核心素养而言,主要包括了“语言的建构和运用”“思维的发展和提升”“审美的鉴赏和创造”以及“文化的理解和传承”四个方面。只有在初始学段解决了识字的问题,才能帮助学生更早、更顺利地进行海量阅读,进行情感体验,丰富积累,逐步形成良好的语感,并逐步学会运用阅读方法,理解、鉴赏文学作品,进而实现“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同时,课标对于义务教育阶段识字的目标是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左右,这也让识字教学成为小学低段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统编本低段教材的先行落地,给小学语文低段识字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因此,我们迫切需要对小学低段识字教学进行新的认识、新的研究、新的实践。

2.现状分析

我们在推门听课、集体备课、小组教研等实际操作和观察中,发现了现阶段的识字教学存在着不少问题。

(1)高投入,低回报——效果不佳。

在实际的识字教学中,我们发现老师们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尽管如此,学生的识字收获却不十分令人满意,以至于在小学低段的识字教学中,我们并没有得到预想中的回报。究其原因——

首先,低年级学生识字的量远远达不到要求。当然,统编本教材的识字量已经在以前的其他版本教材的基础上有了很大提升。但是,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告诉我们,量变不够,质变不生,较少的识字量不足以支撑起学生完整而丰富的语文学习和体验,更不用说基于核心素养下,学生应有的听、说、读、写、思诸多能力的形成。

其次,教师的两极分化(一方面老龄化严重,在编语文教师平均年龄45岁以上,另一方面新增非编教师过于年轻又缺乏相应教学经验和研修能力)造成了教师对统编本教材的理解领会不够深入,目标不明确,固守文本分析不愿放手,以至于忘记低段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就是识字,教学面面俱到,全面开花,未能正中靶心有的放矢。

(2)测评机制不够合理——有待完善。

写字识字教学也是需要验收学生学习成果的,但由于课程本身的任务量较大,普遍存在着测评机制不完善的情况。教师在教授写字识字课程之后,很难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教师无法全方位地根据学生的学习成果来制订下一步的教学计划,学生对自身的学习水平也缺乏清晰的判断。这就造成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小学生也缺乏自我表达的意识,这样就更加造成了测评的难度和复杂性。所以,长期以来,识字教学的效果往往更多地停留在笔试为主的阶段,而这种方式往往并不能更好地引领教师确立更加与时俱进、符合学生终身发展的识字教学目标,也未能改变我们的课堂生态。

针对这些实际问题,我们意识到:在小学低段的识字教学中,我们需要一个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达到高效的识字教学课堂样态。没有问题,就没有思考,没有思考,就没有变革。基于我们发现的这些问题,基于我们的终极目标——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我们一心一意直奔识字,全力追求量质齐升,进行了一轮又一轮深入的校本研修。

二、我们的探索

1.集体备课,共享共进

(1)重新認识低段识字教学目标。

我们首先开展低年级联组集体备课,结合最新版的课标对统编本低段教材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解读,同时重新学习了相关文献,剖析现阶段我们的识字教学存在的问题,开展广泛的探讨,对小学低段识字教学的目标达成共识:要抓识字量,有了量的积累,才会有指导提升甚至是飞跃,学生才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实现“语言的建构和运用”“思维的发展和提升”“审美的鉴赏和创造”以及“文化的理解和传承”,从而真正地享受语文。

(2)“五定”:定单元,定人员,定资源,定范围,定策略。

定单元——每个人负责指定单元的全方位备课。定人员——除了定备课人员,还有教科室点对点指导的人员。定资源——我们的课程资源不仅包括教科书,还有《日有所诵》、国学经典,以及学校、家庭、公共场所的常见标识。定范围——除了统编本一、二年级课本上的一、二类字必须掌握外,我们把课本上以及其他教学资源出现的常用字和高频字定义为三类字,要求做到一定比例的弹性掌握。定策略——针对低段儿童身心特点,我们的主要策略集中在游戏激趣。大家群策群力,搜集、整理、优化,找到了很多识字游戏:抽大奖、对对碰、钓鱼、猜字等。

如“钓鱼”,教师出示事先在课件中做好的生字图片或者生字卡片,依次指认每一个生字。如“里”,学生说:“里,里,在哪里?”说完后马上在自己的生字卡片中找到“里”,找到后拿在手中举起来说:“里,里,在这里。”这样可以依次对课堂中的每一个生字认读。再如“对对碰”,同桌两个人拿出自己的生字卡片,一个学生先拿出一张卡片“船”,放在桌子上说:“我出船。”另外一个学生也找到他手中的“船”字卡片,放在桌子上说:“我出船。我们一起碰一碰。”这样可以依次进行每一个生字的认读。

