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数学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0-11-18陈泽洪
陈泽洪
四川省德昌中学
为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的目的,合作学习这一手段被广泛地应用于高中的数学课堂教学当中。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合作学习在高中数学教学应用时仍然许多问题存在,这导致课堂教学时的质量和效率没能达到预期的目标。所以,要深层研究并改变高中数学合作学习,这对于提升高中数学课堂的学习质量和效率有重要意义。
一、高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存在的问题
1.小组合作学习过于看重形式。
因为不同小组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基础不相同,比如,有些学生成绩比较好,思维比较发散,而且擅长总结,可以对题目进行举一反三。而有些学生基础比较差,并且不擅长交流和沟通,也不喜欢动脑去思考,他们害怕表达自己的看法,或者说他们认为表达和不表达没有什么区别,所以他们的积极性很难被调动起来,不容易主动去探索和交流,常常应和其他学生的想法。
2.学生参与性不强。
合作学习,字面的意思就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去完成的教师发布的学习任务,小组的每一个成员都应为了完成团队的任务和目标努力的学习,而不是自顾自的学习,要在探索,在交流的过程当中,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达到预期的良好效果。但结果时有不满,学生们不易向着一个目标进行讨论,即便是开始讨论也不会完全投入,也就不能说是真真正正的小组合作学习了。
3.教师指导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不够。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他们可以和教师积极地互动,从而让他们更好的参与教学。因为小组合作学习自由性比较大,所以对学生和教师都提出了更加高的要求,有些教师可能在传统教学上是个擅长者,但在管束学生方面,能力不足,而且不容易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参与性和积极性。
二、高中数学教学开展合作学习应对策略分析
1.具有探究性、综合性的开放性课题更适于开展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让小组里的每个人合作去完成任务。思维空间越大,越适于开展合作学习。所以,思考难度越高、开放程度就越大、那么有着一题多解这样特点的综合问题就是合作学习的主题的最好选择。高中数学中存在的一些应用性问题,比如立体几何当中正方体与正方形的讨论——由相同面积的正方形组成的不一样的纸片可不可以折成正方体?如果可以的话要怎么折?折叠的方法有没有规律可循?再比如概率当中的多解性课题:A 盒子中有2 个黑子、3 个白子,B 盒子中有2 个黑子和2 个白子,分别从A、B 两个盒子中随机拿出1 个子,这两个子全都是白子的概率为多少?这种既能亲自动手操作、又可以促进合作小组中的成员一起讨论的应用类课题,更加适用于开展合作学习。
2.重视小组成员的分工安排,成立合理的合作团队。
合作学习的本质是“分工”与“协作”,对团队中成员们的分工安排特别重要。在开始合作学习前,教师应该领导合作学习小组进行成员的分配,比如,教师要十分清楚班级中学生们的各方面基础和素质,把成绩较好与较差的、性格活泼积极的与内向安静的、推理能力强和动手实践能力强的同学混合搭配,达到使小组成员之间动静结合、优势互补的目的。教师在发布学习任务时,要让小组内的每一个成员都有具体任务在身,比如测量、绘图、演算、记录、推论、总结等。与此同时,教师在指导学生合作学习的时候要鼓励小组中的优秀学生积极地去帮助学习能力不是很强的学生,指引他们跟上组员的学习步伐,促成互相帮助的局面。
3.充分发挥教师对整个合作学习过程的干预作用。
教师应该对即将开展活动的合作学习内容及主题有一定的了解,能在合作的成员现有的数学知识和能力素质等因素的基础上,预测合作小组在学习的过程中将要遇到哪些问题。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第一,教师要帮助各小组成员进行合理分工,将小组成员的特长充分发挥出来,让小组的成员一起完成合作学习,让每一位成员的个人价值都能在合作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第二,对小组成员进行参与性指导,观察小组每个成员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与互动性,鼓励主动积极的学生发起到组领导者的作用,指导被动消极的学生紧跟小组研讨脚步,维护好合作小组的整体性和协作性。第三,教师在合作学习过程要连贯性引导学生,引导小组的成员紧紧围绕中心问题进行讨论,不乱不散,养成严谨的数学逻辑思维。
三、结语
合作学习这一模式对高中数学教学的开展,可以起很好的促进作用,不仅对于提高学生的交流协作、自主探究能力有帮助,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生涯,有着特别深远的帮助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