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作品英译本的海外影响初探
2020-11-18严曙敏上海海事大学外国语学院
■严曙敏/上海海事大学外国语学院
一、前言
文化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标志。文化软实力强的国家在国家间的激烈竞争中更有可能获得优势,能够获得更多的利益。因此,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应该增强文化软实力,创造优秀的中国文学,然后通过优秀的翻译家和优秀的媒体,让中国文化走出国门,得到海外人民的欣赏和喜爱。让世界更多地了解中国。
近年来,莫言、韩少功、杨牧获得了美国纽曼文学奖、曹文轩获得“国际安徒生奖”。2015年,刘慈欣凭借《三体》获得了第73届雨果最佳长篇小说奖,美国当地时间2018年11月8日晚,他又被授予了2018年度克拉克想象力服务社会奖。巴金在1982年4月2日获得了“但丁国际奖”。莫言是中国诺贝尔奖第一人。贾平凹凭借《浮躁》获得了第8届美孚飞马文学奖铜奖。王蒙在1987年被授予意大利蒙德罗国际文学奖。丁玲凭借《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在1951年获得了斯大林文学奖,作品名字充满时代气息。这些优秀的中国文学通过优秀的译介传播到了海外,被众多文学家和普通人民所熟悉。
二、中国文学在海外英译的情况
(一)中国文学的译介平台和方式
1949年后,一系列杂志《人民中国》《中国报道》《中国建设》等等向世界宣传新中国。之后,国家意识到了文学作品的重要性,1951年英文版《中国文学》诞生,2000年底停刊,刊载中国文学作品3200多篇。1981年,杨宪益主持“熊猫丛书”系列,向英语世界推介中国文学作品。2006年,中国作协开启“中国当代文学百部精品对外译介工程”;2010年,国家汉办资助“中国文学海外传播工程”等等活动,来推动中国文学的海外传播。近年来,电商也出动。国家主持译介活动的时候,翻译的中国文学作品的海外读者主要是专业学者,而电商的进入,中国文学作品进入了海外主流销售渠道,为更多的普通民众读者所接受。
(二)中国文学的译者选择
中国的文学作品的“走出去”大都是由中国人把中国作品翻译成英文,译者的语言会影响文学作品的接受程度,有着英语文化基础的译者可以将中国文学用英语语言者能够接受的方式进行译介。
早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汉学家葛浩文就指出,中国译者不能完成中译外的任务,因为翻译都是从外语译成母语而非相反。著名汉学家宇文所安也持这种观点,认为译者始终应该把外语译成母语,绝对不应该将母语译成外语。因此他指出中文典籍英译工程不可能奏效,没有人会阅读这些英文译本。王德威认为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的国内作家的一些重要作品与国外作品相比毫不逊色,但是能不能推向国际文学界并占据一席之地乃至重要席位,主要取决于有没有一个好的译者。诺贝尔文学奖评委马悦然直言,“一个中国人,无论他的英语多么的好,都不应该把中国文学作品翻译成英文。要把中国的文学作品翻译成英文,需要一个英国人,文学修养很高的一个英国人,他通晓自己的母语,知道怎么更好地表达。现在出版社用的是一些学外语的中国人来翻译中国文学作品,这个糟糕极了。翻得不好,就把小说‘谋杀’了”。国内持类似意见的学者不在少数,如谢天振同样认为中国译者的译出在理论上可行,但事实上未必成功,中国译者并非中国文学外译的最佳人选。
三、中国文学走出去的策略分析
(一)了解读者心理和阅读习惯,选择读者感兴趣文体和话题
海外读者分为两类,一类是专业读者,能深入阅读和分析中国文学作品;另一类是对中国文化好奇、能广泛阅读中国文学作品的普通读者。从文中提到的销量数据来看,我们会输出更多海外读者感兴趣的题材,特别是中西文化的巨大差异,一些差异很大的思想观念也会导致中国文学销量不好。比如说,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有关婆媳矛盾的书籍很容易被讨论,也有一定的市场,但这样的文学作品出国后,就不会有人关注,也无法被理解。因此,我们需要注意从主题上迎合读者。在体裁方面,我们可以通过数据分析,比较读者喜欢看的体裁,找到专业的翻译家,翻译出更多这一体裁的中国文学作品。
(二)加强中国文学外译平台和方式的多样化
中国早期的对外翻译平台是由中央政府直接管理的。后来官方的作家协会也可以主办翻译合作。现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商业组织也可以通过商业合作的方式弘扬中华文化。因此,在平台方面,注重多样性,加强合作,非常有利于翻译平台的发展,从而传播中华文化。
(三)翻译中介多采用西方译者,鼓励西方译者翻译中国文学
由于种种原因,以英语为母语的汉学家寥寥无几,因此中国文学翻译的任务仍然十分繁重。没有真正的翻译家,中国文学作品很难受到海外读者的欢迎。不管有多少翻译,都是徒劳的,需要慢慢来。鼓励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培训英语翻译。
四、结语
近年来,中国在扩大中国文学海外影响力、弘扬中华文化、提升中国软实力等方面做了很多尝试和努力。我们要进一步提高国民经济实力,增强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让更多以西方为母语的人对中国产生好奇,愿意积极地翻译成中国文学。中国文学译介和商业开发主导的中国文学译介,应与西方合作,使英语国家的读者最大限度地了解中国文学的内容,传播中国文化。翻译和传播文学经典是重要途径之一。文学经典的传播可以跨越历史的长河,保留值得传播的文化记忆;可以跨越国界,向其他国家的读者展示我们新的国家形象;可以促进国内读者进一步了解中华文明,提高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