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机遇与挑战

2020-11-18

长江丛刊 2020年22期
关键词:政治思想大学生

/重庆科技学院

一、新时期青少年群体的特点

当代青少年出生在社会环境整体相对比较和谐,社会价值呈现多元化。伴随着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网络已渗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青少年也在从中获取庞大信息,俨然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媒介。在这样的时代环境下成长起来的青少年,他们的思想状况总体上是积极向上的,有着高涨的爱国热情,政治认同度较高,个性上有着较强的独立意识,重视和追求个人成才和成功,有着强烈的追求个人发展和自我实现的意向。但同时其群体特征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自主意识强烈,相对社会使命感和集体意识有所消退,以自我为中心,不善于理解和关爱他人,受挫能力较弱,同时,他们有着开阔的视野、活跃的思维与创新意识,能够紧跟时代潮流,能够充分掌握与运用现代发达的网络技术,快速接受各种信息,但也存在其平面化、被动的接受知识的特点,对各种信息缺少主动的筛选,对主流核心价值缺少坚定信仰与深层次思辨,理想信念认识模糊等新特征与问题,对当前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因而,对他们的正确引导至关重要。

二、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社会时代变迁发展中多元文化的冲击与碰撞

现代世界不仅在社会变迁的步伐上快于以前,在范围和深刻性上也与以往迥然不同,社会发展和环境变化迅速,多元文化和价值观念交织、碰撞与相互激荡,容易形成多种人格特别是传统与现代人格并存。对于正处于人格成长期的大学生来说,一方面要努力在各种文化价值、特别是多种人格的冲突中寻找平衡、协调和整合,另一方面又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他们人格表现为多面性和不确定性,使其容易陷入相对主义的困境,其表现为易受外界的影响,在价值选择上摇摆不定,由于缺乏内在绝对的、普遍的标准导致其价值混乱和冲突,所以当代大学生具有较高的道德认知水平,但在行动上的践行能力与创新能力较为薄弱。同时,深刻的社会变革,激烈的多元文化碰撞加上独生子女的家庭环境,使得原有的教育元素和价值规范不断受到挑战,从而弱化了包括大学生在内的当代青少年对于传统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认同,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代际差异,增强了代际冲突的可能性。

(二)网络化、信息化时代对大学生发展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的社会化途径日趋多元化,正更多地由校内向校外延伸,由现实生活向网络延伸,社会和学校对大学生社会化过程的控制正趋于减弱。网络以其开放、高效、广泛等特点对大学生的社会化模式、内容等方面都产生着深远的影响,网络已经深入大学校园的各个角落,越来越越紧密地、频繁地与网络发生联系,学生在校园内随时随地都可以上网,网络的普及已经极大地改变了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交往方式、娱乐方式甚至语言习惯。当前大部分学生上网还是有节制的,基本上在合理、有序的范围之内,但还是有一部分学生会因过度使用网络产生网络依赖,尤其是网络游戏的影响尤为严重,少部分学生投入大量时间、金钱在其中,导致时间透支、生活不规律、寝室关系紧张、消费过度等问题,严重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甚至个别学生成为网络成瘾障碍,被迫退学。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呈现的新特点

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总体上呈现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人生观、价值观主流取向积极,进取、务实。新的时代背景下,“95后”、“00后”的大学生由于受着社会环境等影响,其特点也呈现与80后群体不同的特性。当代大学生的个体意识明显增强,其社会责任意识,有所渐趋弱化,渴望摆脱对他人的依附,以自我为中心的痕迹十分明显,个性张扬,崇尚个人自由不受束缚,反感他人的说教,对任何事物倾向于持批评的态度,关注个人发展,重视和追求个人成才和成长,重视个人利益,常常仅根据自己的主观意念进行判断,根据自己的偏好进行选择,对社会问题虽然并非完全漠不关心、无动于衷,但由于习惯从自我出发,受限于社会阅历、政治经验和实际锻炼,他们对许多复杂社会问题的看法往往简单化、片面化甚至极端化,对自身认识与定位不够清晰与准确,在处理人际关系上,以“以自我为中心”的痕迹十分明显,表现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处事原则,同学之间缺少相应的包容与理解,合作意识与能力亟待加强。

三、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路径的探索

当前“95后”、“00后”大学生中呈现的新特点与问题,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机遇与挑战,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适应这一代人的特点与变化,切实改善高校思政工作的方法与方式,提升其实效性。

(一)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理念,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新时期,针对当前社会环境与“95后”、“00后”大学生的新特点与新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应密切联系实际,不断调整其内容、方式等,其方式应更灵活化、多样化,内容应更贴近学生,以满足当代大学生的需要,从而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我们要善于将对学生的总体化培养目标和个性化教育过程有机统一起来,承认和尊重学生在发展方向和水平上的差异,在坚持主导型、高扬主旋律的同时,在坚持人才培养基本标准的基础上,更多地关注学生不同的个性特征和发展需求,为学生设计出多层次的成才目标,以此作为不同层次学生的规范和引导,以适应学生越来越真实、越来越直接的个人发展愿望以及在成才选择上更为多样化的个性需求,从而在教育过程中更加充分地激发学生自己的内在需求和积极性,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自觉内化。

(二)加强高校思政教师队伍建设,做好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在学生中呈现出来的新特点、新问题,要善于发现与总结工作经验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高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两个关键主体一是辅导员;二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师。首先,辅导员作为与学生接触最多、最为密切的人,针对新时期学生思想特点呈现的新变化,要求这支队伍要有着较高的能力素质,要能够应对学生中出现的各种新变化、新问题,要有着专业的知识背景与较多的知识储备,要清楚了解与分析学生思想特点,尽管当代大学生表现出较高的政治认同度,但他们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法较为淡漠与疏远,传统的教育方式对他们进行教育的难度较大,要经常关心学生们多方面的需求,尊重其个性化、多样化的发展,为其建立起扎实的政治理论支撑与深厚的理想信念基础。

(三)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网络的迅猛发展呼唤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不断创新。高校要注重通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拓展和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途径和形式,多动员与指导学生参加互联网+、创新创业等科技创新大赛,打造高品质、多样化的校园网络文化品牌等,掌握网络舆论主动权,善于整合媒介资源,形成强势的正面舆论,充分发挥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教化、调节等功能,为学生们正确认识问题、思考问题提供引导,同时还要规范和约束学生们的网络行为,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循网络道德,合理使用网络资源,自觉抵制不良信息,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同时,校园网络拓宽了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满足了学生们对知识与信息的渴求,QQ、微博、微信、贴吧、抖音等已经成为学生们日常交流的主要媒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利用这些媒介,熟悉网络语言,形成与学生们之间有效的互动,拓展与学生们之间的情感与语言,进行有效的正向思想、舆论、信息引导,提高学生们的信息素养和网络媒介素养,使学生们学会选择、分辨、处理、综合利用信息。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适应学生主体的变化,要进一步强化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性,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和工作方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猜你喜欢

政治思想大学生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第十六届大学生年度人物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方丽洪 “90后”大学生返乡创业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