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文化传承与发展

2020-11-18张昱婷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长江丛刊 2020年23期
关键词:中国化信念领导人

■张昱婷/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一、前言

随着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入研究,其思想内涵正变得逐渐丰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也逐步加深。在研究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需采用辩证发展的方式去看待两种文化的交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借助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使其理论更加丰富,而通过传承与发展,中华文化的各个方面也都有马克思主义的影子,使该类文化更具现代化。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原因

(一)改进人们的信念

由于马克思主义属哲学理论,而该哲学的核心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在马克思主义中,对信念的诠释极其重要,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信念属积极向上。在我国抗战时期与建国初期,此类信念极为重要,是建设阶段的重要支柱。随着新时代的发展,我国在诸多领域,如文化、经济与社会等取得了较高的成就,其社会生活也产生了较大的改变,但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若想提高社会主义建设水平,在认清社会现实的同时,其发展理念需要更为积极向上。

(二)改善人文精神

通过马克思、恩格斯等多个哲学家的努力与发展构成了马克思主义,该理论经过多人多年总结后,通过多重实践与相关经验的总结,进而逐步完善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借助该理论的发展历史,积极进行自我批评是该系统得以完善的基础。马克思主义在进入中国后,其发展过程也较为艰难,由于中国历史较为悠久,通过多个朝代兴替与相关革命建设,我国领导人在拥有多种经验的基础上,仍然进行自我批评,并将马克思主义纳入革命实践中,进而使我党体系变得更加丰富。

(三)坚持以人为本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内,都将人当作国家建设与革命的主体,人民群众推动与构成了历史的发展。无论是中国革命,还是建国初期的建设,都充分发挥人的作用,特别是在当前阶段,借助多种形式,发挥人民的力量与智慧,已成为当前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的关键。以人为本的发展理论也有助于传承与发展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三、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文化传承

(一)确定了思想路线

在马克思主义中提到,“是就是,不是就不是,除此以外,都是鬼话”。因此,马克思主义借助中国化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确立了我国的文化思想路线,即实事求是。实事求是作为成语,其本意为利用事实依据获取结论,毛泽东曾在干部会议上提出过此类思想路线,其展现出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完美融合,也借助该原则,使我党领导人对现实问题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不但指导我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时期建设,还在改革开放后推进了社会发展,为我国当前的思想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通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使我党的思想路线更加清晰[1]。

(二)加强了奋斗目标

马克思主义思想在诠释信念的同时,也提出了人类奋斗的终极目标,在其进入中国后,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的过程中,根据当前社会发展现状,提出了可操作的奋斗目标,即建设小康社会。邓小平等相关领导人在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后,将其以“小康”的形式应用到社会生活中。

具体来说,小康的本意为对生活状态的一种理想追求,该词汇最早出现在《诗经》中。受马克思主义影响,当前的小康已有精神追求转化为可实行的、具象的目标,由时代赋予其新的内涵,发展并升华了传统的小康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小康社会的形式更为具体化,经过多年实践,马克思主义内的信念仍在指导人们追求小康社会,展现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促进了人文精神在我国的发展。此外,马克思主义理论还能指导我国的经济建设,保障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方向处在正确的道路上[2]。

(三)完善了发展思想

以人为本的思想一直是我党的发展建设理念,数代领导人都极为重视人本思想,其与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发展密不可分。马克思主义经过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与传承,其衍生出了多种形式,比如,在毛泽东时间,其形式主要为群众路线;而胡锦涛则将其置入科学发展观中,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重要性,对于国家发展本质的认识也愈加清晰。通过学习积极进取的信念与自我批评的精神,使我党领导人更加深入地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本质,从而彻底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与发展目标。

作家必须克服自身中的作家(作家气、文学气)。 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成为作家; 不是“做过而已”,而是“成就事业”[3]202。

(四)形成独特的思想观念

我党领导人的奋斗目标为建设带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实现此目标,我党需将我国建设和发展的实际情况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相结合。经过历代传承,新时期的马克思主义文化产物即为习近平治下的社会主义思想,其总结了过去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与产生变革的原因,并通过相关经验,更好地指导当前的社会主义建设。在当前思想体系中,要实现两项大事,即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与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在其他方面,如领导特点、外交、强军建设、依法治国、改革目标与总体布局等提升理论水平,加强理论建设,从而推动我党总目标的完成。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渗透到我国的多个层面,使该理论的影响也愈加深远。

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化进程中的文化发展

(一)改进实践标准

马克思主义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其理论体系相对完善,自上个世纪进入到中国后,该理论经过了多年的发展,并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充分地融合,在其传承的过程中,又逐步发展,从而演变成带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

具体来说,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多年发展后,我党领导人应始终坚持该理论的指导地位,究其原因,此次抉择为我党领导人与人民群众在付出较大代价与长期艰苦摸索后获得的。毛泽东认为我党应遵守该理论中的基本原理,邓小平也利用马克思主义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因此,经过了革命、建设与改革等多项成功后,我党应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上开展创新。

与此同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化的发展进程中,还带来了科学性的实践标准,该理论倡导物质为第一生产力,激励人们进行家园建设,因而该理论体系的专业性与科学性较强。在进入中国后,其又依照当时基本国情与实际情况,对该理论进行了适当的发展,使其更具实践性。马克思主义的本质是探索人类的发展规律与实现人们的幸福追求,其具备较强的实事求是精神,因此,坚持该理论开展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可有效保障我国前进的方向。

由于当前我国仍处于社会发展的起始阶段,拥有科学的理论指导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极为重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长期发展中,其不仅传承了较多优秀的传统文化,也衍生出了多种形式,因此,该理论可有效帮助我党解决相关建设性问题。

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较强的创造性,其能根据历史任务与时代要求进行合理转换,比如,在革命、建设与改革等不同时期都会解决对应阶段存在的问题,并能将所得成果实行严谨的概括,其指导意义更强[3]。

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点在于人,其极为推崇人的创造性,并鼓励人们更加积极地生活与劳作,该理论与我国当前的发展不谋而合。虽然在经济、文化等层面我国进步较大,但对人才仍怀着极大的渴求,我党领导人利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延伸,采取了多项吸引人才的政策与措施,让更多的人才加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中,进而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在与马克思主义的融合中有了全新的诠释与内涵。

五、结语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符合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基本需求,在发展与传承的过程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不但得到保留,其思想内涵也逐步加深,因此,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文化融合时,其影响已渗透到国家生活的多个方面,不但提高了理论建设的水平,借助相关实践活动,还有助于保持方向的正确,进而帮助我国实现伟大复兴。

猜你喜欢

中国化信念领导人
再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①
正确认识和把握藏传佛教中国化的几个问题
不灭的希望 永恒的信念——歌剧《徐福》一席谈
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
22日,美俄领导人分别发表讲话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有一种信念,叫“中国红”
冠军赛鸽的信念(上)
夏朝
中共第一代国家领导人带头廉洁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