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64排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对肝血管瘤的诊断价值

2020-11-18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21期
关键词:低密度螺旋组间

汤 萍

(常州市武进中医医放射科 江苏 常州 213161)

肝血管瘤患者绝大多数都属于海绵状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则为肝脏的良性肿瘤之一,较为常见,其中女性的发病几率高于男性。疾病的诊断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及时开展对患者的疾病治疗,减少患者病情延误而导致的病情加重[1]。64排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肝血管瘤患者提高自身的疾病诊断率,患者可以及时获得有效的疾病控制方案,实现疾病的早知道、早治疗[2]。现列举160例肝血管瘤患者进行分组讨论。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在本院2019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160例肝血管瘤患者,将160例肝血管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64排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结果设置为研究组,将其CT平扫结果设置为参照组。观察两种不同诊断方法诊断后的疾病确诊率。160例肝血管瘤患者:男性61例,女性99例;年龄为32.36~52.39岁,平均年龄(45.91±3.62)岁。

纳入标准:(1)均符合肝血管瘤的诊断标准要求;(2)经过医生的研究分析解释,肝血管瘤患者或者患者家属自愿加入本次研究,并愿意配合医护人员工作;(3)肝血管瘤患者没有死亡风险。

排除标准:(1)存在精神障碍的肝血管瘤患者:(2)有着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的肝血管瘤患者;(3)知晓研究情况后拒绝签署知情同意书的肝血管瘤患者;(4)年龄在70岁以上的肝血管瘤患者。

1.2 方法

1.2.1 CT平扫 CT平扫需要控制参数:1.5Pitch值,5mm的扫描层厚,150mA 电流,120kV电压。行全肝扫描。在扫描之前患者不能饮食。

1.2.2 64排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 检测人员使用Philips Billiance 64层螺旋CT机,对患者进行常规CT薄层容积扫描。检查人员需要控制好检测的扫描范围。如果被检查患者的部位明确,可以适当的对患者进行局部扫描。扫描层厚2mm,重建问隔0.6~0.8mm,管电流150~200mAs,准直宽度16×0.75mm,管电压120kV,旋转速度0.5s,螺距0.938:1,重建层厚0.5~1.0mm。窗位500Hu,窗宽1800Hu。扫描结束后对原始数据标准算法重建和,重建层厚0.625mm,重建间隔0.625mm.获取轴面源像后上传Workspace4.0工作站。

1.3 指标判定

观察患者的扫描结果情况,得到患者的实际疾病诊断结果。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人员将本次研究收集到的一系列肝血管瘤患者的相关数据,采用SSPS26.0软件进行分析,肝血管瘤患者的计数资料以%表示,例n表示,采用χ2检验。将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最终结果为P<0.05,那么证明,此次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种不同诊断方法肝血管瘤患者的疾病确诊率情况

对比两种不同诊断方法肝血管瘤患者的疾病确诊率情况,研究组的患者疾病确诊率高达94.38%,而参照组患者的疾病确诊率只有85.00%,研究组的疾病确诊率明显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种不同诊断方法肝血管瘤患者的疾病确诊率情况比较[n(%)]

2.2 两种不同诊断方法肝血管瘤患者的病灶检出情况分析

参照组160例患者一共检查出171个病灶,其中病灶绝大多数为类圆形或者圆形的低密度病变,部分病灶伴随着分叶状改变。其中,160例患者中有单发病灶122例患者,14例多发病灶患者。有49例肝血管瘤患者自身的病灶呈现高密度钙化,有61例肝血管瘤患者自身的低密度灶中可见更低密度的变性、坏死病灶。有111个病灶的直径为1.0~3.0cm,22个病灶的直径为3.0~5.0cm,剩余18个病灶的直径为5.0cm以上。

研究组160例患者一共检查出226个病灶,其中病灶绝大多数为类圆形或者圆形的低密度病变,部分病灶伴随着分叶状改变。其中,160例患者中有单发病灶135例患者,15例多发病灶患者。有51例肝血管瘤患者自身的病灶呈现高密度钙化,有63例肝血管瘤患者自身的低密度灶中可见更低密度的变性、坏死病灶。有166个病灶的直径为1.0~3.0cm,40个病灶的直径为3.0~5.0cm,剩余20个病灶的直径为5.0cm以上。

对比两种不同诊断方法肝血管瘤患者的病灶确诊率情况,在病灶确诊率的统计学分析中,研究组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单发病灶的检出率,研究组同样远远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统计学意义;但是,针对肝血管瘤患者中的多发病灶检查结果,研究组稍微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针对肝血管瘤患者中的高密度钙化检查结果,研究组稍微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针对肝血管瘤患者中的低密度灶检查结果,研究组稍微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2。

表2 两种不同诊断方法肝血管瘤患者的病灶确诊率情况比较[n(%)]

3 讨论

传统的肝血管瘤患者疾病的主要诊断方法就是CT平扫。CT平扫在检查过程中会由于患者的身体原因以及检查人员的实际操作失误,而出现一系列的检查失误,导致疾病诊断结果存在较大失误。其中,胸骨的特殊形状、检查条件限制以及投照角度不当均是导致疾病诊断误差较大的主要原因。64排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检查的有效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之前CT平扫的不足之处,提高了其对于肝血管瘤患者的检查精准性。

64排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技术的使用,可以实现连续式容积采集,相对比传统的扫描过程,其自身可以在6~8s内完成快速扫描,不仅仅提高了扫描工作的速度,还提高了扫描工作的准确性,可以仅仅通过一次扫描实现多种图像的收获[3-4]。不仅如此,64排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技术还可以有效进行任意平面、多角度、薄层的成像,进一步完全实现任意切面图像的各向同性,其技术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肝血管瘤患者检查的准确性[5]。本文研究得出的结论,与巫巧雄,陈红的研究互证,证明其自身的研究有效性[6]。

综上所述,肝血管瘤患者的64排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镇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更好的改善患者疾病症状,提高患者疾病确诊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低密度螺旋组间
达格列净对预混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不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低密度隔热炭/炭复合材料高效制备及性能研究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松南气田低密度低伤害随钻堵漏钻井液技术
数据组间平均数、方差关系的探究
低密度超音速减速器
旋风“螺旋丸”
要背沟,不要“虎背熊腰”
更 正
奇妙的螺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