2.第一轮课堂观察

课堂是教育科研的出发点和归宿,校本研修应该是源于课堂并且服务于课堂的。于是,在我们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之后,真真正正地深入课堂,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方可保证我们的研修有的放矢。

我们每上完或听完一节课后都会思考:这堂课的识字教学有效吗?还有更有效的方法吗?这堂课哪一点最值得我学习?如果到我班教学,我该怎样优化?……

通过一轮轮的“做课”验证,然后进行团队分析,我们以课堂观察的形式记录下课堂现象,便于以量化和归纳的方式进行推论、分析,然后依据课堂观察进行深度平等的对话,通过对话促使所有参与教师进一步反思教学行为,更新自身的教育观念,形成更深刻的理性认识。做到了这一系列的实践、反思、内化,教师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就“移植”了新的认识,并结合自己的特点内化为自己的经验。

一段时间过后,我们欣喜地发现:学生的识字量上去了,阅读的瓶颈也得以突破。同时,由于识字量上去了,我们有机会把目光投向全体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状态,找到了第二阶段急需解决的问题。

3.深入思考,智慧碰撞

我们发现,课堂上,前70%的学生,特别是前三分之一的学生,他们在教师“激趣、激励”的“双激”机制下,迅速扩大了识字量,得到了自信和发展,我们的识字课堂可以说已经是有“广度”的课堂了。但是,后30%的学生,他们的课堂有效学习时间其实无形中被其他学生挤占。我们敏锐地察觉到这一“两极分化”现象,这样的课堂,并不是我们想要的。我们需要的课堂,除了有“广度”,更应该有“态度”——让每一朵花都绽放,有“温度”——让所有学生都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总而言之,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我们通过集体研讨,初步找到了问题产生的原因:没有有效、指向明确的前置学习,使部分学生在课堂上没有话语欲望或者自信,使得部分优秀生挤占了他们的学习空间。在大量的课后反思和激烈的思维碰撞下,我们殊途同归地找到了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那就是小组合作学习。进行了相关研修后,我们进入了下一个阶段的实践。

4.第二轮课堂观察,精益求精

小组合作学习,如何做到看上去和实际上都很美?我们在一次又一次的课堂分析中发现,只有解决了有效性,全体学生才能各美其美。而要解决有效性,需要找到两个突破口:

(1)对学生进行有效的预习方法的指导。

对于学生出现的预习中的问题,我们发现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教师缺乏对学生进行实际的预习方法的指导。发现了这个问题,我们一起研讨出了针对小学低段识字教学的一些指导预习的方法。小学低段的大量的识字教学是在学习完所有的拼音之后进行的,根据课标对于识字和语言的要求,也结合我们四川人的方言特点,我们研讨出以下一些指导预习的方法。

①教师录制音频,学生自主发现。让学生自主发现容易读错的音,包括平舌音和翘舌音的区别、前鼻音和后鼻音的区别、多音字的区别以及轻声字的发音。这样考虑到了家长参与辅导参差不齐的问题,并没有过多地增加家长负担。

②读给大人听。学生发现了这些需要特别注意的字的读音后,可以自己在书上圈出来作为标记,然后读给大人听(这里的大人可以是父母,也可以是比自己大的人,只要能对他进行指导的人都可包含在内),请大人给他进行评价。

(2)对学生预习情况的反馈要予以落实。

①小组检测。学生来到学校后,可以在小组内进行检测,每个人找到的需要注意的字可能是不一样的,在小组内先进行检测,可以用集体的智慧帮助他们注意更多需要注意的字和音。

②组内评价。教给评价语音模板:“××同学,我要提醒你……”“××同学,你的翘舌音发得真准。”小组检测完毕后,还可以指导学生对组内的每个人找出的字进行评价,这样不仅训练了他们的倾听习惯,也训练了他们的表达能力。

5.继续深入,不断打磨

学生的识字量和参与度上去之后,我们发现,由于课堂太过活跃,以至于在游戏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难以控制的场面,这就是教学中常常出现的也是老教师们十分头疼的“一抓就死,一放就乱”的尴尬局面。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又进行了一次研讨,商讨出了以下几种解决问题的办法:

(1)声音训练。

声音训练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四种不同音量的声音的训练。我们将这四种不同音量的声音分别叫作“0号声音”“1号声音”“2号声音”“3号声音”。“0号声音”就是没有声音,是在听教师上课的时候使用的,这是训练学生认真听讲保持安静的习惯。“1号声音”指的是只能同桌两个人听见的声音,是同桌两个人之间进行互动学习时使用的声音。“2号声音”指的是小组之间能听见的声音,在有小组合作或游戏的时候使用这个声音。“3号声音”指的是全班同学都能听到的声音,当有同学进行发言时使用这个声音。对学生进行声音的训练,能使他们在游戏中使用不同音量的声音,这样就能使课堂掌握在教师的手中,而不至于学生们在游戏时失去控制,使课堂变成“菜市场”。

