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及其在儿童教育中的影响

2020-11-18文彦茹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长江丛刊 2020年24期
关键词:卢梭天性儿童

■文彦茹/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一、卢梭自然教育思想的内涵

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在其《爱弥儿》中得到高度体现。在这部著作中,卢梭向传统的世俗观念提出挑战,提出了一套培养社会新人的自然教育宗旨、方法和途径。[2]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是儿童教育历史上一次翻天覆地的变革,书写了儿童教育历史中宏伟壮阔的篇章,是世界开始真正意义上的“发现儿童”,并开始学习“认识儿童”,从而便展现出了一个重视研究儿童的新时期,也开启了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之先河,为现代科学儿童观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

卢梭将教育的来源划分为三个部分:“受之于自然、受之于人和受之于事物”,只有当“人为”的教育和“事物”的教育服从“天性”的教育时才是三者协调之时,儿童才能够获得真正良好的教育。换而言之,当教育顺应“自然法则”时,儿童才能够保持天性而得到健康的发展,若违背法则就会使他们像“没有味,没有香气的早熟的果子,势必至于堕落。”卢梭认为教师不应是高高在上的主宰者,迫使儿童畏惧的“绝对权威”,而应该在充分了解儿童的情况下研究儿童,学会尊敬和关怀儿童。卢梭所言“自然的教育”就是发展儿童内在自然或天性的教育。[3]他所认为的真正适合儿童的教育就必须依照儿童的内在自然的发展秩序并以此为依据,通过恰当的教育,使其身心得以顺利地发展,这就是卢梭自然教育的宗旨。

顺应天性、归于自然是卢梭自然思想是其在儿童教育之中最闪光之处,是因为他在那样一个封建压迫的社会背景中,依旧站在儿童的立场、尊重儿童的发展规律。他认为教育应是以遵循儿童生命的自然发展规律,顺应自然的引导和方式是尊重其生命独特性和主体价值的表现。回归儿童本真的色彩,这同样也是对生命本源的自然性的守护。保护儿童不受现实社会和成长过高而功利要求的影响,才能为实现儿童保持朴实纯真的天性带来可能。

二、卢梭自然教育思想的影响

儿童思想和观念的更新是人类教育的发展由古代中世纪教育转向近代教育的关键之一。

自然教育思想并非是由卢梭首创,但他的自然教育思想却足以在儿童教育史上立于不败之位。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者和夸美纽斯等启蒙主义者就曾试图建立一整套新的教育思想体系和教育制度,但是由于当时的自然教育思想不太成熟,最后未成气候。而卢梭向人们展示的是依据儿童身心成长特点、顺应其自由天性而进行教育的全新的思想体系和实施方案。卢梭珍视儿童纯真本性、并设法让他们自由发育成为拥有个性的“自然人”,在其儿童教育理论中重视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并开始将儿童提升到了儿童教育的本位,是后世宣扬解放儿童天性的冲锋号,开启了近现代教育学研究的先河。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承前人之精粹,启后世之蓝图,为西方现代教育思潮涌现而奠坚实之基。杜威在其著作《明日之学校》中高度评价了卢梭自然教育思想的对后世的影响,认为“从卢梭以来的一切教育改革家都坚守卢梭的自然教育学立场。”他将认为“教育不是从外部强加给儿童和年轻人某些东西,而是人类天赋能力的成长。”[4]并多次在其著作《民主主义与教育》中,引证卢梭尊重儿童天性的理论,提出给儿童主动活动的自由、让儿童在做中学习,以及主张儿童适应他所在的社会等教育理念,被后世称为儿童教育史上哥白尼式的改革——“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观点也被认为是受卢梭自然教育思想的影响。

卢梭所提出自然教育在儿童教育史上都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它是新旧教育间明显的断裂带,带领后世对儿童教育的研究走向更具备儿童本位色彩的方向。

三、卢梭自然教育思想在近现代儿童教育中的启示

卢梭的教育主张甚至于放置在现代社会依旧能够帮助我们了解现时代的教育弊病并找寻救治的良方,现如今的儿童教育也应从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中而有所知、有所感从而有所获。

