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理教学中微专题复习的实践与思考

2020-11-18浙江

教学考试(高考地理) 2020年5期
关键词:气温农业影响

浙江

近几年,随着高考改革的推进,落实立德树人,提升学科核心素养成为地理高考试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试题已从对知识考查转变为对核心素养的考查,采用何种复习策略才能让我们的教学更适应高考要求,这是复习课中教师需要应对的问题。本文以“气温对农业的影响”复习课为例,试图寻找微专题复习的有效方法。

微专题具有“微”“专”的特点,因其话题集中、耗时较少且针对性强、时效性高,经常被穿插在复习课中使用。按照《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和《浙江省高中地理教学指导意见》的有关要求,农业区位因素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了解农业生产的主要内容,理解自然条件、技术经济、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生产与布局的影响。基于以上知识点,在复习中既要求学生从宏观角度对农业区位因素进行分析和选择,还要从微观角度对具体区位因素加以分析和判断。为了达成以上目标,需从回归教材,厘清气温的相关概念展开复习。

一、回归教材,厘清相关概念

为了激发复习课的学习乐趣,课前出示新闻:2019年5月,普通的国产苹果6元1个,新疆梨卖到9元1个,一盒荔枝69元,一盒车厘子129元……近段时间,“水果自由”成了网络热门话题。水果价格高涨,不少消费者从过去的按斤购买,变成论个购买。教师拿出杧果和苹果,“这是我们班大部分同学爱吃的水果,在我们浦江有种植吗?”同学们盯着水果回答:“不能?”“为什么不能?”“热量不够。”“是啊,热量是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基本条件,影响农业生产的哪些方面呢?请仔细阅读必修二课本59页和区域补充读本130页,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出示问题:

1.热量影响农作物的哪些方面?

2.衡量农作物热量条件的基本指标是什么?

3.活动积温作为划分温度带的指标,我国按照积温差异,自南向北划分为哪些温度带?

4.说出我国每一温度带的作物熟制及主要农作物。

5.杧果和苹果应分布在什么温度带?

新授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了农业生产条件,但部分同学对知识的内在体系不能进行逐层建构,存在知识碎片化现象。为了让知识实现逻辑联系,培养问题意识,选择回归教材,让学生细细研读课本,把农业自然区位因素中热量、积温、气温用问题的形式串联起来,促使学生准确理解概念并对作物种类分布、生长期和耕作制度等概念及其影响因素落实到具体区域。

在该环节教学活动中,补充中国温度带分布图,并把10 ℃及以上的积温和具体温度带对应起来,再要求学生说出每一温度带的作物熟制和农作物。通过逐层设问的方式,提出相应的拓展性问题,不仅可以进一步完善气温对农作物的影响的线索,同时有助于促进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

二、逐层探究,挖掘成因

教师提出新的问题:“在其他温度带内杧果就不能生长了吗?这个爱文杧果就产自四川的攀枝花。”在同学们的惊讶中出示探究材料:

杧果属于热带水果,喜温耐旱,生长的有效温度为18~35 ℃,在-3 ℃时果树会冻灾严重。一般认为,北回归线是杧果栽培的北缘。攀枝花市原来不产杧果,1996年农业专家实地考察后认为攀枝花得天独厚的亚热带干热河谷气候特征适合杧果种植。此后,攀枝花市成为世界上纬度最高、海拔最高、成熟期最晚、品质最优的杧果生产基地,售价是普通杧果的2~3倍。根据材料及攀枝花地理位置和地形图完成问题。

出示探究问题:

1.分析攀枝花市能够种植杧果的自然原因。

2.从气温角度,说明攀枝花杧果质优、价高的原因。

第1小题让学生把答案写下来再呈现,在巡视中发现学生审题不仔细,逻辑混乱,甚至出现答非所问现象。于是第1题带领学生一起审题,采用圈划关键词的方法,圈出指令词“分析”,中心词“能够”,限定词“自然原因”。让学生带着题干中需要的信息分析材料,寻找到重要提示“亚热带干热河谷”,再调用知识储备“干热河谷气温高”,影响干热河谷的自然因素“西南季风背风坡,降水少,焚风效应强”。材料中“在-3 ℃时果树会冻灾严重”,引导学生分析“冬季,高大山脉阻挡北方冷空气,使金沙江河谷气温较高”,最后组织答案。当学生在答题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有了关键词的提醒,有助于学生分析过程中注意获取图文有效信息。

有了第1题的铺垫,第2小题让学生独立画出审题过程中的思维导图,并前后4人讨论完善形成该小组的作品。从关键词“质优”“价高”出发,学生能准确找到其影响因素“生长周期长”“昼夜温差大”“上市时间晚”等内在知识联系。并通过画思维导图化抽象为具体,让思维可视化,同时加深了学生对知识内在逻辑联系的理解。

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根据考情和学情,针对学生薄弱环节,设置“写一写”“圈一圈”“画一画”“理一理”等活动,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突破重难点,让知识得到落实,能力得以真正提升。

三、活化思维,深入探索

为了巩固学习情况,拓展思维,达到举一反三的学习效果,出示变式训练材料:

(2020年全国卷Ⅰ,36题)

