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人为本”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探微

2020-11-18刘红军辽宁财贸学院

长江丛刊 2020年25期
关键词:以人为本主体政治

■刘红军/辽宁财贸学院

如今,新时代的大学生往往存在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都大大增加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而以人为本,顾名思义强调学生所占据的主体地位,并在承认学生地位的基础上充分地理解,关心和尊重学生。以人为本原则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积极落实以人为本,转变传统教育观念,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结合学生的年龄阶层和心理特点,在科学发展观的影响之下,培养出更加有利于社会的人才。

一、在高校思政教育中践行以人为本的原因探究

(一)价值观多元化发展

高校大学生是社会未来的建设者,身上肩负着伟大的使命以及远大的理想,可以说高校大学生的发展将直接影响我国未来的建设和发展。因此,高校应该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提升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对于世界以及事物的变化能够有正确的理解与认知,培养自身积极的生活学习态度,才能够促进学生的自身发展,进而促进国家的未来建设。当前社会的发展较快,新生事物层出不穷,无论是社会价值还是文化发展都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高校思政教师更加应该践行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才能够引导学生正确道德观与价值观的形成。

(二)网络时代的影响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已经正式进入了信息化的时代,信息技术改变了人们生活学习的方式,作为互联网的主要使用人群,网络技术已经成为了大学生广泛运用的一种技术。在网络时代中,人们获取知识的方法与途径更多了,处理信息的方式也逐渐变得快速化和即时化。受到网络信息的影响,很多大学生会产生一些负面的、不合理的甚至是偏激的情绪和思想,对于其之后的学习发展都会有不好的影响。大学生本身就具有很强的自主性,对于新鲜事物具有好奇与尝试的心理,这也是其成为网络技术主要使用者的原因之一。在网络环境下,高校的大学生能够获得信息选择的主动权,通过信息网络技术能够有效地拓宽自己的视野,得到更多的信息。但是由于大学生的社会阅历较少,在面对一些错误以及歪曲的信息时并不能够对其进行分辨,有的甚至会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形成偏激的思想意识,迷失发展的方向,进而做出不利于自身发展以及社会和谐的行为。坚持以人为本就能够将学生作为学习教育的主体,更加关注于学生的内心世界,引导学生正确思想的形成。

二、以人为本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中的内涵

(一)教育人性化

所谓以人为本,重点就是更加关注学生个体的情况并实施教学,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第一个体现就是教育人性化。这要求高校教师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应该与学生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作为一个教育的合作者以及引导者,增加与学生的沟通,同时增进对其的理解与关心。

(二)教育本体性

教育的本体性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教师身份与教学之间的关注上,教师应该总结之前思想政治教学的经验以及不足的地方,意识到教育活动的双主体性,即教育者以及受教者在思政课堂中同属主体地位。也就是说,学生在教学中能够接收和学习的质量并不只在于外部的教化,更多是还需要教师对于内动力进行引导,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从而加深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知,实现自我补充和自我教育。

(三)教育针对性

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尤其是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大学思政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从而引导其树立远大的理想,从而积极地生活,为社会做出贡献。当教育过程中遭遇困难时,教师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主动走近学生,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了解,把握他的思想状态以及生活学习情况,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才能够提升教育的质量。

(四)教育生活性

教育的生活性主要指的是高校在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应该为大学生创建一个优良的教育生活环境以及健康的心理环境,增加教学内容的实践性,提升学生在生活方面的体验,从而优化其精神状态,引导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五)教育实效性

以人为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还体现出了教育的实效性,要求高校教师注重自己的言传身教,从自身做起,落实教育的效果。同时还启发教师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创新自己的教育途径和形式,做到以理服人以及以情感人。

三、“以人为本”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策略

(一)实施双主体教育模式

教育者和受教者是教学课堂中最基本的两个元素,两者的相互促进和配合形成了一种稳定的教育结构。一般来说,教学结构主要分为主体中心模式以及客体中心模式两种,然而通过实际的检验可以知道,两种模式都存在严重的缺陷与弊端,最为科学合理的就是符合以人为本理念的双主体教育模式。双主体教育模式中将教育者以及受教者都看做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尤其重视受教者的主体地位,因为他们不仅是接受教学者的教育过程,同时是实现自我教育的施教者。也就是说,双主体教育模式能够实现教育者以及受教者身份的转换,从而实现自我的提升。教育者在这种模式中主要发挥引导的作用,两者相互促进、相互转化、相互影响。以人为本就是学生为本,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从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对自我价值的探讨和追寻。教师应该及时转变自己的角色,增加与学生之间的了解与交流,提升学生的自我意识,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向更深层次发展。

(二)务实教育模式的转变

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于注重教学的理论性、规范性和灌输性,学生对于教学的体验仅限于知识的死记硬背以及对期末测试的应付,完全无法对其产生兴趣,对知识的理解也只限于表面。这样的学习体验会使学生从心理上产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排斥,对其形成刻板教条、生硬枯燥的刻板印象,这也是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要想突破当前教育的困境,就应该改变纯理论教学的模式,将其转变为务实教育,引导学生从抽象孔洞走向具体务实。因此教师在今后的教学设计中应该增加案例教学的形式,针对社会热点新闻以及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与共鸣,并对其进行深度剖析,探究其社会背景以及形成原因,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增进学生对于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提升教学的质量。

(三)促进师生平等模式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大学生现在获取信息以及知识的渠道变得更多,教师不再占据学生学习生活中的知识垄断地位,因此,教师与学生都应该转变传统的思想,改善师生之间的关系,争取建立一种师生平等、民主探讨的健康发展模式,这样的学习氛围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中,学生应该做到保持对老师的尊重以及生活中的谦虚态度,而教师则应该培养自己终身学习的理念,鼓励学生对感兴趣的知识领域进行深入地探究,以一种平等民主的态度对待学生。

四、结语

综上所述,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高校应该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过实施双主体教育模式、转变务实教育模式以及促进师生平等模式发展等策略创新教育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才能够提高思想政治教学的质量,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以人为本主体政治
强化述职评议 落实主体责任
论碳审计主体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何谓“主体间性”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略论意象间的主体构架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