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文坛新锐作家扫描
2020-11-18■
■
改革开放后,中国文坛先后走出知青一代作家,例如韩少功、王安忆、贾平凹、池莉等,然后是先锋一代作家,例如格非、苏童、余华等。新世纪以来,文坛中的新生力量不断崛起,李修文、徐则臣、石一枫、王十月、双雪涛这些70后、80后新锐作家的佳作不断涌现,成为当代文学中的一道靓丽风景。
李修文的散文具有独特的美学风格,他的《致江东父老》与《山河袈裟》一样,在对底层百姓的书写中,表现出一股力量,呈现出一种文气,就如李修文自己所说,“为那些不值一提的人或事,建一座纪念碑”,对底层人民怀有强烈而深厚的感情。魏天无则从散文文体的角度,探讨了李修文对当代散文的贡献,他认为李修文推动散文重回自由的探索和无拘无束的表达的本位,不断“冒犯”存在于写作者和读者固化观念中的所谓不能逾越的“界线”,把李修文的散文写作风格称之为“抒情现实主义”。
徐则臣近年来创作颇丰,先后出版了《午夜之门》《耶路撒冷》《北上》等长篇小说,受到批评家和普通读者的好评,然而徐则臣的短篇小说也是佳作不断,今年初又出版了短篇小说集《北京西郊故事集》。余梦帆认为,徐则臣的这部小说集从屋顶、电线杆、平房等景物来构建城市文化空间,展开对北京西郊的想象,呈现出京漂们的日常生活轨迹。其中不变的核心是通过描写木鱼等人的京漂生活对人生意义、生活意义和自我意义不断追问。
石一枫著有长篇小说《红旗下的果儿》《节节最爱声光电》《借命而生》等,他的小说着重从身边小人物切入,思考如何讲述属于这个时代中国人的命运。何霜紫认为,作为在北京大院里土生土长的70后作家,石一枫笔下的大多故事都以北京为叙述背景。承接老舍的老京味文学叙事而推陈出新,又异于王朔的戏谑与反叛,石一枫致力于向读者书写新北京的画卷,映射出更贴近我们这个时代的真实与虚幻,而《玫瑰开满了麦子店》仿佛就是一出聚焦当代城市漂泊者的小型舞台情景剧。
王十月近年来出版长篇小说《烦躁不安》《活物》《31区》《大哥》《无碑》五部,中篇小说集《国家订单》《我们的罪》,散文集《总有微光照亮》,短篇小说集《成长的仪式》等。李田认为,王十月的中篇小说集《我们的罪》通过对现实的世界、鲜活具体的人、真实的社会关系的描写,深刻表现了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的艰辛,反映了人与人关系的复杂性,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人性中的罪恶,但同时也寄托了作者对未来的希望。
双雪涛是近年来崭露头角的80后作家,《平原上的摩西》是他的首部中短篇小说集,书中收录了10篇作品,小说风格不一,有校园成长类,奇人故事类,侦探悬疑类等体裁。汪一辰认为,双雪涛的中篇小说《平原上的摩西》,因其宏大的历史视野与现实关怀,突破了“80后作家”长期以来青春文学自我生产的阈限,以傅东心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尽管在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中终将被超越,但傅东心形象的创造则是一次历史的记录,傅东心因此也具有了文学史意义。