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20年高考地理全国卷Ⅲ分析暨复习建议

2020-11-18四川

教学考试(高考地理) 2020年5期
关键词:沙地玻璃幕墙考查

四川

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使高考推迟一个月,停课不停学的线上教学,让2020年高考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高考。本文通过分析2020年全国卷Ⅲ试题,提出复习建议,为2021届高三如何有效复习提供思考。

2020年乃至其后几年的高考命题,虽可以依据《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参考高考评价体系,但除了面临“三新三旧”(新旧高考交叠,新旧课程、新旧教材更替)的多重挑战,还将面临新课程与新高考不同步、选考科目命题能力建设、取消考试大纲不适应的挑战。所以在以上背景下,给命题人和一线师生都带来挑战。

一、试卷特点

纵观2020年的全国卷Ⅲ,有以下几个特点:

1.稳中求进、教考相长

根据学生的思维习惯和做题习惯,2020年全国卷Ⅲ命题人在命题角度、题量、题型、难度等方面都进行了充分考虑和精心设计,体现高考题的选拔功能。整个考题基础性与综合性并重,因此学生上手不难,总体特点为稳中求进,教考相长。

整套地理试卷共8个题组,其中地理学术情境占4个,日常生活情境1个,地理与生产联系情境3个;8幅地图,其中示意图3幅,区域图2幅,统计图3幅。整个试题对地理学科四大核心素养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进行了考查。参考答案字数约为781个(不包括环境保护选做题部分答案),字数相对而言较为适中。两个选做题难度差异较大,匹配度较弱。

2.特色鲜明、贴近生活

选择题4~6题以2020年将进入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为背景,选择题7,8题和主观题36题与2019年全国卷Ⅲ36题很相似,都源于教材,但又高于教材,用或显或隐的方式指涉初高中地理教材,通过高考让学生真正有效回归教材。选做题43题精心选择地域特色的素材,既体现了高考地理试题的温度和高度,也体现了将命题设置与生活现实相结合,创设开放的问题情境。通过徒步旅游设问,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学生心中播下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种子,树立学生五育共举的思想境界。

3.构建情境、对接素养

2020年的全国卷Ⅲ,不管是地理学术情境、日常生活情境、还是地理与生产联系情境都由真实情境向试题情境过渡,笔者认为这是高考试题命制的一大改变,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让学生能够通过思考,达成更高的目标。36题体现了将命题材料与教材内容相结合,创设综合的探究情境。37题主要考查关键能力,服务高考选才,体现了高考地理的力度。其以毛乌素沙地环境演变为背景,要求学生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对沙地、湖泊景观转化的关系进行层层深入探究,辩证地看待人地关系,既不误入地理环境决定论,也不陷入人定胜天论。通过历史时期的变化,引导学生认识地理事物有其自身的发展变化规律并具有相应的生态功能,人类并不能强行改变,该题彰显了地理学科注重考查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意图。选做题44题体现了将作答要求与人生体验相结合,创设真实的任务情境。

【例1】(2020年全国卷Ⅲ,44题)

据估计,建筑物的玻璃幕墙每年导致全球数以亿计的鸟儿死亡。某度假村建于燕山南麓沟谷之中,周边树木葱茏,鸟儿啼鸣,环境优美。建筑物整体顺谷地南北向延伸,外立面大面积使用玻璃幕墙(剖面如图所示)。该建筑建成初期,清晨和傍晚鸟儿频频撞击玻璃幕墙而死亡,且清晨多发于西侧而傍晚多发于东侧。

合理解释鸟儿撞击玻璃幕墙“清晨多发于西侧而傍晚多发于东侧”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