葡萄喜光,耐旱。如图为某坡度较大的地方采用顺坡垄方式种植葡萄的景观。该地位于52°N附近,气候湿润。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指出该地种植葡萄宜选择的坡向,并分析与梯田相比,顺坡垄利用光照的优势。

该变式题节选自2020年全国卷Ⅰ,选择此题一是让学生感受真题的命题特点,二是要求学生能够通过知识迁移来解决问题,理解气温和光照对农业种植坡向的影响。该地位于52°N,正午太阳高度角小,葡萄喜光,适宜选择向阳坡(南坡)。采用顺坡垄耕种方法,可以使植株和垄接受较大的光照面积。训练学生在解题时,不仅要记住基本规律,更需要形成能力和素养。通过调取、比较攀枝花种植杧果的相关知识,达到知识迁移应用的目的。

四、理性生成,辨析差异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无处不在,处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下,气温对农业的影响不仅有有利的一面,也会带来不利影响。出示探究材料:

黑龙江省黑土分布广泛,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其中玉米是其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据此回答问题。

简述黑龙江省春季低温对玉米生产的不利影响。

此问题不难作答,目的是关注学生由学会向会学的转变,培养学生发现知识的过程、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看到问题后,争着说“这个题目我会。”七嘴八舌地回答“冻害严重;播种时间延迟;土壤解冻晚,不利于播种;生长期缩短,影响产量和品质。”设置气温对黑龙江种植玉米的影响,目的是让学生在不同的素材中不断总结解题的思维方法,从而真正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效果。

出示探究材料:

拉萨原来不产西瓜,引种后发现,直接“铺”在地上的西瓜生长不好,只有将西瓜藤架空,西瓜“挂”后才能结果。西瓜“挂”着的原因是

( )

A.可以减少叶子对西瓜的遮掩,增强光照,促进光合作用

B.可以充分利用立体空间,节省土地,节省大棚面积,减少农业投入

C.土壤的湿度不够,干燥,直接“搁”在地上,容易使瓜的水分蒸发

D.大棚内的地面温度比空气温度低,不利于西瓜的发育成熟

此环节设置的目的是让学生理解气温会影响农作物的栽培方式,一个区域在确定了农作物种类和数量后,就要采取合理的科学种植方式,并落实到具体土地上去。地理是一门对空间思维要求较高的学科,教学中在学生“知识和经验的最近发展区”内引入素材,从气温对农业的影响,设置不同的推理性问题,有利于学生自行扩展知识领域,丰富认知结构,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五、延伸拓展,提升认知

全球气温在不断变化,这对农业生产也会带来一定的影响,我们如何面对呢?出示探究材料:

华北地区是我国冬小麦分布的典型地区,冬小麦播种过早,冬前积温过高,易形成冬前旺苗。若不控旺,会影响小麦后续生长,甚至减产。黄河流域以北地区流传有“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的古老农谚。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播种冬小麦过早,可能导致减产是因为

( )

A.生长周期缩短 B.收获期提前

C.春季返青快 D.冬季易受冻害

2.山东省南部地区将古农谚修改为“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的根据可能是

( )

①土壤比原来更肥沃 ②气候变暖的影响

③小麦良种的培育运用 ④改善了水源条件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为了达成深度教学,围绕气温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方面,层层递进。当气温对农业生产有利时,我们积极开发利用;当气温对农业生产不利时,我们改变栽培方式和耕作制度;当气温处于变化时,我们努力调整,提出新的生产方式。最后出示变式训练材料:

(2016年全国卷Ⅰ,36题)

茉莉喜高温,抗寒性差,25 ℃以上才能孕育花蕾,32~37 ℃是花蕾成熟开放的最适温度。喜光,根系发达,生长旺季要求水分充足,但土壤过湿不利于其根系发育。如图示意横县在广西的位置和范围。

与江苏、浙江相比,说明横县有利于茉莉生长的气候条件。

本题目主要引导学生完成影响农业区位因素的纵深拓展,气温作为气候的一个因子,对农业生产具有很大的影响,那气候的其他因子(降水、光照、昼夜温差等)又会对农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进一步让学生回归必修二课本59页,研读教材、强化基础、自主构建知识网络。

六、教学实践思考

我们如何把教学内容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在教学中落实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呢?把教学内容渗透的地理核心素养挖掘出来,回归教材,选取微专题,用问题整合学习内容,使学生对地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通过学生在解决地理实际问题过程中发现其思维过程。因此,在本节教学内容中,选择教材中重要知识点,同时又是学生容易忽略的阅读补充内容,透过气温对农业生产的具体影响,总结一般规律。利用不同区域气温的差异,引导学生思维的转化,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利用栽培方式的改变,帮助学生搭建知识间畅通联系的渠道,唤起学生的思维发展,从而为茉莉花的气候条件分析奠定基础。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教师必须主动探寻有效的教学方法,重视教材内容的挖掘和研究,或对高考题、模拟试题深入研究,并进行分类、整理,形成“微专题案例群”为教学所用。通过自己教学方法的改变来带动和促进学生学习方法和思维形式的改变,实现对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

展开全文▼

猜你喜欢

气温农业影响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基于FY-3D和FY-4A的气温时空融合
美食网红如何影响我们吃什么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深冬气温多变 蔬菜管理要随机应变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与气温成反比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