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思政育人途径探索研究

2020-11-18李园媛泸州职业技术学院

长江丛刊 2020年23期
关键词:专业课思政特色

■刘 鹏 李园媛/泸州职业技术学院

一、前言

我国职业教育已经进入蓬勃扩张时期,从2019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高职院校扩招100万人情况看,党中央将职业教育的地位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是职业进一步发展的新机遇,对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带来重大影响。我国正面临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决胜时期,全面持续推进职业教育改革,有利于人才培养模式多元化,促进职业教育、技术性人才和产业生产模式转型升级的有效衔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强有力的职业技术人才输出。教育部颁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方案实施方案》提出明确要求,落实职业教育改革不断深化,要求“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落实好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的工作目标,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阐明职业教育在狠抓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同时落实立德树人的的教育根本任务,保持技能培养和价值观塑造双驱并进,实现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深度融合的育人机制。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我国特有的国情和历史,决定我国必须走自己的高等教育发展道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因此各高校必须落实又“专”又“红”的办学方针,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人才的同时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证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坚定地政治信念。

如何将立德树人贯穿整个教学环节,开展三全育人的教育新局面,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各门课程都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将思政教育贯穿整个课堂,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解决传统思政教育培养模式的问题,全面推进课程思政迫在眉睫。高职院校土木工程大类学生主要来自于普高的理科和中职类院校,学生高中阶段与文科类学生课程设置、发展方向不同,导致个体思政知识和思想认知等发展与文科类学生存在一定差异[2],总体来说高职院校土木工程大类学生在实操、技能方面较强,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储备相对薄弱,因此土木工程大类学生在专业课授课过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十分必要。土木工程大类中各个专业专业课程做到深挖核心专业基础课程中思政教育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制定新的课程标准等,让专业课担起思政教育的重担。

二、加强专业课教师思政知识

高校思政课程属于公共课程,大部分授课时间分布大一学年,并且思政课程教师任务繁重,主要采取的授课方式是合班教学,教师不能针对各个班级学生自身特点定制教学方案,并且大部分学生因对就业的片面认识存在公共课程对就业无用的看法,进而导致了思政课程教学效果参差不齐,因此分班教学的专业课教师进行专业课知识传递的过程中全方位思政教育渗透迫在眉睫。首先专业课教师要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学习党的基本理论,不断提升自身政治觉悟,建立自身的政治理论体系,将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融入到工作中,在教学过程中以正确的思想认识引导学生思想观念的塑造,培育出符合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职业技术型人才;其次加快完善学校专业课教师思政培训制度,集中组织教师进行思政学习研修培训,解决专业教师知识不合理的缺陷[3],进一步加深专业课教师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的理解,笃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再次高校各个部门相互协调合作,创建教师、工程师、管理人员交流平台,打破组建教学团队时候专业屏障,打通课内课外、校内校外和线上线下联系[4],将不同专业教师、校外专家以及学校管理人员有效的融入专业课程团队,帮助专业课教师完成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和方法和改革创新;最后明确“课程思政”建设的制度保障[5],充分调动专业课教师对自身知识结构调整的积极性,激发专业课教师对课程进行深度思政理论挖掘,增强专业课课程思政效果,将专业课程的课堂思政教育创造成建筑类专业思想素质教育的主阵营。

三、改革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合理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是教师课堂教学活动知识有效传递的保障,如何将“思政元素”有效的添加到专业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并取得显著的成效,教师需要根据学生自身特点和课程结构形式,合理创新性的改革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找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专业课知识融合的切入点。土木工程类的专业课主要以理论和实践课为主,教学手段主要是板书、幻灯片和教材。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方法是一种传统的静态教学模式,本身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6],为顺应新时代学生特点和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教师应该把脉学生的具体需求,将多媒体视频、可移动电子设备的播放平台等引入教学活动,使教学手段创新化、多样化,通过网络传播的及时性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少年的价值观培养方向,将网络教学内容、短视频案例等与专业理论课堂活动有效衔接起来,通过引进符合时代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保证理论学习的同时融合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时事政治热点。革新教学手段的同时教学方法也要同步转变,将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等教学方法向主动式、探讨式等教学方式转变。

四、探索思政教育渗透途径,弘扬新时代工匠精神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需要具有工匠精神的技能型人才,同时世界技能大赛的推广对职业教育的改革产生了新的深远影响[7],从多个角度帮助职业院校探索寻求新的职业技能培训方向,为保证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高校承担着培养一批具有新时代中国特色,具备坚定地理想信念的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的重任。首先加强师生对工匠精神的理解,组织师生与参赛选手及教练进行面对面的学习交流,鼓励土木类专业教师参加技能竞赛,在备赛过程中有机融合专业知识、价值观念和工匠精神,传授精湛的技艺同时增强师生对专业技能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责任感,让师生亲身体验到专业知识、个人价值和祖国荣誉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交融。最后教师应积极探索将工匠精神融入课堂教学和实训实践教学的途径,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的技能型人才的观念,改变社会对“技工”的理解认识,重塑学生自身对职业院校技能知识和建筑专业就业的理论,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的技能型人才。

五、结语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完成专业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相辅相成协同教育的途径改革,努力将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打造成高校土木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营,通过专业知识传授过程中价值观塑造的渗透,培养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具备工匠精神的新时代技能型人才。

猜你喜欢

专业课思政特色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基于案例教学法的饲料专业课教学策略——评《饲料学》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模具专业课教学探索与实践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傲慢与偏见》的艺术特色解读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抓普及、促提高、创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