(一)尊重兴趣,自主探索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受教育者的被动性总是被看做是社会的期望,而这样的观点在现今教育中任然得以体现:“填鸭式”的教学;幼儿园教师对孩子们说“立刻开动脑子想我提出的问题”;无止境的补习班和繁重的课业,都是未见受教育者作为“人”自主选择和应有的尊重。这般的教育现状与卢梭为实现的“顺应天性”而振臂高呼的法国封建时代的状况又有何异?在“非人”式的教育下,使得儿童的自主意识丧失,对兴趣的尊重和探索更无从谈起。

在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中有这样的观点“应该使一个人的教育适应他这个人,而不是去适应他本身以外的东西。”[5]现今的教育应尊重儿童兴趣,并将教育过程变成自我教育过程,教师应是孩子成长和发展过程中的引导者、支持者和帮助者,而不是束缚儿童手脚、导致其被迫“停止”兴趣和阻碍其自主探索的限制者。时至今日,卢梭自然教育思想中所推崇的尊重兴趣,激发儿童自主性的观点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得以有效实践,仍是当代幼儿教育需研究的重要课题。

(二)儿童本位,顺应发展

卢梭认识到教育对象在教育过程的主动地位,堪称关于教育对象的一大发现,这个发现对后世发生深刻影响,成为20世纪初“儿童中心”的思想支柱。卢梭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能够真正发现孩子的自然天性的价值,强调了儿童应该在教育中占本体地位,开创出教育科学人本化的先河。“我们未把自己放在儿童的地位,我们惟把成人的观念给予儿童,而且循着自己理性的线索施教时,那只有把各种错误和荒诞的思想充塞儿童的头脑而已。”“一生中的每一年龄,每一阶段,都有它完美实现的标准,有它的成熟的境界。”[6]他在其书《爱弥儿》中提及教育要适应幼儿的年龄特征,需根据幼儿的个别差异选择不同的方法,提出不同的要求。

顺应儿童的身心发育是“本”,而让儿童接受外部知识是“末”,然而在现代的儿童教育中,成人往往只关注了儿童是否学到了那些他们自认为重要的内容,而忽视了其内心真实的需要和生长内在发育的渴求,这难道不就是舍本逐末、本末倒置吗?现今所出现的“儿童读经教育”,家长和教师宁愿让孩子们在生涩难懂的文言文中不知所云,也不愿让孩子们根据心中所想与大自然、大社会接触,去聆听虫鸣鸟叫,去感触四季更迭,去探索山川湖泊。这是将成人的思想和社会期待置于儿童教育的本位,若连教育为谁的主体性问题都未能明确,那么这种教育又何以称作是真正的、行之有效的教育呢?以儿童为本,顺应其发展是卢梭自然教育思想中教给我们每位儿童教育者的入门课,更是指引近现代儿童教育思想常亮不灭的引路灯。它存在的价值就在于即便据它诞生那日已有百年,却依然是鲜活如初,并闪烁着能够指导当下社会中教育弊病的光芒。

(三)崇尚自然,创生教学

卢梭认为对儿童教育应该受制于多方面(自然、事物和人为的教育)的影响,其中强调了儿童教育一定是“归于自然”的。只有当其他两个方面服从于自然的教育,才能为儿童提供良好的教育条件和教育方式。卢梭的自然教育法体现了崇尚自然的特点,而在现实社会中为实现这一点,教师和家长就应该为幼儿创造一个没有灌输和强迫的学习和生活环境,遵循儿童的自然发展规律和需求为其创造性的环境以帮助其自然天性的保持和潜能的激发。

创生教育中由教育者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条件这一过程称之为“创”,而受教育者本身具备无穷的潜能而激发出自身能力的成长称之为“生”。创生教育既强调利用外部环境的激活和推动,又注重受教育者自发性的成长和创造,这与卢梭崇尚归于自然的教育的教育思想不谋而合,比如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更多的引发儿童自主性的思考,珍视儿童生成性的问题,激发幼儿潜能创造性的解决和问题。

猜你喜欢

卢梭天性儿童
尊重天性 顺势而为——读《培养孩子从画画开始》有感
人生的最高哲学
大师的弯腰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卢梭:鞭打我吧,我的女王
或许,只因为天性
卢梭的绝交书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