(2)倾听训练。

训练学生学会倾听是十分重要的。学生们只有学会倾听,才能认真听老师上课,也才能认真听同学发言。在课堂教学中,特别是当有学生起来发言时,许多学生容易出现不会倾听甚至和同桌说话讨论的情况。因为小学生有强烈的表现欲望,十分喜欢抢答问题,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针对发言的学生所说的话来提问,这样就可以训练没有发言的学生倾听发言的学生回答问题。

(3)口令训练。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我们可以设定一些专属班级中的口令,进行口令训练,让学生一听到口令就能立刻做出相应的反应。通过一些班级中约定俗成的口令训练,能迅速让学生做到闭上嘴巴安静下来或者立刻坐端正等其他身体反应。当然,除了这些简单的口令之外,我们还根据语文课的特点,使用儿歌或者诗歌来进行口令训练,这样不仅能维持课堂纪律,还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4)小组分工细化。

分组活动时,组长的职责是什么,每一个学生做什么,流程是什么,我们都要做到精细化,尽量减少低年级学生无效学习的概率。

通过对学生们进行声音训练、倾听训练、口令训练、分工细化,我们在组织游戏课堂时发现课堂变得有序了,可控了,之前游戏识字教学课堂中吵闹、不可控的情况减少了,我们的课堂开始变得有“广度”“态度”“温度”了。可是,执教二年级的教师关注到一部分学生“吃不饱”以及向三年级过渡时思维发展、审美提升有需求,于是我们又开始了进一步的探讨。

6.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深度课堂初探

為了发展学生思维,实现以读促读,我们结合统编本低段教材,对二年级的前置学习再次进行优化,设置了对字形、字义的个性化解读,以及“由此及彼、举一反三”的联想式学习。学生在课堂上就可以进行多元解读。大量信息的交流碰撞,让学生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课堂生态更加趋于我们的理想状态——“课前真探究,小组真合作,全班真交流”,从而实现了低段语文课堂学习方式的转变。

7.不断完善测评机制

测评机制的存在不是为了突显哪个学生学得好或是哪个学生学得不好,而是为了能够让教师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真实学习状况,以便开展下一步的教学计划。因此,不断完善测评机制是十分必要的。如何才能更好地进行测评呢?就各班级而言,测评机制不应该是统一标准的,需要教师根据所带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只有适合本班级的测评方式才是最好的。教师在借鉴优秀的测评方式的同时,也可和学生进行交流,听取学生的建议和意见,选取最优的测评方式。

同时,我们也探索了我校校级低段识字的检测方法,采用的是平时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与期末“识字大赛”相结合的方式,尤其注意发挥其诊断、反馈和激励的功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加强形成性评价,采用各种方式,记录学生的成长过程,同时坚持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全面反映学生语文学习的状态及水平。更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将师评、自评及互评相结合,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自我反思,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有利于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我们让学生家长、志愿者都参与到评价活动中来,争取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有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三、我们的收获

我们的主题研修,以语文核心素养为导向,以学生发展为宗旨,以教师为主体,以课堂为本位。立足语文核心素养,把好识字关,学生语言的发展就会在高起点上步入快速高效的轨道。解决了识字这一重点难点,我们连连收获了惊喜:人人参与,优秀生得到更好的展示,潜能生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与发展;小组合作氛围浓厚,师生、生生的关系融洽;学生主动学习,眼神发亮,发言精彩,灵性迸发……初步实现了“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

主题研修唤醒了教师对校本研修活动的内省、自醒,让研修成为教师快乐的精神追求,明白了校本研修是促使自己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形成了参与校本研修的内驱力。大家自发、自覺地投入其中,让教学与研修共生互补,以教促研,以研促教,催生了教学智慧。当然,这些只是我们一点初步的尝试,我们从“核心素养”出发,一路跋涉,一路求索,就是为了带着我们的学生,追求“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实现师生共同的自由生长。好的课堂生态,等待我们继续去建设和维护,我们定将继续聚焦真问题,开展真研究,为打造“有广度、有深度、有态度、有温度”的课堂和课程孜孜以求。

(作者单位:四川成都市新都区新都镇谕亭小学)

责任编辑 郝   波

猜你喜欢

研修识字语文
一主六维:深度卷入的研修模式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识字儿歌
识字儿歌
识字故事
识字谜语
“过程设计”提升校本研修品质
校本研修应避免“四重”“四轻”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