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传播下青年学生思想的有效引领
2020-11-18■
■
/嘉兴南洋职业技术学院
现在的青年一代,是网络的一代,是无人不网,人网合一的一代。在这个网络时代,言论得到最大化的自由,可正是因为言论更加自由,部分青年人都习惯了在网络上大放厥词,口无遮拦,宣泄负面情绪的同时,也对网络环境产生了不好的影响,继而对线下教育形成冲击。其实,许某某不仅是一个人,她是一类人——像她这样的青年学生,大有人在。暂且不论许某某发表狂妄言论的后果,我们不经想问,在新媒体时代下,我们青年学生的的思想究竟该如何引领?
“网络是我们面临的最大变量”。美国学者丹·席勒(Dan Schiller)曾提醒“互联网正在带动经济政治向所谓的数字资本主义转变。然而,这场时代的转变对大多数人来说并非是件幸事”,因为,西方大国借助在其优势经济基础之上的信息势差,对我国社会主流思想进行渗透和控制。国内学者尹彦认为网络传播时代下社会主义思想建设面临着四大考验:一是对社会主义思想的主导地位提出了挑战;二是对我国传统思想传播方式的挑战;三是对我国思想防御能力的挑战;四是对我国思想管控能力的挑战。针对这些问题与挑战,国内学者严书翰提出要善于运用网络传播规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到网络宣传、网络文化、网络服务中。做大做强重点新闻网站,发挥主要商业网站建设性作用,形成良好的网上舆论环境等措施。因此,在网络时代下,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显得格外重要。我们应从切准时代方位、把握精神实质、创新形式载体、内外协同教育等方面着手解决,真真切切地回答好“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
第一,高屋建瓴,切准青年学生思想引领的时代方位。这是在回答“为谁培养人”这一问题。我们的青年学生,要时刻记住新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认清中国正在由世界大国走向世界强国的新时代,掌握发展高科技,做有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在这个根本问题上,必须旗帜鲜明、毫不含糊”,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我们青年学生思想引领的根本要求。试问,一个不爱国的人,谈何爱家,爱自己?少年强则国家强,少年独立则国家独立,当代青年学生在网络时代下,更加要加强思想领域建设,他们的主战场在网络,那么,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在那里。
第二,立德树人,把握青年学生思想引领的精神实质。这是回答“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才算是一个合格的大学生?大多数老师和父母都会说聪明的、学习成绩好、能考上高等学府的就是好学生。这就是当前教育最需要的反思的问题,那好学生的标准是什么?我认为当然是古人常说的德才兼备,德在头,才在后。一个学生的好坏不能用学习成绩来区分,应该要用品格、道德来区分,学生没有用好的思想品德做基础,再好的学习成绩都是虚的,正如高楼大厦没有做好地基,迟早会塌。教育的基本必须是德,文化的高度,智慧的能力,必须以德为灵魂。无德者,再高的能力,只会叛逆,小者逆家,大者逆国,巨者逆人类。回归本心,逆心灵。家的灵魂是爱家以及亲情,国之灵魂就是爱国。从而通达本心就是有爱人的灵魂,继而怜爱全人类及包括一切生命,可见德育的培养与教育是一切的根本。老子言天地尚有德,可载星宇万物,人必须有德,无德者一切都是逆天也。我们的青年学生,要学会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拥有大是大非之下的比较鉴别能力,在交流交锋中克服谬误的能力,在充满诱惑的环境中进行正确选择的能力。
第三,寓教于乐,创新青年学生思想引领的形式载体。这是回答“怎样培养人”的问题。青年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身体和心理都处于发育阶段,个性比较突出、精力比较充沛、思想比较活跃、兴趣比较广泛、情绪容易激动,加上学习十分紧张,竞争比较激烈,如果思想引领一味采用“填鸭式”的理论教导,只会适得其反,这需要我们学会寓教于乐,学会用新媒体的形式用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给予引导。比如,学习“papi酱”等公众大V视频形式,打造更加通俗易懂,具有感染力、号召力、影响力、符合新时代下大众心理特点的学习平台;比如,清华大学的思政课采用“混合式教学”,学生们不仅可以通过慕课视频、教师课堂讲授、师生讨论的环节进行学习,还可以借助微信互动进行现场答题和讨论,也能够在看视频课、答题和评论时随时利用“弹幕”功能发表观点;我们的引领要注重体验式和游戏式教育,展开话语叙事,运用接地气的语言宣传各种政策理念等,对于青年学生感到困惑不解的社会问题,比如,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具体体现在哪里,共产主义到底能不能实现等等,不要避重就轻、模棱两可、含糊其辞地讲解,而应重点分析,积极主动地回应青年学生心中存在的疑问,我们要真真切切地通过创新载体让青年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第四,内外协同,建立青年学生思想引领的家——校——社会引导机制。像许某某这类群体,大致可以推敲他们属于“富养子女”行列,再加上个人学习用功成绩优秀,一路求学,成功好像也都信手拈来。于是,父母也会觉得倍有面子,各样需求都愿意满足他们,他们的父母可能不大会在家里进行“家国”“责任”教育。这样的养育过程,容易让他们恃宠而骄,自我感觉太好,很少考虑别人的感受,甚至缺乏对太多人事的尊重——这在事件中有明显体现。马克·吐温说过,“良好的教养在于隐藏我们对自己的好评,以及隐藏我们对他人的差评”。原生家庭因素在社会思想教育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要利用好这一力量,协同学校和社会,在网络环境中发挥其协同效应。
当然,做好青年学生的思想引领可能远不止以上这几点,这条路任重道远,需要我们不断“吾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