【解析】本题设计巧妙,学生必须获取有效信息——谷地南北向延伸,联想太阳东升西落的生活常识,进一步分析出清晨太阳从东面照射沟谷西侧的山体,明亮的山体和树木的影像映入朝西的玻璃幕墙,鸟儿误认为镜像里是真实的山林,由西向东飞向西侧玻璃幕墙,撞击而亡。傍晚太阳从西面照射沟谷东侧的山体,明亮的山体和树木的影像映入朝东的玻璃幕墙,鸟儿又误认为是真实的山林,撞击玻璃幕墙而亡。找到原因后,对于解决措施应该能够进一步思考:如设置障碍物;放置驱鸟装置等。

可见,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各类生产活动、社会现象等,都蕴含着地理的原理。将身边的地理情境引入高考试题,也是培养学生地理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增强学生对地理学应用价值的认知。

二、复习建议

1.回归地理教材,穷尽试题信息

把教材读厚。在地理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增加查证细节,追根求源,本来一本较薄的教材,由于增加了不少内容,就变得“较厚”。地理教材上出现的内容是最基本的概念、规律和定律,所以第一轮复习就要事无巨细的通读一遍。还要注意一些细节,甚至地理教材上为了帮助我们理解某个知识而出现的某一幅地图或图片,都有可能成为高考地理出题的一个点。

再把教材读薄。在整体阅读地理教材的基础上,读薄就是把地理教材中所讲的内容理顺,对整个结构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由于高考题也要照顾到知识点的密集程度。所以把地理教材读薄的另一个要义是,抓住关键的知识点。领会它的核心要义,对于高考地理中快速解答此类问题有极大的帮助。

【例2】(2020年全国卷Ⅲ,7,8题)下图示意某地质剖面,其中①指断层。据此完成7,8题。

7.①②③④中最先形成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8.砂砾石层的下界为相对平坦而广阔的面。该面形成时期,所在区域可能

( )

A.地壳持续抬升,遭受侵蚀

B.地壳持续下降,接受沉积

C.地壳运动稳定,遭受侵蚀

D.地壳运动稳定,接受沉积

【解析】这是一道常规的地质高考题,源于教材高于教材,第7题综合考查了沉积岩的新老关系、断层、岩浆侵入等地质知识点,先后顺序是④①②③;第8题如果学生观察仔细,发现背斜顶部明显被外力侵蚀,能够联想到人教版必修一73页第3自然段相关内容,那么第8题就迎刃而解。

可见,教材是学科基础和主干知识的重要载体,是学生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主要依据,因此我们应多钻研教材,落实课本知识。尤其注意透彻理解书本上案例所反映的基本原理以及结论的推理过程,高考对“死记硬背”知识的考查会越来越少,而会越来越多地注重知识的灵活运用。把握多种地理要素、地理原理和规律的内在实质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灵活分析地理问题。同时,我们应该跳出“题海”,把有限的精力花在优质的题目上,而典型例题、自己经常出错的题目都是我们说的优质题目。限定时间静下心来,理解透彻后还要尝试做多套变式题,争取“吃透”这方面的知识点。

高考地理试题材料有两个要点需要学生特别注意。一是试题中提供的地理信息往往很简练,而且可能隐含了一些信息,这是为了尽可能减少学生的阅读量,又可以达到考查目的。二是无论是文字还是图表,对解题无用或无关的信息都已删去,因为任何多余的信息都可能给学生解题带来障碍和干扰。作为学生一定要用够、用透试题中的所有信息,一定要注意材料、图像、甚至图例、注记,包括图像中的文字的大小、字体、字距等都可能蕴藏着解题的相关信息。学生做题时要细致地研究题目的文字提示,包括材料、题干、地图,以及选项中一些不起眼的字句都能成为解题的关键,可谓“字字珠玑”。例如,上题图例中的玄武岩三个字,就是教材人教版必修一72页中图4.8侵入型岩浆岩,如果学生抓住了这个重要信息与教材对接,本题的题眼也就找到了。

