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体育教学中促进学生体能发展的研究
2020-11-18新疆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
■沈 洋/新疆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
一、前言
高职院校自始至终都是实用型人才输出的重要机构,其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也是为了适应社会中的各类岗位。也正是因为高职院校在培养人才中的目标性与导向性,其人才在社会上的应用也具有一定的定向性。因此,社会岗位对高职院校人才的体能要求也十分突出。在这种情况下,高职院校要想提升自身人才培养的素质,就必须要重视体育课堂在教育体系中的作用,要为不同专业的人才制定相应的培养方案,以此来提高学生的体能素质,帮助其更为快速地适应社会岗位。
二、高职院校在体能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改革在体育课堂的深入推进,高职院校已经加强了体育课程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学生体能发展,接下来将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意识薄弱,重视度有待进一步提升
当下,有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并没有充分认识到体能训练的关键性,仍旧是将自身的教学重心放在学生技能的培养上,过于强调对学科理论的建设,忽略了对体育课程的投资。正是在这种意识薄弱的影响下,许多高职院校的体育资源十分匮乏,并且也没有相对专业的教学队伍,并不能满足不同专业体能训练的基本需要,也不能推动体育课程向着职业化的方向发展。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在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设置上,不同专业对这一领域的要求也存在差异性,有很多专业甚至没有根据自身的特点来设立相应的体能训练模式,这就会大大降低学生体能素质培养的效率,自然也无法帮助学生将体能训练同自身的专业知识相结合,这对于后续人才的社会运用是十分不利的。除此之外,有许多高职院校并没有为体育课程的开设投入相应的资金,而是将大部分资金都运用到专业知识的开发上,导致体能培养处在一种较为边缘化的状态中。
(二)体系欠缺,学生体能训练缺乏系统性
目前,有许多高职院校在体育课程建设的过程中,仍旧采用较为传统的思路指导各项工作,并且方法和模式都较为老套,仅仅是做做表面功夫,让学生简单做一下热身运动便作罢,并没有真正为学生的体能训练开发相应的方案和计划。除此之外,有许多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没有注重体能训练和学生专业的结合,因此在教学内容的时候设定上也具有十分明显的笼统性,并不能真正促进学生职业化的发展。并且,尽管部分高职院校已经将体能训练作为自身体育建设的主要目标,但在职业化的培养上却始终没有建立起较为完善的体系,没有建立统一的标准和规范,这也导致课堂设置的紊乱。同时,体育教师也没有根据学生专业的特点来调整自身的教学方案,有许多体育教师都是迫于工作的压力,在体能训练的开发上却没有抱有充分的热情,积极性十分欠缺,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课堂效率。正是在这种新模式始终未得到完善的制约下,传统的体能训练方法才得以在现有的高职院校中继续沿用,但过去的理念和思维已然不能完全适应当下高职院校的发展特点。近些年来,高职院校的专业多样性特征日益明显,体能训练也必须要根据专业的特点而有所区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指导,让学生有目标有方向地锻炼自身的能力和素质。
三、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促进学生体能发展的措施
为了更加有效地提升学生身体素质,提升学生提升发展,作为承担人才培养重要责任的高职院校应该积极推进体育教学改革,接下来将根据上文中所叙述的当下高职院校在体能训练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可以大致从以下几个方面针对性地探讨在体育教学中促进学生体能发展的有效措施,以期能够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一)深化课程改革
体育教学作为高职院校课程体系中的辅助性学科,其开设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配合学生的技能实践,因此体能训练也必须同学生的专业课程相结合。高职院校应当认真把握当下学生的成长现状,要让学生在正式步入到社会岗位之前,就能够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并且能够具备社会实践所要求的各项能力和素质。而以上这些也恰好是当下高职院校学生所并不具备的能力,需要着重加强的。因此,高职院校应当加强对不同专业体育课程的改革与调整,要针对学生在社会中职业发展的主要特点和方向,来筛选体育课程的类别,优化体育课程的内容,让体能训练更加符合学生的职业需求,同时也推动体育课程,社会岗位相接轨。并且,高职院校也应当加强对社会市场的调查与分析,根据就业领域的波动来调整体能训练的内容,为学生制定针对性的培养方案,实现学生身体素质和实践技能的双向发展,这样也可以为学生的社会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强化队伍建设
教师是体育课堂的指导主体,教师的作用发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着体能训练的效率,因此高职院校应当注重对自身教学队伍的培养,要发挥体育教师的力量和价值。在具体建设的过程中,高职院校应当培养定向的体育教师,根据不同专业的职能导向,来确定体育教师的工作内容,这也可以将教师从传统的体能教学中置换出来,让教师对自身的课堂内容进行新一轮的改革与创新。此外,教师在实际体能训练的过程中,应当做到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核心,在尊重学生体能训练兴趣的基础上,为其提供专业的指导和辅助。并且,高职院校应当将体能训练同职业发展紧密结合,并以此作为锻炼教师技能的核心指导,要将原有的教师能力进行更新和调整。在任用教师的过程中,高职院校应当注重考察教师的综合能力,并对教师进行系统训练和教育,要让教师明确学生体能和职业训练的紧密联系,让教师能够根据专业的特色来制定出相应的教学方案。而教师也应当在此基础上,意识到自身的职责,明确自身作用的关键意义,在具体体能训练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高职院校现有的体育资源,为学生开发出趣味性的体能训练项目,例如接力跑,青蛙跳,引体向上等等。同时,教师也应当引领学生注重体能训练,要将体能训练的成果作为考核的标准之一,创新体育课程评价机制,让学生自觉配合体能训练项目,积极参与。
(三)强化教学改革
目前,高职院校同社会企业之间的联系已经十分紧密,这也就意味着高职院校也会获得较为全面的岗位资源和信息,明确企业在体能上对学生的基本要求。对此,高职院校就可以在掌握基本信息的基础上对自身的教学进行改革,设置相应的体育专业化训练课程,提供专业化的体育教学资料,为学生的体能训练提供坚实的指导和依据。而教师也应当在认真研读资料和分析课程的基础上,为学生创设更加生动活泼的课堂,帮助学生突破体能训练的瓶颈和困难。同时,高校也要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建立起线上平台,为学生配备相应的网络课程,让学生在跟随教师实际训练的前提下,按照自身的兴趣进行选择,作为辅助训练。
四、结语
综上所述,持续推动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体能化训练是十分合理且必要的,这是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应有之策,也是锻炼学生职业技能的有效措施。在具体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应当从主观和客观上共同落实体能训练的基本要求和原则,并根据不同专业的课程特点和岗位需求,为不同的而学生设定相应的训练内容,让学生能够得到与自身情况相适宜的锻炼。体能的培养与优化是任重且道远的,高职院校应当总结经验教训,推陈出新,审时度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