2.重视地图素养,积累地理术语

区域认知是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重要的学科能力。很多地理命题都以区域地图为载体,将地理问题置于具体的区域中,考查我们运用地理知识、原理、规律来分析、评价、论证和解决地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我们在平时的学习当中需要不断锻炼区域认知和综合分析能力。从认识区域特征,到反演区域特征的形成过程,构成了传统地理与现代地理的分界。地理过程强调地理事物在时间维度上的变化。通过地理学经典的研究方法,区域对比和关联的考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区域差异的产生机理。可见,地图是高考地理题的一大特色,所以在地理高三复习教学中,图像系统的复习是高三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从地图中可以通过考查学生的地图素养看出平时地理教学留下的痕迹。

【例3】(2020年全国卷Ⅲ,37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毛乌素沙地中流动沙地、固定沙地与湖泊、河流、沼泽等景观并存。上述景观在自然和人文因素影响下可发生转化。1995—2013年,流动沙地趋于固定,湖沼面积减小。一般而言,风沙沉积越多,风沙活动越强。某科研团队调查1万年以来毛乌素沙地东南部湖沼沉积和风沙沉积数量的变化,结果如图1所示。图2示意毛乌素沙地1995—2013年气温、降水的变化。

图1

图2

(1)分别简述图1所示Ⅰ、Ⅱ、Ⅲ三个阶段湖沼面积和风沙活动的变化特征,并归纳湖沼面积与风沙活动的关系。

(2)说明毛乌素沙地1995—2013年流动沙地趋于固定的自然原因。

(3)毛乌素沙地1995—2013年湖沼面积减小,试对此做出合理解释。

(4)近些年来,毛乌素沙地绿化面积逐渐增大,有人认为“毛乌素沙地即将消失”。你是否赞同?表明你的态度并说明理由。

【解析】此题整体难度较大,但并非不能上手。学生只要静下心来认真读题,一步一个脚印,很容易发现命题人由浅入深的妙处,第(1)题就是分三段看图说话,自然而然得出湖沼面积与风沙活动此消彼长的关系;第(2)题难度上升,要求学生综合文字材料和图2分析,得出气温无明显变化趋势,降水呈波动增加,有利于当地植被生长,流动沙丘(地)趋于固定;第(3)题要求学生从人文地理角度思考,本题提取信息难度较大,区分度较高,但从(2)(3)题的命题逻辑来讲也能够想到人类活动强度增加,生产生活耗水量增加,地表水相应减少等与参考答案相近的思路;第(4)题为开放性试题,分值虽然不高,但要得到理想分数却也不易,试题考查地理学科的综合思维核心素养,要求学生全面仔细阅读图文材料后方能下笔。

可见,“审题—获取文字提示—获取图像提示—答题思路—对接材料和区域背景分析”是解答地理高考试题的思维主线。在日常学习中,我们应要注意将文字材料与图表有机地结合,以获得完整的、综合性的地理信息。在审题目和材料的时候要注意画出“关键词”,如时空概念,新概念,地理术语等,思考关键词与所学知识的联系,能否进行类比和知识迁移。

高考试题是让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地理问题,所以需要在复习备考中重视地理能力的培养。例如,计算能力、等值线的判读、空间想象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等。通过新情境和新材料,不断提高对主干知识的运用能力。做题的时候还要注意地理术语的积累,以减少答题的文字量,提高语言的准确性。

综上,不管高考题如何变化,作为一线地理教师都应该转变备考观念,认真学习教育部考试中心发布的《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等文件,把培养学生地理学科必备能力、核心素养等落到实处,提高学生的自主复习能力。一线师生要调整心态,积极以稳定平和的心态迎接明年的挑战。

猜你喜欢

沙地玻璃幕墙考查
能钻过柔软沙地的蛇形机器人
浅谈高层建筑玻璃幕墙施工技术
建筑工程中的玻璃幕墙节能技术探究
高层建筑玻璃幕墙设计与施工技术分析
呼伦贝尔沙地实现良性逆转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沙地迷宫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关于超高层建筑单元式玻璃幕墙技术的探讨
风滚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